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883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塔,包括塔体、至少一根承载柱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结构梁沿所述塔体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承载柱能够承受大部分垂直荷载,避免塔体局部失稳,环形结构梁能够起到横向联接作用,加强塔体的整体刚度,使所述塔体具备承受较大垂直荷载与横向荷载的能力。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使得塔体的壁板与承载柱、环形结构梁融合成整体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所述反应塔可形成为一个刚性筒体,无需将壁厚做成很厚即能够具有好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固、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立式反应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塔
技术介绍
一般的,反应塔包括顶部、底部和侧面,侧面往往是圆筒形,把侧面称为塔体。反应塔的塔体除了作为侧面空间的封闭结构以外,还要承受顶部和自身的荷载,既作为容器的侧向压力(内压)承压件,也作为垂直荷载(重力)的承载件。如果反应塔自身荷载或者顶部传递下来的荷载较大时,塔体承受较大垂直荷载时容易发生失稳。传统的,通过塔体壁厚加厚的方式使塔体能够承受一定外加的垂直载荷,但塔体的材料耗费较大,塔体材料价格高昂,经济上并不合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固、节省制造成本的反应塔。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应塔,包括塔体、至少一根承载柱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结构梁环绕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为多根,多根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环形结构梁为多根,多根所述环形结构梁沿所述塔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塔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体顶部载荷的承载框架梁,所述承载框架梁位于所述塔体上方,所述承载柱的一端与地面基础接触,所述承载柱的另一端延伸伸出所述塔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框架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塔还包括多块第一过渡垫板,所述承载柱的材质与所述塔体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一过渡垫板与所述塔体焊接连接,所述承载柱与所述第一过渡垫板焊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塔还包括多块第二过渡垫板,所述环形结构梁的材质与所述塔体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二过渡垫板与所述塔体焊接连接,所述环形结构梁与所述第二过渡垫板焊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通过焊接或铆接联接为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为6-8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每隔5-7m设置一根所述环形结构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的截面呈空心矩形结构,所述承载柱截面的短边沿所述塔体外壁的切向方向布置,所述承载柱截面的长边沿所述塔体的径向方向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结构梁的截面呈“T”型,所述环形结构梁的翼缘位于远离所述塔体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反应塔,通过在塔体的壁板上设置至少一根承载柱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承载柱能够承受大部分垂直荷载,避免塔体局部失稳,环形结构梁能够起到横向联接作用,加强塔体的整体刚度,使所述塔体具备承受较大垂直荷载与横向荷载的能力。并且,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进而能够使得塔体的壁板与承载柱、环形结构梁融合成整体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塔体的截面模量和惯性矩不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可以形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应。所述反应塔可形成为一个刚性筒体,无需将壁厚做成很厚即能够具有好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固、节省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反应塔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反应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塔体,20、承载柱,30、环形结构梁,310、翼缘,40、承载框架梁,50、第一过渡垫板,60、第二过渡垫板,100、顶部载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塔,包括塔体10、至少一根承载柱20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30,所述承载柱20沿所述塔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10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结构梁30沿所述塔体10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塔体10的外壁上,所述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与所述塔体10联接为一体结构。通过在塔体10的壁板上设置至少一根承载柱20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30,承载柱20能够承受大部分垂直荷载,避免塔体10局部失稳,环形结构梁30能够起到横向联接作用,加强塔体10的整体刚度,使所述塔体10具备承受较大垂直荷载与横向荷载的能力。并且,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与所述塔体10联接为一体结构,进而使得塔体10的壁板与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融合成整体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塔体10的截面模量和惯性矩不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可以形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应,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所述反应塔可形成为一个刚性筒体,无需将壁厚做成很厚即能够具有好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固、节省制造成本。具体的,所述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与所述塔体10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联接为一体结构,塔体10与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能够有效融合成整体。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焊接方式,操作较为简单、联接可靠,更利于塔体10与承载柱20、环形结构梁30融合成整体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应塔制造时,可先将塔体10制作成型,然后分别将环形结构梁30和承载柱20焊接在塔体10的外壁壁板上,使塔体10、环形结构梁30以及承载柱20形成整体结构并定位,所
述反应塔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如图1、图2所示,所述承载柱20为多根,多根所述承载柱20沿所述塔体10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环形结构梁30为多根,多根所述环形结构梁30沿所述塔体10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20与所述塔体10的轴线平行,多根所述环形结构梁30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塔体10的结构稳定性好。采用上述结构,多根承载柱20与多根环形结构梁30能够对塔体10起到好的加强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应塔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单柱结构,能够承受很大的横向载荷与垂直载荷,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柱20为6-8根,在有效增强塔体10刚度的同时也能够节省制造成本。所述环形结构梁30的根数可根据塔体10的实际高度确定,具体的,所述塔体10的外壁上可以每隔5-7m设置一根所述环形结构梁30,在有效增强塔体10刚度的同时也能够节省制造成本。所述反应塔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体10顶部载荷100的承载框架梁40,所述承载框架梁40位于所述塔体10上方,所述承载柱20的一端与地面基础接触,所述承载柱20的另一端延伸伸出所述塔体10的外壁与所述承载框架梁4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塔体10顶部传递下来的荷载可以通过承载框架梁40、承载柱20传递至地面基础上,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塔体10的结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反应塔还包括多块第一过渡垫板50,所述承载柱20的材质与所述塔体10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一过渡垫板50与所述塔体10焊接连接,所述承载柱20与所述第一过渡垫板50焊接连接。反应塔为满足防腐或其它特殊工况要求,其制造材质一般会选用高合金钢材如不锈钢、镍铬合金钢等,而这些钢材价格高昂,且在高应力下容易出现裂纹,并不适合作为结构承载材料。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块第一过渡垫板50,承载柱20通过第一过渡垫板50与塔体10的壁板连接,承载柱20的材质无需与塔体10材质一样,而是可以采用碳素钢或者低合金结构钢,进而能够节省制造成本,且更适合作为结构承载材料,材料使用合理,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高所述塔体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过渡垫板50与塔体10、承载柱20的连接可以是连续焊接形式,也可以是间断焊接形式。本实施例中,优选间断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至少一根承载柱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结构梁沿所述塔体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至少一根承载柱以及至少一根环形结构梁,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结构梁沿所述塔体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承载柱、环形结构梁与所述塔体联接为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为多根,多根所述承载柱沿所述塔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环形结构梁为多根,多根所述环形结构梁沿所述塔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体顶部载荷的承载框架梁,所述承载框架梁位于所述塔体上方,所述承载柱的一端与地面基础接触,所述承载柱的另一端延伸伸出所述塔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框架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块第一过渡垫板,所述承载柱的材质与所述塔体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一过渡垫板与所述塔体焊接连接,所述承载柱与所述第一过渡垫板焊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沛强樊晓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