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634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包含有一握杆,握杆二端分别环设有一第一环槽,至少一卡制块,置于第一环槽内,至少一弹性件,介于卡制块与第一环槽之间,用以使卡制块未受外力压制时是互突出于第一环槽外;二负重块,分别于一侧设有一凹孔,各凹孔内缘分别环设有一第二环槽;各负重块是以凹孔对应套置于握杆二端,而各卡制块可抵制于各负重块的第二环槽内并对应第一环槽内缘上部,用以使各负重块无法相对握杆移动、脱者出。(*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本技术是与哑铃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者。按,习知的哑铃种类繁多,常见者有三种,其一是以铸造方式一体成型而成,是制成多种具不同重量者可供选择使用,其二是可调整重量的哑铃,是将二重块螺置于一握杆二端而成,藉由重块数目的增减而可调整自重,另一种哑铃亦由一握杆及二重块组合而成,惟,是将该二轴心处设有穿孔的重块紧密地套置于握杆二端而成。就前揭第三种哑铃而言,其置于地面上时,是以重块部位接触地面,而由于该二重块仅以紧配合的方式套接于握杆末端,并无其他联结重块与握杆的构造,因此,当哑铃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各该重块不断与地面碰撞,将造成各该重块与握杆套接处紧密度渐差的情形,而导致重块晃动、脱落,甚至有危害人体安全之虞。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其可使重块设置于握杆上后,即可稳固地与握杆结合在一起而不会脱落者。缘是,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包含有一握杆;二负重块,设于该握杆二端;其特征在于该握杆二端分别环设有一第一环槽,至少一卡制块,置于该第一环槽内,至少一弹性件,介于该卡制块与第一环槽之间,用以使该卡制块未受外力压制时是互突出于第一环槽外;各该负重块一侧分别设有一凹孔,各该凹孔内缘分别环设有一第二环槽;藉此,各该负重块是以凹孔对应套置于握杆二端,而各该卡制块可抵制于各该负重块的第二环槽内并对应第一环槽内缘上部,用以使各该负重块无法相对握杆移动、脱者出者。其中该握杆对应第一环槽的位置穿设有一穿孔,该弹性件是置于该穿孔内,其二端并突出于穿孔二开口端外,用以将二卡制块推抵于该负重块-->的第二环槽内。其中该握杆二端及各该负重块的凹孔内端分别对应设有一螺纹。以下兹举本技术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中3-3剖线方向的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示图,显示握杆与负重块的螺接状态。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哑铃10,是包含一握杆12,该握杆12二端分别环设有一第一环槽22,各该第一环槽22并与握杆12末端相隔一距离D1,该握杆12对应各该第一环槽22的径向位置并分别贯穿设有一穿孔24,四卡制块26,概呈弯弧状,以两两相对的方式置于各该第一环槽22内并对应各该穿孔24的开口端,各该卡制块26的厚度概与第一环槽22的深度相等;二弹性件28,是螺旋弹簧,分别置于各该穿孔24内,各该弹性件28的长度是略长于穿孔24的长度,二负重块14,概呈圆柱状,其一侧轴心处分别设有一凹孔30,各该凹孔30内缘并环设有一第二环槽32,各该第二环槽32并与凹孔30内端相隔一距离D2,该距离D2是等于该距离D1;此外,各该第二环槽32的宽度概与第一环槽22的宽度相等,且,各该第二环槽32的深度是小于各该卡制块26的厚度。藉由上述各该构件的配合,组合时,是依序将该二负重块14设置于该握杆12二端,其方式如下:先将二卡制块26压制于该握杆12一端的第一环槽22内侧,用以压缩抵接该二卡制块26的弹性件28,再将握杆12该端伸入一负重块14的凹孔30内,当该握杆12未端完全伸入凹孔30后,如图3所示,该受压缩的弹性件26即可伸张而将该二卡制块26推抵于该凹孔30的第二环槽32内,此时,该二卡制块26的底缘仍位于第一环槽22内侧上端。如此一来,由于该二卡制块26除抵制于该第二环槽32内侧外,同时更位于该第一环槽22的顶部,因此,可避免该负重块14沿握杆12轴向移动,换言之,即可防止该负重块-->14自握杆12上脱落。该握12另端与负重块14的结合方式如前揭者,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请再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哑铃40,其构造大体上与前揭实施例相同,在此沿用相同标号,不同处主要是在于该握杆12上各该第一环槽22外端的部位更设有一阳螺纹42,而各该负重块14凹孔30内的第二环槽32内端的位置更设有一阴螺纹44。藉此,当该二重块14以前揭方式设置于握杆12二端后,配合各该阳、阴螺纹42、44的螺合,除了具有前揭可防止负重块自握杆上脱落的效果外,更可使负重块不会于握杆上转动。综上所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其藉由卡制构件的设计,可使负重块与握杆稳固地结合在一起,不会发生负重块脱落的缺失;缘是,本技术确实符合技术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包含有:一握杆;二负重块,设于该握杆二端;其特征在于:该握杆二端分别环设有一第一环槽,至少一卡制块,置于该第一环槽内,至少一弹性件,介于该卡制块与第一环槽之间,使该卡制块未受外力压制时是互突出于第一 环槽外;各该负重块一侧分别设有一凹孔,各该凹孔内缘分别环设有一第二环槽;各该负重块是以凹孔对应套置于握杆二端,而各该卡制块可抵制于各该负重块的第二环槽内并对应第一环槽内缘上部,使各该负重块无法相对握杆移动、脱者出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哑铃负重块的结合构造,包含有:一握杆;二负重块,设于该握杆二端;其特征在于:该握杆二端分别环设有一第一环槽,至少一卡制块,置于该第一环槽内,至少一弹性件,介于该卡制块与第一环槽之间,使该卡制块未受外力压制时是互突出于第一环槽外;各该负重块一侧分别设有一凹孔,各该凹孔内缘分别环设有一第二环槽;各该负重块是以凹孔对应套置于握杆二端,而各该卡制块可抵制于各该负重块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达
申请(专利权)人:众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