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前呈专利>正文

新型蛙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19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蛙鞋,包括脚套、蹼水片和鞋带,该蹼水片与脚套之间相应部位为分体结构,且该蹼水片仅以脚套上的凸榫为旋转支点,以脚套上的软骨悬臂为支撑,于鞋中心部位形成排水间隙。藉而,使得当使用者作上下扇动时,一方面该蹼水片的变形量更大,另一方面更多的水流由该排水间隙中排出,具有双重泄阻的作用,而可以更好的泄去水中的阻力、加大潜水员在水中双脚蹼动的频率和幅度、减少潜水员的体能损耗,提高了蹼水及推进的敏感度,确保运动员在相同运动效率的状态上更舒适、更省力,快速有效地完成推进、潜入、浮出等动作。另外,其鞋带采用橡筋带和简易快捷扣设计,使得鞋带装配更快捷,穿着更舒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用品及潜水设备
,特指一种游泳及潜水用的新型蛙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蛙鞋系人们水上活动或水底活动的重要装备,其结构通常 包括有脚套和蹼水片,并通过脚套穿戴于人们的脚部,利用蹼水片于水中 蹼打水流而获得前行的动力。当潜水人员穿上该蛙鞋鞋潜入水中,随着潜 水员双脚蛙鞋的上下蹼动而完成推进、潜入、浮出等动作。由其作动原理 可知,这些动作幅度的大小是由蛙鞋在水中上下蹼动的频率、幅度和泄阻 状况决定的。目前,市面上所见的蛙鞋,多为脚套与蹼水片整片连体式结 构,其排水泄阻方式一般为洞孔式或开叉式,即在蹼水片上直接开口、开 洞的结构。然而,此种现有的排水泄阻结构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 由于其蹼水片与脚套之间的连接强度太大,以及其排水效率不高,造成用 户在完成踢水动作后而作收脚回摆动作时,蹼水片变形困难,藉此,不但 笨重,而且费力,严重影响蹼动的频率和幅度,进而影响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产品针对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主要目的是和提供一种 新型蛙鞋,其充分结合人机工程学和潜水方面的专业知识,大胆改良蹼水片 与脚套之间的连接结构,于蹼水片与脚套之间形成排水间隙,以有效避免上 述弊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应用该蛙鞋在水下运动时更省力、灵活、轻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蛙鞋,其采用橡筋带和简易快捷扣设计,使得鞋带装配更快捷,穿着更舒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蛙鞋,包括一脚套,该脚套的尾端内凹形成有用于收纳人类脚部的容置腔,脚套 的两侧向前一体延伸出两悬臂,该两悬臂延伸至超出脚套的前端,于两悬臂和脚套前端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蹼水片,其位于前述容置空间内,该蹼水片包括有片状本体部,于 本体部尾端的两侧向后一体延伸有两连接臂,且于两连接臂之间形成一 U 形凹位;一鞋带,该鞋带枢装于前述脚套尾端的两侧;前述蹼水片之本体部的两侧分别固接于前述两悬臂上,前述两连接臂 的延伸尾端分别枢接于脚套的两侧,前述U形凹位的内壁面与脚套前端之 间具有用于排水的第一 间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连接臂的延伸尾端各设置有一轴孔,对应 于脚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榫,该轴孔枢套于凸榫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掌本体部的两侧与两悬臂内壁面之间为一 体成型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的外壁面与悬臂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用 于排水的第二间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鞋带为橡筋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鞋带与脚套之间为简易快捷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悬臂为软骨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孔为横向长条孔。本技术使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无论在产品结构 还是在使用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首先,在产品结构上,本产品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结构轻巧、造型独特, 结合了流体导流推进技术和弹性技术的特性,且采用橡筋带和简易快捷扣设计,装配快捷、穿着舒适,同时,潜水人员穿好本鞋后,橡筋鞋带在弹 性作用下自动贴合使用者的脚形,切入到舒适和工作的状态。其次,在使用性能上,由于该蹼水片与脚套之间的相应部位为分体结构, 且该蹼水片仅以凸榫为旋转支点,以软骨悬臂为支撑,于鞋中心部位形成 排水间隙。藉而,使得当使用者作上下扇动时, 一方面该蹼水片的变形量 更大,另一方面更多的水流由该排水间隙中排出,具有双重泄阻的作用, 而可以更好的泄去水中的阻力、加大潜水员在水中双脚蹼动的频率和幅度、 减少潜水员的体能损耗,提高了蹼水及推进的敏感度,确保运动员在相同 运动效率的状态上更舒适、更省力,快速有效地完成推进、潜入、浮出等 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M—M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10、脚套 101、脚套尾端102、脚套前端11、容置腔12、悬臂13、容置空间14、凸榫20、蹼水片21、本体部22、连接臂23、轴孔24、U形凹位30、鞋带40、简易快捷扣51、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3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 有脚套IO、蹼水片20和鞋带30。其中,该脚套10的尾端101内凹形成有用于收纳人类脚部的容置腔11 , 脚套10的两侧向前一体延伸出两悬臂12,该两悬臂12延伸至超出脚套10 的前端102,于两悬臂12和脚套前端10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3,脚套10 的两侧进一步分别设置有一凸榫14。该蹼水片20位于前述容置空间13内,该蹼水片20包括有片状本体部 21,于本体部21尾端的两侧向后一体延伸有两连接臂22。该蹼水片20之 本体部21的两侧分别固接于前述两悬臂12上,且它们之间最好为一体成 型的连接结构,以获得更佳之结构强度。该两悬臂12为蹼水片20与脚套10之间连接的主骨,当蹼水片20上 下蹼动时起到限位和回复的作用。其最好为具有一定柔性的软骨结构,以 使蹼水片具有更佳的变形范围。该两连接臂22的延伸尾端各设置有一轴孔23,该轴孔23枢套于前述 凸榫14上。该轴孔23最好为长条形孔,以使蹼水片20具有更佳的变形空 间。另外,于两连接臂22之间形成一U形凹位24,该U形凹位24的内壁 面与脚套前端102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间隙51。连接臂22的外壁面与 悬臂1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第二间隙52。该鞋带30为橡筋带,且该鞋带30通过简易快捷扣40枢装于前述脚套 尾端IOI的两侧。本技术的重点在于, 一方面,采用橡筋带和简易快捷扣设计,装配 快捷、穿着舒适。同时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结构轻巧、造型独特,结合了 流体导流推进技术和弹性技术的特性。潜水人员穿好本鞋后,橡筋鞋带在 弹性作用下自动贴合使用者的脚形,切入到舒适和工作的状态。另一方面, 由于该蹼水片与脚套之间的相应部位为分体结构,且该蹼水片仅以凸榫为 旋转支点,以软骨悬臂为支撑,于鞋中心部位形成排水间隙。藉而,使得6当使用者作上下扇动时,不但该蹼水片的变形量更大,而且更多的水流由 该排水间隙中排出,具有双重泄阻的作用,而可以更好的泄去水中的阻力、 加大潜水员在水中双脚蹼动的频率和幅度、减少潜水员的体能损耗,提高 了蹼水及推进的敏感度,确保运动员在相同运动效率的状态上更舒适、更 省力,快速有效地完成推进、潜入、浮出等动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一种新型蛙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 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 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 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蛙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脚套,该脚套的尾端内凹形成有用于收纳人类脚部的容置腔,脚套的两侧向前一体延伸出两悬臂,该两悬臂延伸至超出脚套的前端,于两悬臂和脚套前端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蹼水片,其位于前述容置空间内,该蹼水片包括有片状本体部,于本体部尾端的两侧向后一体延伸有两连接臂,且于两连接臂之间形成一U形凹位;一鞋带,该鞋带枢装于前述脚套尾端的两侧;前述蹼水片之本体部的两侧分别固接于前述两悬臂上,前述两连接臂的延伸尾端分别枢接于脚套的两侧,前述U形凹位的内壁面与脚套前端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蛙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脚套,该脚套的尾端内凹形成有用于收纳人类脚部的容置腔,脚套的两侧向前一体延伸出两悬臂,该两悬臂延伸至超出脚套的前端,于两悬臂和脚套前端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蹼水片,其位于前述容置空间内,该蹼水 片包括有片状本体部,于本体部尾端的两侧向后一体延伸有两连接臂,且于两连接臂之间形成一U形凹位; 一鞋带,该鞋带枢装于前述脚套尾端的两侧; 前述蹼水片之本体部的两侧分别固接于前述两悬臂上,前述两连接臂的延伸尾端分别枢接于脚套的两侧 ,前述U形凹位的内壁面与脚套前端之间具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前呈
申请(专利权)人:徐前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