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土地,将土地旋耕;选择优良麦种,浸种;播种;初步施肥;水利管理;施肥管理,小麦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能够切实解决小麦受积水影响的问题,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虫病问题,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降低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的种植方法,涉及农作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小麦播种模式投入多、成本高、消耗大、产量低、过多依赖化肥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较多,土质含水量重,滤水性不强,造成小麦生长后期烂根,倒伏现象严重,易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择土地,将土地旋耕;步骤二:选泽优良麦种,浸种;步骤三: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条播宽14~16厘米,深4~6厘米,条播种子7~8斤/亩;步骤四:对播下的种子初步施肥,复合肥18~22斤/亩,有机肥900~1100斤/亩;步骤五:水利管理,在田块上开排水沟,每隔10~15米开设一条
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上部宽28~32厘米,下部宽18~22厘米,深95~105厘米;容易排水的一侧,向下挖65~75厘米,埋入通水管连接相邻两条排水沟,再在其中一条排水沟处向下挖65~70厘米,埋入排水管向外排水;步骤六:施肥管理,在12月份中旬施好小麦分裂肥,然后待小麦三叶期期间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为:每亩用50%咔密异而隆250g与每亩尿素30斤搅拌均匀;次年3月份施好小拔节肥,为20斤尿素/亩;步骤七:小麦收割。由于小麦的大部分病毒都是由于田地里的积水过多,导致土质含水量高,造成小麦的根长期浸在水中而滋生大量病毒,尤其是赤霉病,为了防治就会打大量浓度相对比较高的除虫液,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麦的生长,影响产量。而该小麦的种植方法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法,使得小麦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浸种的具体步骤为:在水中加入少量多菌灵,质量浓度为1~3%,形成浸种液,在浸种液中浸入优良麦种,1.5~2斤麦种/1斤浸种液,浸种20~26小时后放在塑料编织袋内滤水让其自然发芽。由于麦种在存放过程中会有大量病毒滋生,单纯用水浸种,会有大量病毒在其麦种发芽的时候伴随,对后期的小麦成长有严重影响,尤其很多小麦会有条纹病,都是因为麦种遗存的病毒再生长导致的,通过多菌灵,能够杀死麦种中残留的病毒,有助于后期少施肥和少除
病毒,节省种植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小麦产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施肥之后收割之前插入病虫防治步骤,具体步骤为:每亩小麦的除虫剂原料为:45%的多酮80~100g、吡虫啉18~22g、水75~85kg,将除虫剂喷洒在小麦麦穗上。为了预防,还是在小麦施肥之后再进行一次除病防虫的步骤,由于浓度比较低,能够杀死病虫的同时对小麦影响很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喷洒除虫剂之后的6~8天内再重复喷洒除虫剂一次。两次同步骤除病虫,能够保证除病虫比较彻底。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选择土地之后,先将土地表面遗留的大量水稻残余初步压平,旋耕之后再压平。由于传统都要把水稻残余都清除干净再旋耕,此步骤中可以省去该步骤,只需保证平整就可以,并且水稻中残留的肥料还能继续供小麦继续吸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能够切实解决小麦受积水影响的问题,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虫病问题,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降低种植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中田块上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田块,2-排水沟,3-通水管,4-排水池,5-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
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定。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择土地,先将土地表面遗留的大量水稻残余初步压平,旋耕之后再压平;这样省却了处理水稻残留物的麻烦,并且可以吸收残余肥料,增强土壤活性。步骤二:选泽优良麦种,浸种,具体为:在水中加入少量多菌灵,质量浓度为2%,形成浸种液,在浸种液中浸入优良麦种,2斤麦种/1斤浸种液,浸种22小时后放在塑料编织袋内滤水让其自然发芽;这样在浸种的时候就可以杀死一系列寄生病毒,让小麦的后期成长比较顺利,减轻施肥除虫的压力。步骤三: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条播宽15厘米,深5厘米,条播种子8斤/亩;采用机械播种,提高播种效率。步骤四:对播下的种子初步施肥,复合肥20斤/亩,有机肥1000斤/亩;由于复合肥是化学属性很强的物质,虽然肥率高,但是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久而久之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以有机肥为主,结合少量复合肥,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有机肥还可以合理利用排泄物,处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步骤五:水利管理,如图所示,以图助于理解排水系统,在田块1上开排水沟2,有上下两个,间隔15米,所述排水沟2上部宽30厘米,下部宽20厘米,深100厘米,为倒置的T型结构;若右侧地势较低(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人工开设),为容易排水的一侧,向
下挖70厘米,埋入通水管3连接相邻两条排水沟2,再在其中一条排水沟2处向下挖70厘米,埋入排水管5向外排水至排水池4。田里的积水就会流入到地势低的一侧,然后通过通水管3相互联通,从排水管5排出,这样不会存在积水,也有30厘米的水位供小麦吸收成长,这样即使在连续大雨的时节也能在短期内迅速将积水排出,保证田地上小麦的根不浸没在水中。步骤六:施肥管理,在12月份中旬施好小麦分裂肥,然后待小麦三叶期期间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为:每亩用50%咔密异而隆250g与每亩尿素30斤搅拌均匀;次年3月份施好小拔节肥,为20斤尿素/亩。步骤七:除虫,每亩小麦的除虫剂原料为:45%的多酮100g、吡虫啉22g、水85kg,将除虫剂喷洒在小麦麦穗上,一周内再重复一次,小麦收割。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方法,能够切实解决小麦受积水影响的问题,古人云:小麦旱断根一棵打一升,1.田里积水能得到及时排出,使土壤松动,含肥量提高。2.储水功能:沟地下还有20%的积水供小麦需要水分时使用。3.确保水土不流失。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虫病问题,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降低种植成本。传统的小麦,收成只能到(300-350)公斤/亩,应用该方法种植的小麦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到460公斤/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择土地,将土地旋耕;步骤二:选泽优良麦种,浸种;步骤三: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条播宽14~16厘米,深4~6厘米,条播种子7~8斤/亩;步骤四:对播下的种子初步施肥,复合肥18~22斤/亩,有机肥900~1100斤/亩;步骤五:水利管理,在田块上开排水沟,每隔10~15米开设一条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上部宽28~32厘米,下部宽18~22厘米,深95~105厘米;容易排水的一侧,向下挖65~75厘米,埋入通水管连接相邻两条排水沟,再在其中一条排水沟处向下挖65~70厘米,埋入排水管向外排水;步骤六:施肥管理,在12月份中旬施好小麦分裂肥,然后待小麦三叶期期间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为:每亩用50%咔密异而隆250g与每亩尿素30斤搅拌均匀;次年3月份施好小拔节肥,为20斤尿素/亩;步骤七:小麦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择土地,将土地旋耕;步骤二:选泽优良麦种,浸种;步骤三: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条播宽14~16厘米,深4~6厘米,条播种子7~8斤/亩;步骤四:对播下的种子初步施肥,复合肥18~22斤/亩,有机肥900~1100斤/亩;步骤五:水利管理,在田块上开排水沟,每隔10~15米开设一条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上部宽28~32厘米,下部宽18~22厘米,深95~105厘米;容易排水的一侧,向下挖65~75厘米,埋入通水管连接相邻两条排水沟,再在其中一条排水沟处向下挖65~70厘米,埋入排水管向外排水;步骤六:施肥管理,在12月份中旬施好小麦分裂肥,然后待小麦三叶期期间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为:每亩用50%咔密异而隆250g与每亩尿素30斤搅拌均匀;次年3月份施好小拔节肥,为20斤尿素/亩;步骤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锁宝,
申请(专利权)人:马锁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