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迎专利>正文

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37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由槽形上撑杆、下撑杆、活动销轴、拉簧、销轴、扳扣等组成,上撑杆后端两侧面设有长形孔,上面有长方孔,下撑杆中前部两侧面有长形孔,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与扳扣后端部铰接,上撑杆中后部与下撑杆后端部铰接,活动销轴与下撑杆前端销轴之间装有拉簧,所述折叠机构装于珠碗套管与踏板前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械
,特别是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现有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是由板把、扭簧、带链槽的轴、拨叉、方管、扇形板、管轴、拉簧、圆轴、底板和锁紧装置组成。扇形板与底板焊在一起,扇形板上设有弧形滑槽,该滑槽两端设有方槽,管轴可沿滑槽移动。拉簧两端分别钧挂在管轴和圆轴中部。板把和拨叉套在带链槽的轴上,偏心搬手、螺杆、螺母、胶垫圈组成锁紧装置,螺杆穿入管轴、两端分别装有偏心搬手及螺母。折叠时,先松开锁紧装置,搬动扳把,使轴转动,并带动拨叉把管轴从方槽中挑起来,使其对准滑槽位置,推动方管使管轴沿滑槽向左移动直至左端方槽位置。由于拉簧的作用,管轴自动落入左端方槽中,向上搬动偏心搬手,方管就被锁紧在左端方槽上,在扭簧作用下扳把复位。此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加工量大,拨叉容易变形,操作不便,安全性能不够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踏板车折叠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包括踏板、直杆及其下部的珠碗套管,在珠碗套管与踏板前部之间铰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由槽形上撑杆、槽形下撑杆、活动销轴、销轴、拉簧、扳扣组成;上撑杆后端部两侧面开有带开口的长形孔,后端部上面开有长方形通孔,中后部与下撑杆后端部铰接;下撑杆中前部两侧面开有长形孔,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与扳扣后端部铰接,活动销轴与下撑杆前端部的销轴之间装有拉簧。所述槽形上撑杆前端部与直杆下部的珠碗套管铰接,槽形下撑杆前端部与踏板前部铰接。所述槽形上撑杆前端部与踏板前部铰接,槽形下撑杆前端部与所述珠碗套管铰接。所述上撑杆纵轴线与其长形孔纵轴线的夹角α=8°--13°角度。所述下撑杆纵轴线与其长形孔纵轴线的夹角β=5°--8°角度。所述活动销轴中央设有环形凹槽,拉簧一端钩挂在该环形凹槽上。在同一部踏板车折叠机构中,所述α角应大于β角。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造价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踏板车折叠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折叠机构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折叠机构撑直状态结构示意图。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由踏板2、直杆1及其下部的珠碗套管5、槽形上撑杆6、槽形下撑杆3、活动销轴8、销轴7、拉簧4、扳扣9组成。槽形上撑杆6后端部两侧面开有带开口的长形孔10,其后端上面开有长方形通孔11,下撑杆3中前部两侧面开有长形孔12,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8与下撑杆3前端的销轴7之间装有拉簧4。所述上撑杆6中后部与下撑杆3后端部铰接。槽形上撑杆6前端部与直杆1下部的珠碗套管5铰接,槽形下撑杆3前端与踏板2前部加强筋处铰接。上撑杆6两侧长形孔10的纵轴线与上撑杆纵轴线的夹角为α,本实施例中取α=10°角度。下撑杆3两侧长形孔12的纵轴线与下撑杆3纵轴线的夹角为β,本实施例中取β=8°角度。α与β角的方向基本一致,只是数值有些差别,正是这些角度值的差异,加上活动销轴8受拉簧4拉力作用,才能使上、下撑杆6、3始终保持可靠地固紧、不松动,即使经长期使用,相关部件遭磨损后亦会如此。折叠时,只需向后拉一下弧形扳扣9,手握直杆1轻轻向后拉,上、下撑杆6、3即能快速方便折叠。需要撑起直杆1使用时,只需手握直杆1向上一拉,就能迅速撑直,并自动锁紧。权利要求1.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包括踏板、直杆及其下部的珠碗套管,其特征在于在珠碗套管与踏板前部之间铰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由槽形上撑杆、槽形下撑杆、活动销轴、销轴、拉簧、扳扣组成;上撑杆后端部两侧面开有带开口的长形孔,后端部上面开有长方形通孔,其中后部与下撑杆后端部铰接;下撑杆中前部两侧面开有长形孔,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与扳扣后端部铰接,活动销轴与下撑杆前端部的销轴之间装有拉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上撑杆前端部与直杆下部的珠碗套管铰接,槽形下撑杆前端部与踏板前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上撑杆前端部与踏板前部铰接,槽形下撑杆前端部与所述珠碗套管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杆纵轴线与其长形孔纵轴线的夹角α=8°--13°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杆纵轴线与其长形孔纵轴线的夹角β=5°--8°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销轴中央设有环形凹槽,拉簧一端钩挂在该环形凹槽上。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踏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部踏板车折叠机构中,所述α角大于β角。专利摘要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由槽形上撑杆、下撑杆、活动销轴、拉簧、销轴、扳扣等组成,上撑杆后端两侧面设有长形孔,上面有长方孔,下撑杆中前部两侧面有长形孔,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与扳扣后端部铰接,上撑杆中后部与下撑杆后端部铰接,活动销轴与下撑杆前端销轴之间装有拉簧,所述折叠机构装于珠碗套管与踏板前部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文档编号A63C17/00GK2437365SQ0024600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国迎 申请人:陈国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车折叠机构,包括踏板、直杆及其下部的珠碗套管,其特征在于:在珠碗套管与踏板前部之间铰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由槽形上撑杆、槽形下撑杆、活动销轴、销轴、拉簧、扳扣组成;上撑杆后端部两侧面开有带开口的长形孔,后端部上面开有长方形通孔,其中后部与下撑杆后端部铰接;下撑杆中前部两侧面开有长形孔,装于该孔的活动销轴与扳扣后端部铰接,活动销轴与下撑杆前端部的销轴之间装有拉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迎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