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99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 该健身器包含一个主体杆、一个共用撑杆、一个自重连动装置及一个可调换组件;该主体杆两端置放在地上;该共用撑杆的一端连接该主体杆;该自重连动装置设有一个坐椅部和一个第一连动组件,该坐椅部背面固设一可在该共用撑杆上下滑动的定位件;该第一连动组件设有两相互枢接的连杆及一嵌接杆,其中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坐椅部,另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该嵌接杆一端相连接于该主体杆上,该嵌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该可调换组件包括一组操作杆,该操作杆一端设有嵌接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健身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换组合并利用自重式结构设计,可得到适合于不同体能训练的运动器材的且拆换和折叠方便的多功能健身器。现有的多功能健身器,虽具有多种不同操作功能,但是其整体结构设计常常是将各种不同训练操作所使用的结构件组合一体,而且无法拆卸,结果使整体体积非常庞大,使用功能愈多则结构件就愈多,从而必须有较大空间来放置或收藏,因此非常不方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器,该健身器具有能变化出适合实际需求的体能运动的可变换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整体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的多功能健身器。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健身器包括主体杆、共用撑杆、自重连动装置及可调换组件,该共用撑杆一端连接于主体杆一端,自重连动装置设有一个可上下动作地装设于共用撑杆上的坐椅部,和一个位于主体杆上的第一连动组件,第一连动组件一端连接该坐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可调换组件设有可拆装的操作杆和第二连动组件,该第二连动组件位于该共用撑杆的另一端上,且一端连接该坐椅部,并且设有第二嵌置部。利用可调换组件的操作杆可以在第一嵌置部或第二嵌置部上方便进行拆换,扳动该操作杆就可以变换不同的操作使用方式,以达到获得不同的体能载荷的目的。由上可知,本技术的特点是以主体杆、共用撑杆与自重连动装置为固定结构,藉通过将可调换组件拆换组装于连动组件一侧,或于共用撑杆与坐椅部同一侧上,可变换不同操作方式的动作的运动负荷。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多功能健身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图1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扳动操作杆以使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6是图5实施例将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杆与第一嵌置部组合的侧视图;图7是图5实施例踏动操作杆使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9是图8实施例的部分零件图;图10是图8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图11是图8实施例扳动操作杆拉动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13是图12实施例的部份零件立体视图;图14是图12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图;图15是图12实施例扳动操作杆以推动坐椅部上下动作的操作使用侧视示意图;图16是图12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图17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操作(进行仰卧起坐)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健身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它包括一个主体杆10、一个共用撑杆20、自重连动装置30和可调换组件40。该主体杆10由相枢接的第一主杆11和第二主杆12组成,第一、二主杆11、12的外端呈T形,内端是以一个大枢接部13及一个小枢接部14固接两主杆11、12,本实施例中该大枢接部13包括一个凸设在第一主杆11端上并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和一个贯穿第二主杆12端侧壁的枢接孔132。该小枢接部14包括两个凸设在第一主杆11上具有连接臂131的端缘上的第一接孔141,和一个凸设在第二主杆12上具有枢接孔132的端缘上的第二接孔142。利用两个螺栓件15分别贯穿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接孔141、第二接孔142,使两主杆11、12固接。第二主杆12上设有两根对称的在其两侧突伸出的中空轴接杆121和一个定位孔122,轴接杆121和定位孔122间靠近定位孔122处向上凸设有与该共用撑杆20相配置的大、小枢接部13′、14′(与前述大、小枢接部13、14结构相同),也就是在第二主杆12上设有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和两个互相间隔开一距离的第一接孔141′该第一、二主杆11、12共同构成一个撑起于地面一段距离的主杆体10。该共用撑杆20设有第一撑杆21及第二撑杆22。第一撑杆21一端对应于该主杆体10的第二主杆12的大、小枢接部13′、14′,配设有枢接孔132′和第二连接孔142′。第一撑杆21另一端与第二撑杆22的一端也配设有大、小枢接部13″、14″,即第一撑杆21的两端分别设有具有枢接孔131″的连接臂及两个彼此离开一定间距的第一连接孔141″,第二撑杆22设有枢接孔132″及第二连接孔142″,利用螺栓件15分别贯穿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连接孔141″和第二连接孔142″以使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该自重连动装置30有一个坐椅部31和第一连动组件32。该坐椅部31是由一个坐垫311和与它的枢接一个靠背312组成,该坐椅部31的坐垫311和靠背312可调节变换成互相垂直的乘坐方式,或成水平的躺卧方式该坐椅部31的靠背312背面以焊接方式固设一个定位件313,它是一个中空方框体,该定位件313固接于靠背312框面,其两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穿设有穿孔314,该定位件313套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上,并利用多个螺栓件315交错穿设于穿孔314中,使该定位件313内部所形成的纵、横交错布置的螺栓件315圈围该第二撑杆22、使坐椅部31可上下动作,各螺栓件315上部套有滑套317使坐椅部31滑动更为容易。第一连动组件32包括分别由其一端相枢接的连杆321、321′所组成的两连杆组,连杆321的一端枢接在该坐椅部31的坐垫311底部,另一连杆32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固接孔3211、一个位于固接孔3211旁边的相对应的调整孔3212,和一个呈L形但截面呈矩形的嵌接杆322,该嵌接杆322的一端对应该调整孔3212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调整凸柱3221,另一端设有第一嵌置部323,第一嵌置部323上设有多个嵌置孔,利用一轴杆324穿设于该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的轴接杆121内,两端依序地套设轴承325和固接一个定位螺帽326,再利用一个螺栓327贯穿该嵌接杆322及连杆321的固接孔3211而螺锁于定位螺帽326上,使第一连动组件32一端连接该坐椅部31上,另一端连接该主体杆10上,可控制地使该坐椅部31连动使之在共用撑杆20上下滑动。该可调换组件40设有一组操作杆41,该操作杆41呈适当弯弧形状,一端设有方形截面的嵌接部411,该嵌接部411与该第一连动组件32嵌接杆322的第一嵌置部323相连接。本技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步骤如下。如图1至3所示,以两个栓体15分别贯穿第一、二主杆11、12的大枢接部13的枢接孔131、132及小枢接部14的第一连接孔141、第二连接孔142、将第一、二主杆11、12相固接成主体杆10,第二主杆12上再以此组装步骤分别将共同撑杆20的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以及共用撑杆20的第一撑杆21与主体杆10的第二主杆12相固接。然后将该自重连动装置30的定位件313套入该共用撑杆20的第二撑杆22上(位于第一、二撑杆21、22相固接处上方),再以螺栓件315交错穿设于定位件313的穿孔314上,使该定位件313内部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螺栓件315圈围住该第二撑杆22,使第二撑杆22可上下动作。将该第一连动组件32设有两根相枢接的连杆321、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河德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上鹏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