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96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跑步机,包含一跑步台、一仪表单元、一底座、至少一刹车轮、二活动转轮及一装在跑步台与底座间的折叠装置,该底座装在仪表单元与跑步台底部,并具有二相互平行间隔的侧杆及一接设在该二侧杆间的连接杆,该刹车轮装在连接杆上,该二活动转轮装设在该跑步机前端,将该跑步台往上翻转至一收合位置时,该活动转轮被转移而支撑于地面,推移跑步机时可借助活动转轮获得快速转向,而运动中则利用刹车轮来增加整体的定位稳固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跑步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跑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设有刹车轮及活动转轮以提高跑步机整体稳定性及转向方便性的跑步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以往第一种跑步机1具有一置放于地面的底座11、一直立固定于该底座11的立架12、一枢设于该立架12下段部的跑步座13,及分设于该底座11前端二侧的二滑轮14,图1是侧视图,因此仅显示一滑轮14。对该跑步座13施力呈倾斜状时,可利用该滑轮14以单点支撑,以便推移该跑步机1。如图2、图3所示,以往第二种跑步机为台湾专利公告第401821号的新型专利案,该跑步机2包含有一主框座21、一跑步座22、二滑轮23及二止滑套24。该主框座21具有一平放置于底面的底架211及矗立固设于该底架211上的二托架212。该托架212具有一位于下端处的枢设部2121、一组位于上段的扶手2122、一位于其中一托架212上端的穿孔2123及一供插置于该穿孔2123的插销2124。该跑步座22是枢设于该主框座21的枢设部2121上,且前段是伸出于该托架212外侧。该跑步座22具有二装设于前端的倒U型轮座221、二枢设于该二轮座221的滚轮222、二位于后段底部并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架223(因图2的另一支撑架223被遮住,而图3是侧视图,所以仅显示一支撑架223)及一相对该托架212的穿孔2123并设于后段侧壁的插孔224。该二滑轮23是分设于该底架211的后段两侧底部,因图2的另一滑轮23被遮住,而图3是侧视图,所以只显示一滑轮23,而该止滑套24分别套设于-->该底架211的前段两侧上。当该跑步座22位于使用状态时,该跑步机2利用该底架211前端的止滑套24与该跑步座22后端的支撑架223组成不滑移的支撑点。而当该跑步座22以该枢接部2121为转轴且相对于该托架212翻转至收合位置时,将该插销2124插入于该穿孔2123及该插孔224,使该跑步座22呈直立状被定位在该主框座21的托架212上,这时,该跑步机2以该跑步座22前端的滚轮222顶撑于地面上,并以该底架211后端的滑轮23为支撑点,而将该底架211具有止滑套24的一端撑起,使借助该滚轮222及该滑轮23组成一支撑滑动面,即可顺利推移该跑步机2。据上述可知,以往第一种跑步机以单点支撑进行推移跑步机1,不但推移不便,且一般跑步机的整体重量较沉重,因此,倾斜推移时其重量落于手部,负荷大且推移时相当吃力。而以往第二种跑步机2,其借助由该止滑套24及该支撑架223虽能使跑步机2与地面相接触,但是,该止滑套24与该支撑架223并不能确保与地面形成稳定接触,以及不会受外力影响而滑动,因此,当该跑步机2推移至具有倾斜的地面上使用时,必须以外物或外力抵住,且当跑步机2受力时,可能产生跑步机2突然向后位移,造成运动的人受不预期的作用力影响而绊倒受伤,以及,当将跑步机2翻转至收合位置,于进行推移时,因跑步座22前端的滚轮222只能供直向转动,无法提供转向功能,所以,推移跑步机2时需要施予大幅度的回转半径,方可顺畅转弯,相当不便利。为解决上述二种跑步机所存在的各种缺失,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若能再提高该折叠式跑步机的整体稳固性、定位性,将可再提高推移收藏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跑步机整体稳固定位性及转向更方便顺畅的跑步机。本技术跑步机包含一跑步台、一仪表单元、一底座、至少一刹车轮、二活动转轮,及一装设在该跑步台与该底座间的折叠装置。-->该跑步台包括由相互平行间隔的二侧框与固结在该二侧框间的至少一连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该仪表单元具有相互平行间隔的二支撑架及一装设在该二支撑架的一顶端间的仪表组合体。该底座装设在该仪表单元与该跑步台底部,并具有二相互平行间隔的侧杆及一接设在该二侧杆末端间的连接杆。该刹车轮装设在该底座的连接杆上。该二活动转轮装设在该跑步机前端,当该跑步台往上翻转至一收合位置时,该活动转轮被转移而支撑于地面。该折叠装置装设在该跑步台底部与该底座间,以使该跑步台位于一使用位置及往上翻转至收合位置。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第一种跑步机的一组合侧视图,说明该跑步机位于一收合位置及一推移位置的状态;图2是以往第二种跑步机的一组合立体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使用位置;图3是以往该第二种跑步机的一组合侧视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收合位置;图4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本技术跑步机的一较佳实施例将一跑步台向上翻转的状态;图5是一立体俯视图,说明该跑步台向上翻转后的收合位置;图6是一平面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使用位置;及图7是一平面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收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跑步机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跑步台3、-->一仪表单元4、一底座5、一刹车轮6、二活动转轮7及一装设在该跑步台3与该底座5间的折叠装置8。该跑步台3包括由相互平行间隔的二侧框31与固结在该二侧框31间的至少一连杆32所组成的框体、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33及分别固设在该二侧框31的后端底部的二滚轮34。该跑步带33可为无动力转动设计,也可为受一动力马达传动而自动转动设计(图未示)。该仪表单元4包括相互平行直立间隔的二支撑架41及一装设在该二支撑架41顶端的仪表组合体42。该底座5装设在该仪表单元4与该跑步台3底部,并具有二相互平行间隔的侧杆51及一接设在该二侧杆51末端间的连接杆52。该刹车轮6装设在该底座5的连接杆52的中央处,并具有一轮座61、一轴枢于该轮座61上的轮本体62、一位于该轮座61与该轮本体62间的刹车部63及一固设于该轮座61顶部的固接部64,在本实施中,该刹车轮6是采用焊接方式,将固接部64焊固于该连接杆52顶部,使该刹车轮6得以固定于底座5后端。该活动转轮7为一种万向转轮,并装设在该跑步台3的一前端侧面35上。该折叠装置8装设在该跑步台3底部与该底座5间,并具有多根连杆81及数个油压缸82,当将该跑步台3由一使用位置翻转至一收合位置时,该连杆81则作相对运动,而该油压缸82则分别做伸长缩短,以达到收合跑步台3的功用,而该折叠装置8并非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于此不再详细说明。较佳地,该跑步机还包含二装设在该底座5的侧杆51顶部的装饰盖9,借助该装饰盖9能有效饰化该跑步台3。如图6所示,使用该跑步机时,利用该底座5、该刹车轮6及该跑步台3后端底部的该二滚轮34呈多点组成一支撑面来支撑跑步台3,且只要将该刹车部63向下压制,便可使刹车轮6呈刹车状态,使该跑步机被定位在一固定位置而不会移动。如图5、图7所示,当向上翻转该跑步台3,使跑步机由使用位置位移至一收合位置时,随着跑步台3的翻转,该折叠装置8的连杆81及油压缸82也同步连动,以将跑步台3定位在平行于该仪表单元4的支撑架41的位置,-->而该二活动转轮7随即落地,此时,则由该二活动转轮7及该刹车轮6将跑步机支撑维持在收合位置。接着,欲推移该收合状态的跑步机时,只将该刹车轮6的刹车部63向上扳起,使脱离刹车状态,即可借助该刹车轮6及该二活动转轮7顺利地搬移该跑步机,而由于该活动转轮7是一种万向转轮,因此,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跑步机,包含一跑步台、一仪表单元、一底座、至少一刹车轮、二活动转轮,及一装设在该跑步台与该底座间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跑步台,包括由相互平行间隔的二侧框、固结在该二侧框间的至少一连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 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该仪表单元,具有相互平行间隔的二支撑架及一装设在该二支撑架的一顶端间的仪表组合体;该底座,装设在该仪表单元与该跑步台底部并具有二相互平行间隔的侧杆及一接设在该二侧杆之间的连接杆;该刹车轮,装设在该 底座的连接杆上;该二活动转轮,装设在该跑步机前端,当该跑步台往上翻转至一收合位置时,该活动转轮被转移而支撑于地面;及该折叠装置,装设在该跑步台底部与该底座间,以使该跑步台位于一使用位置及向上翻转至收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包含一跑步台、一仪表单元、一底座、至少一剎车轮、二活动转轮,及一装设在该跑步台与该底座间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跑步台,包括由相互平行间隔的二侧框、固结在该二侧框间的至少一连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该仪表单元,具有相互平行间隔的二支撑架及一装设在该二支撑架的一顶端间的仪表组合体;该底座,装设在该仪表单元与该跑步台底部并具有二相互平行间隔的侧杆及一接设在该二侧杆之间的连接杆;该剎车轮,装设在该底座的连接杆上;该二活动转轮,装设在该跑步机前端,当该跑步台往上翻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安邱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