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自来水高效吸附的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供应家庭和楼宇的自来水中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固体颗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特别是采用楼顶水箱进行二次供水的场合,水质更加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在自来水管上设置过滤器,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常用手段。自来水过滤器的结构有多种,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大多都是利用过滤和吸附介质对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01265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来水过滤器”,该过滤器的腔体内设置有吸附介质,该吸附介质需要定期更换,并提出了一个更换方案:在所述的腔体上设置一与其连通的丝孔,该丝孔上设有与之匹配的丝堵。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吸附介质更换太麻烦,而且会造成吸附介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过滤器中的吸附介质更换太麻烦,而且会造成吸附介质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来水高效吸附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外壳、外壳盖板、搅拌电机、水质浊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的过滤器外壳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隔板、第一滤板、第二滤板以及第三滤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来水高效吸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外壳(1)、外壳盖板(2)、搅拌电机(8)、水质浊度传感器(10)、水压传感器(11)以及控制器;所述的过滤器外壳(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隔板(13)、第一滤板(14)、第二滤板(15)以及第三滤板(16),从而将过滤器外壳(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活性炭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以及净水腔;所述的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第三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第一过滤吸附颗粒(27)、第二过滤吸附颗粒(26)以及第三过滤吸附颗粒(25);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颗粒(27)、第二过滤吸附颗粒(26)以及第三过滤吸附颗粒(2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来水高效吸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外壳(1)、外壳盖板(2)、搅拌电机(8)、水质浊度传感器(10)、水压传感器(11)以及控制器;所述的过滤器外壳(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隔板(13)、第一滤板(14)、第二滤板(15)以及第三滤板(16),从而将过滤器外壳(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活性炭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以及净水腔;所述的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第三过滤腔内分别填充有第一过滤吸附颗粒(27)、第二过滤吸附颗粒(26)以及第三过滤吸附颗粒(25);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颗粒(27)、第二过滤吸附颗粒(26)以及第三过滤吸附颗粒(25)均包括大颗粒和小颗粒,且大颗粒尺寸为小颗粒尺寸的两倍;所述的第一滤板(14)上的第一透水孔直径小于第一过滤吸附颗粒(27)中的小颗粒直径,第二滤板(15)上的第二透水孔直径小于第二过滤吸附颗粒(26)中的小颗粒直径,第三滤板(16)上的第三透水孔直径小于第三过滤吸附颗粒(25)中的小颗粒直径;所述的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第三过滤腔的侧壁上均竖向设有凸棱(19);所述的过滤器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活性炭过滤腔相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的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设有与净水腔相连通的出水口(9);所述的搅拌电机(8)设置于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搅拌电机(8)的输出轴对接安装有一根搅拌轴(17);所述的搅拌轴(17)由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竖直插入,并依次贯穿净水腔、第三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后插入第一过滤腔;所述的搅拌轴(17)与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安装处由密封圈旋转密封;所述的搅拌轴(17)上垂直设有三根搅拌杆(18),所述的三根搅拌杆(18)分别位于第三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第一过滤腔内;所述的搅拌杆(18)的中段处截面为菱形,且菱形的长对角线与搅拌轴(17)的轴心线相垂直,菱形的锐角大小为40°~60°,在搅拌杆(18)的侧坡面上设有摩擦棱;所述的搅拌杆(18)的端部为四棱锥形,且搅拌杆(18)的长度为过滤器外壳(1)内腔半径的0.2~0.4倍;所述的第三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第一过滤腔的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一对冲洗进水口和冲洗出水口,三个冲洗进水口通过冲洗进水管(4)连接至进水口(3)上,三个冲洗出水口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刘伟,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丝绸之路供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