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1277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该方法是选择易定植、生长迅速的二年生杨树苗木在河谷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山前坡地上,沿等高线营建水土保持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固土保水并调节微气候与生态环境;待杨树定植成长1年后,沿等高线套种山杏苗木并用当地良种树上干杏嫁接,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待嫁接杏树定植2年后,对杨树林进行间伐,保留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以此增加防护林内部地块的通风透光,促进新垦坡地杨树和杏树苗木的生长,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实现伊犁河谷新垦坡地坡度大、土壤薄、保土保水能力差、林农业生产力低下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旱区河谷坡地水土保持造林方法,具体涉及伊犁河谷坡地新垦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林果复合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伊犁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是我国面向中亚,通往欧洲最近的陆路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伊犁河谷内土地资源是新疆最大的一片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处女地”,其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我国西部生态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山沟水系相当发育,河系密布,且各个小水系多具有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比降大的特点,伊犁河谷又是新疆易发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水量补给主要是消冰融雪和降水,河川径流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峰呈尖峰型,加之山前坡地与水系两岸广泛分布着湿陷性黄土或第四纪沉积物,极易受到水力侵蚀作用,致使水土流失,灾害往往殃及大河灌区,大量泥沙淤塞渠系,淹没农田,导致灾害。伊犁河谷的新开发土地多集中于山前洪积扇的扇缘部位的坡地,这些区域海拔600-1000m,相对高差500m,地形坡降较大,一般都在1.5%-3.0%,甚至更大,高于土壤侵蚀易发生的1%坡降阈值。同时,伊犁河谷山前坡地的有效土壤层较薄,土层厚度在20-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55cm,深30‑35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速生杨或胡杨与引进种杨树741‑9‑1和俄罗斯杨,将2年生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杨树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3月上、中旬,在两行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小红杏或银白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底部铺10cm牛粪或发酵熟化的鸡粪、羊粪作为底肥,栽种前用菌根真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55cm,深30-35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速生杨或胡杨与引进种杨树741-9-1和俄罗斯杨,将2年生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杨树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3月上、中旬,在两行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小红杏或银白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底部铺10cm牛粪或发酵熟化的鸡粪、羊粪作为底肥,栽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红王玉阳史彦江陈亚鹏宋锋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