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米脱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3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花生米脱皮机,属于食品深加工机械。它是由电机(10)、进料斗(1)、振动筛(2)、偏心轴(9)、调节连杆(11)、轴(12)、托辊(14)、六方轴(16、17、24、25)、出料斗(19)、机架(22)所构成。其特点是在3个托辊(14)上设有脱皮胶圈(3),在六方轴(25)上、脱皮胶圈(3)右上方设置进料轮(4),并在进料轮(4)左边、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设有导轨(15),在导轨(15)尾端设有刀架(21)、刀片(23),在托辊(14)上设有隔离轮(8),在六方轴(17)上,设有分离轮(5),在六方轴(16)上设有去皮轮(7),刀架(21)的左方设有压料轮(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花生米脱皮机。(*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花生米脱皮机,属于食品深加工机械,也适用于各种豆类、颗粒状的脱皮加工。现有的花生米脱皮机械,是采用一对钢磨盘的作用原理,将花生米炒熟烘干后,进入机器破碎,经风选作用,将皮粒分开,这种脱皮机械的最大不足之处是花生米进机前必须炒熟烘干,而花生米炒熟烘干后,其内部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对很多食品的深加工受到了限制,另外利用这种机械进行花生米脱皮,其破碎率是100%,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了工艺的限制。已公开的GK85102536,是利用装锥形金刚砂内辊筒和衬套,可通过花键主轴上的调节件调节其内辊筒与外衬套的间距,控制小麦脱皮效果;公告的CN2089841u,是根据水力学原理,经脱皮辊脱皮处理豆子和豆皮混合物以旋流方式在浮选槽初选并经分离精选,从而实现豆子和豆皮分离的目的;已公告的CN2031713u,也是利用柔性磨削处理去掉外皮,以上均属靠摩擦滚动来去掉外皮,这样破碎率高,去皮效果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病,提供一种湿法脱皮,能自动进料,自动出料,先切口后摩擦,且皮粒能自动分开,破碎率极低的花生米脱皮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的,它是由电机10、进料斗1、振动筛2、偏心轴9、调节连杆11、轴12、涨紧轮13、托滚14、六方轴16、17、24、25、托轴18、出料斗19、卡紧环20、机架22所构成,其特点是在3个托滚14上设有脱皮胶圈3,在六方轴25上、脱皮胶圈3右上方设置进料轮4,并在进料轮4左边、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设有导轨15(见图6、图7),在导轨15尾端设有刀架21、刀片23,在托滚14上,设有隔离轮8(见图2),并在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在六方轴17上,设有能将脱皮胶圈3进行分离调节间距的分离轮5(见图5),在六方轴24上、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刀架21的左方设有压料轮6,在六方轴16上设有去皮轮7。它的运动系统是靠下列机构实现的。当电机10接通电源后,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转动,带动轴12上的两个皮带轮及轴端一个链轮,其中一个大皮带轮是作减速用的,小皮带轮是带动偏心轴9转动的,偏心轴9上的轴承与调节连杆11连接后,又分别与振动筛2及出料斗19铰连接,在偏心轴9的旋转作用下,靠偏心量作往复振动,因出料斗与进料斗有一定斜度,从而实现了进机喂料及出料自动化,在轴12的一端上的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了托滚转动,经摩擦带动脱皮胶圈3的滚动,从而实现了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转,为了使设备运转时链条的平稳性控制在1mm以下,故在链条传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涨紧轮13。本技术脱皮靠以下各部分实现的,经过浸泡后的花生米进入进料斗,自动落入振动筛2内,带有一定斜度的振动筛2靠偏心轴9的作用,带动振动筛2振动,振动筛2是10个瓦楞型的底,将料均匀地排在10个楞底,喂入每两个脱皮胶圈的间距中,当脱皮胶圈向上滚动时,将进入间距中的花生米由此而向上带动,为了使花生米不脱离脱皮胶圈的间距,在图1所示脱皮胶圈3的右上方设置进料轮4,又将花生米压入导轨15上,花生米通过脱皮胶圈的带动经过导轨,将花生米带入导轨15尾端的刀架21上,刀架21上安装了一片单面刃刀片23,将通过刀架上的花生米分别割开3mm深的小口,割口后的花生米的表皮将趋入脱落,这时花生米再沿脱皮胶圈的运动轨迹作圆周运动时,在图1所示刀架的左方的压料轮6将脱皮胶圈间距中的花生米压入出料斗19内,此时花生米的皮与仁靠脱皮胶圈与花生米之间的摩擦力则完全脱离,这样花生仁就落进出料斗内出料,而花生米的红皮则还留在脱皮胶圈的间隙中,当脱皮胶圈继续滚动时,花生米的皮碰到高速旋转的去皮轮7时,留在脱皮胶圈间隙中的花生米的皮将被去皮轮甩出,整个脱皮过程将全部完成。本技术是利用湿法脱皮,采用刀片先切花生皮,再摩擦来脱皮,花生米中的蛋白质不变性,且脱净率高达99%以上,使用本技术1小时可脱皮220kg,比现-->有设备可提高工效3~5倍。本技术结构简单,只用一次脱皮,就可达到产品深加工要求,是目前用于花生米、豆类等颗粒状脱皮加工的一种理想脱皮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面图;图5为图1中的D-D剖面图;图6为图1中的E-E剖面图;图7为图6中的F-F剖面图。附图图面说明:1进料斗;2振动筛;3脱皮胶圈;4进料轮;5分离轮;6压料轮;7去皮轮;8隔离轮;9偏心轴;10电机;11调节连杆;12轴;13涨紧轮;14托滚;15导轨;16六方轴;17六方轴;18托轴;19出料斗;20卡紧环;21刀架;22机架;23刀片;24六方轴;25六方轴。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能做匀速滚动的脱皮胶圈3是本机的主体部分,可采用11个脱皮胶圈,它是安放在3个托滚之间(见图1),每个脱皮胶圈是用36个铝制的隔离轮8将其隔离(见图2),以便按照花生米的大小来调节11个脱皮-->胶圈的间距,间距的大小一般是按花生仁的平均直径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两脱皮胶圈的间距一般少于花生米平均直径的2-3mm。调整的具体步骤是先松开托滚14两端的卡紧环20,使托滚上的隔离轮8作轴向移动,实现脱皮胶圈的间距调整,就可进行进料脱皮了。能将原料压入脱皮胶圈之间的进料轮4为10个,能将脱皮胶圈进行分离、调节间距的分离轮5为10个,能将原料压入出料斗的压料轮6为10个,刀架21为10副,刀片23为10个,卡紧环为6个,去皮轮7装在六方轴16上,分离轮5装在六方轴17上,电机10可采用0.75kw,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与品质,该机的3个托滚14及六方轴16、17、24、25表面全部镀铬处理,进料斗1、出料斗19均使用不锈钢材料铆接而成,机架22,采用角钢焊接而成,导轨15采用H69铜板剪切成形后铆接而成,各部位的铆钉均使用铜质铆钉。在进行脱皮之前,必须将花生米进行严格筛选,使花生米的长向直径基本一致,花生米在90℃的温水中浸泡1-4分钟后即可填入进料斗,进料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进料斗的调节手轮进行调节,以在振动筛内均匀排列为宜,当花生米通过导轨15尾端刀架上的刀片时,十个刀片能同时将花生米割一小口,它的生产能力可达到每小时脱皮220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米脱皮机,是由电机(10)、进料斗(1)、振动筛(2)、偏心轴(9)、调节连杆(11)、轴(12)、涨紧轮(13)、托滚(14)、六方轴(16、17、24、25)、托轴(18)、出料斗(19)、卡紧环(20)、机架(22)所构成,其特征是在3个托滚(14)上设有脱皮胶圈(3),在六方轴(25)上、脱皮胶圈(3)右上方设置进料轮(4),并在进料轮(4)左边、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设有导轨(15),在导轨(15)尾端设有刀架(21)、刀片(23),在托滚(14)上设有隔离轮(8),并在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在六方轴(17)上,设有能将脱皮胶圈(3)进行分离调节间距的分离轮(5),在六方轴(24)上、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刀架(21)的左方设有压料轮(6),在六方轴(16)上设有去皮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米脱皮机,是由电机(10)、进料斗(1)、振动筛(2)、偏心轴(9)、调节连杆(11)、轴(12)、涨紧轮(13)、托滚(14)、六方轴(16、17、24、25)、托轴(18)、出料斗(19)、卡紧环(20)、机架(22)所构成,其特征是在3个托滚(14)上设有脱皮胶圈(3),在六方轴(25)上、脱皮胶圈(3)右上方设置进料轮(4),并在进料轮(4)左边、每两个脱皮胶圈(3)之间设有导轨(15),在导轨(15)尾端设有刀架(21)、刀片(23),在托滚(14)上设有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生孙建平崔秀林姜怡伦矫国章柳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栖霞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