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7303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属于城市无负压供水设备技术领域。该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利用空气过滤处理模块对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和紫外线杀菌处理,最大程度避免了水质二次污染。其特征为:导流孔板ii的上端开有进气孔焊接在真空抑制器壳体的底部一侧,与壳体构成空气过滤处理室,空气过滤处理模块插接在其内;溢流室的高度低于导流孔板ii的最底开孔处,在顶部设有导气孔,液位开关安装在溢流室内部;采样室上端封闭且设置三个与腔体连通的连接口,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常闭电磁阀的一端。工程实践表明该新型技术具有运行可靠、动作灵敏,特别适用于安装环境恶劣,城市供水波动较大,需要实时监测的供水重点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属于城市无负压供水、暖通空调、给排水设备

技术介绍
无负压供水系统,又名叠压供水系统,相比传统供水系统直接连接于自来水供水管网上,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原有压力,节约水泵机械能,简化用户水系统设计。由于无负压供水系统减少了传统储水箱带来的安装空间、自来水水质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水用户开始采用该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是无负压供水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有二个:一是,当无负压供水系统的稳流补偿罐内液面发生变化时及时排出或吸入适量的气体,以保证缸内的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它保障了城市自来水管网的安全,有效的避免了对上游管网和平行管网的影响。目前,真空抑制器常采用不锈钢浮球或其它材质的浮球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状态实现空气的排出或吸入,达到控制供水系统的稳流补偿罐内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目的。这种真空抑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存在着动作不灵敏,可靠性差,不适用于二次管网数据采集的缺点。另外,这类真空抑制器由于需要将浮球安装于稳流补偿罐内或上部,因此连接管径较大,不利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其特征是:真空抑制器的壳体(1)采用不锈钢板材折制呈长方体或圆柱形壳体,导流孔板ii(19)和倒“L”形导流孔板iii(22)分别焊接在真空抑制器壳体(1)的底部两侧将真空抑制器的壳体(1)分为三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导流孔板ii(19)的上端开有进气孔,导流孔板ii(19)与壳体(1)构成的空间构成空气过滤处理室(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其特征是:真空抑制器的壳体(1)采用不锈钢板材折制呈长方体或圆柱形壳体,导流孔板ii(19)和倒“L”形导流孔板iii(22)分别焊接在真空抑制器壳体(1)的底部两侧将真空抑制器的壳体(1)分为三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导流孔板ii(19)的上端开有进气孔,导流孔板ii(19)与壳体(1)构成的空间构成空气过滤处理室(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其特征是:空气过滤处理室(21)底部开口插接空气过滤处理模块,空气过滤处理模块底部设有导流孔板i(15),导流孔板i(15)上方分别安装有初级空气过滤器(16-1)和活性碳吸附过滤器(16-2),空气过滤处理模块的上部安装有石英管(17),石英管(17)内安装紫外线灯管(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真空抑制器,其特征是:真空抑制器壳体(1)底部的另一侧焊接倒“L”形导流孔板iii(22),与壳体(1)组成溢流室(3),溢流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金苗金明王长连张善宇宋合志张宪中
申请(专利权)人:华岩能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张宪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