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钩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45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钩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钩环本体,具有一杆体,并在该杆体筒身上设有一可导电的容置空间,及于该杆体外周壁临近该容置空间开口处设有供设部; 一导电弹性元件,组置于该容置空间的最下方; 一电池组件,穿设入该容置空间中,使其位于该导电弹性元件的上方;及 一灯座,具有一灯泡,该灯泡的两接脚分别连接到该灯座的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该灯座具有一组设部,可组装至该供设部上,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电池组件、该导电弹性元件之间互相压迫接合;该灯座并相对该杆体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上位移;使第二导电部与该容置空间开口处呈相距一距离及接触的状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钩环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为传统的钩环构造;其业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可应用于攀岩用钩环、钥匙链等构造,但是目前传统的钩环构造都仅应用于连结物品用,其仅具有单一的功能,并不具有其它的用途。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钩环,以解决习知钩环构造仅具单一功能的缺点,其还可以提供照明功能,并可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钩环,其不但具有习知钩环的功能,还具有照明及可随身携带功能。本技术的多功能钩环是在一钩环本体的筒身上凹设有一容置空间,藉以容纳弹性构件及电池组件依序穿设至筒身中,使导电弹性元件一端顶抵于容置空间的底面,另一端则接触该电池组件的负极;及将灯座旋设至该筒身其容置空间的开口处,并藉旋入筒身的深浅使该灯座相对该筒身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位移,使灯泡在第一位置时呈未发光状态,在第二位置时呈发光状态,提供照明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功能钩环系包括一钩环本体、一导电弹性元件、一电池组件及一灯座,其钩环本体具有一杆体,并在杆体筒身上设有一可导电的容置空间,及于该杆体外周壁临近该容置空间开口处设有供设部;上述的导电弹性元件系组置于容置空间的最下方;其电池组件系穿设入容置空间中,使其位于该导电弹性元件的上方;灯座具有一灯泡,灯泡的两接脚分别连接到该灯座的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在其中设有组设部以组装至钩环本体的供设部上,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电池组件、该导电弹性元件之间互相压迫接合;此灯座可相对于该杆体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上位移;使第二导电部与该容置空间开口处呈相距一距离及接触的状态。有关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技术,兹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手电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钩环其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将图2中的多功能钩环组合后,该灯泡未发光,该灯座位于第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将灯座向下旋转至第二位置,使灯泡发光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图7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多功能钩环;20、20’、4、5钩环本体200杆体201、202弯杆203开口204扣合件2020端部205凹槽2050底面2051内周壁面 2052开口2053外螺牙21金属弹簧22电池组件220绝缘套221电池2210正极2211负极2201穿孔23、23’灯座230、40、50中空外壳2300内壁面2301内螺牙2302环状凹槽231套垫2310金属凸缘2311金属环232灯泡3、41、51凹陷平面30、410、510纹路结构具体实施方案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钩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此多功能钩环2系包含一钩环本体20、一金属弹簧21(导电弹性元件)、一电池组件22及一灯座23。钩环本体20,在本实施例其材质为良导体(例如铝、铜等金属制品),其具有一杆体200及由该杆体200一端及旁侧所一体形成的两相对弯杆201、202,此两弯杆201、202中形成有一开口203;在弯杆201的端部并枢设有一扣合件204,使可枢转的扣合于另一弯杆202的端部2020,以使该开口203闭合,由于上述钩环结构已为习知且非本技术重点,在此不再赘述。在钩环本体20其杆体200筒身远离弯杆201的一端向内凹设有一容置空间205,此容置空间205具有一底面2050,垂直于底面2050的内周壁面2051及开口2052;在杆体200其外壁面靠近开口2052处并设有外螺牙2053(供设部)。金属弹簧21,其横截面积略小于该容置空间205的开口2052大小,使可穿设至该容置空间205中,其一端并顶抵于该容置空间205之底面2050。电池组件22,包括一绝缘套220及至少一电池221(本实施例为四个电池),绝缘套220中具有穿孔2201,可供该等电池221以串联方式容置入绝缘套220中。灯座23,包括一中空外壳230、一套垫231及一灯泡232,此中空外壳230为由大至小渐缩的圆锥状中空壳体,并在其内壁面2300接近杆体200的一端设有对应的内螺牙2301(组设部),以使中空外壳230可旋设至杆体的外螺牙2053上,在内螺牙2301上方设有环状凹槽2302;该套垫231嵌卡于该环状凹槽2302中,其面积大于杆体20容置空间205的开口2052,并在一面的中央及其周围分别设有金属凸缘2310(第一导电部)及金属环2311(第二导电部);该灯泡232组设在该套垫231的另一面上,其两个电极(图中未示)分别连接至该金属凸缘2310与该金属环2311上。组装时,先将金属弹簧21穿设至杆体200的容置空间205中,使金属弹簧21的底端与容置空间205的底面2050相接触,然后再将这些电池221置入绝缘套220的穿孔2201中,然后再将绝缘套220穿套入容置空间205中,使绝缘套220中最下方的电池221其负极顶抵至金属弹簧21的顶端;最后再将灯座23藉由内螺牙2301螺设入该杆体20的外螺牙2053上,即完成组装,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可一并参阅图3及图4。如图3所示,为该灯座23恰旋入杆体20其外螺牙2053的前端,灯泡232未发光,灯座23位于第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此时电池组件22因受金属弹簧21向上顶抵之力,使电池组件22中最上方的电池221正极2210接触至套垫231中央的金属凸缘2310,而灯座23中其套垫231的金属环2311则与杆体20的开口2052相距有一W的距离,电池组件22下方的负极2211并未电性接触至该灯座23的金属环2311上,正负极未导通,因此灯泡232尚未发亮。请参阅图4,系为将灯座23向下旋紧,使该灯座23位移至第二位置使灯泡232发光的剖面示意图,此时该灯座23其套垫231的金属环2311接触到杆体20其周壁2051的顶端开口2052处,经由该杆体200周壁2051接触金属弹簧21,经底面2050电性连接到该电池组件22最下方电池221的负极2211上;其正极2210则受金属弹簧21的推顶力电性接触至该套垫231中央的金属接点2310,使正负极导通而使灯泡232发光。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其钩环本体20’、导电弹性元件、电池组件(图中未示)及灯座23’等构造皆和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特征系在其钩环本体20’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区域的凹陷平面3,并在此凹陷平面3上形成有突起或凹陷的纹路结构30,此纹路结构可以为文字、图案等纹路,在本实施例中为突起的图案纹路。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其钩环本体4、导电弹性元件、电池组件(图中未示)等构造皆和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特征系为其灯座外壳40呈圆柱状,且在其钩环本体4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一区域的凹陷平面41,并在此凹陷平面41上形成有突起或凹陷的纹路结构410,此纹路结构可以为文字、图案等纹路,在本实施例中为突起的图案纹路。请参阅图7,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其钩环本体5、导电弹性元件、电池组件(图中未示)等构造皆和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特征系为其灯座外壳50为端部渐缩的椭圆形中空壳体,且在其钩环本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霖
申请(专利权)人:声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