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艳菊专利>正文

凹梯形钻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300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5:25
一种凹梯形钻搅机,钻搅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搅头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以及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其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在转动中将左端切削成凹梯形,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右端切削成凹梯形;切削掉的土体混在泥浆中,高压水不断加注,泥浆不断从孔中流出,钻杆在向下压进过程中形成一个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梯形的孔,在此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凹梯形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搅机,特别是一种建筑基础工程中使用的凹梯形钻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其它型式的水泥土钻搅机所成的桩体都是多个水泥土圆柱的组合体,无法形成桩体两端带有凹梯形的水泥土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弥补了以上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制造桩体两端带有凹梯形的凹梯形钻搅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凹梯形钻搅机,钻杆下端固定电机三外壳上端,电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钻杆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一的上端,钢板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一外壳的中间,电机一的前端转轴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一,电机一的后端转轴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一;钻杆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二的上端,钢板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二外壳的中间,电机二的前端转轴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二,电机二的后端转轴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二;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凹梯形束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二,凹梯形束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可制造两端带有凹梯形的混凝土桩、与其它方式制造的凸梯形桩相互插合、形成插合桩墙,用于建筑物基础挡土、防渗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A—A视图;图4为凹梯形桩与凸梯形桩相互插合、形成的桩墙的横截面图(①为本专利技术制造的凹梯形桩,②为其他方式制造的凸梯形桩)。图中:1、钻杆,2、钢板撑一,3、钢板撑二,4、前半束腰圆柱一,5、前半束腰圆柱二,6、电机一,7、电机二,8、搅刀,9、后半束腰圆柱一,10、后半束腰圆柱二,11、转轴,12、支架一,13、支架二,14、电机三,15、钻搅头。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钻杆1下端固定电机三14外壳上端,电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15,钻杆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12,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一2的上端,钢板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一6外壳的中间,电机一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一4,电机一的后端转轴11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一9;钻杆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13,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二3的上端,钢板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二7外壳的中间,电机二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二5,电机二的后端转轴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二10;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凹梯形束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8;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二,凹梯形束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本专利技术还安装有灌浆泵,工作时灌浆泵对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和凹梯形束腰圆柱二之间的部位以及钻搅头下端分别灌注高压水,电机三工作时驱动其下端的钻搅头转动,电机一工作时驱动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正转,电机二工作时驱动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反转;钻搅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搅头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以及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其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在转动中将左端切削成凹梯形,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右端切削成凹梯形;切削掉的土体混在泥浆中,高压水不断加注,泥浆不断从孔中流出,钻杆在向下压进过程中形成一个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梯形的孔,在此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凹梯形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梯形钻搅机;其特征在于:凹梯形钻搅机包括:钻杆(1)下端固定电机三(14)外壳上端,电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15),钻杆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12),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一(2)的上端,钢板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一(6)外壳的中间,电机一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一(4),电机一的后端转轴(11)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一(9);钻杆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13),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二(3)的上端,钢板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二(7)外壳的中间,电机二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二(5),电机二的后端转轴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二(10);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凹梯形束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8;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二,凹梯形束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凹梯形钻搅机工作时灌浆泵对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和凹梯形束腰圆柱二之间的部位以及钻搅头下端分别灌注高压水,电机三工作时驱动其下端的钻搅头转动,电机一工作时驱动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正转,电机二工作时驱动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反转;钻搅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搅头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以及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其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束腰圆柱一、后半束腰圆柱一在转动中将左端切削成凹梯形,前半束腰圆柱二、后半束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右端切削成凹梯形;切削掉的土体混在泥浆中,高压水不断加注,泥浆不断从孔中流出,钻杆在向下压进过程中形成一个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梯形的孔,在此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凹梯形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梯形钻搅机;其特征在于:凹梯形钻搅机包括:钻杆(1)下端固定电机三(14)外壳上端,电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15),钻杆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12),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一(2)的上端,钢板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一(6)外壳的中间,电机一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一(4),电机一的后端转轴(11)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一(9);钻杆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13),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钢板撑二(3)的上端,钢板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机二(7)外壳的中间,电机二的前端转轴(11)固定有前半束腰圆柱二(5),电机二的后端转轴固定有后半束腰圆柱二(10);前半束腰圆柱一和后半束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梯形束腰圆柱一,凹梯形束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8;前半束腰圆柱二和后半束腰圆柱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菊
申请(专利权)人:朱艳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