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聚专利>正文

游泳练习项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20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游泳练习项圈,有一个环状浮体,该环状浮体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连接机构,可以将开口打开套在使用者脖子上,然后将开口连接好,构成封闭式环状浮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学习游泳,具有既快又安全的优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泳练习项圈,该项圈是一种具有浮力的项圈。初学游泳者,往往要借用于救生圈学习游泳。常用的救生圈是一个环状的充气式浮体。使用者将其套在胸部,使用方便安全,但是,使用这种救生圈不利于人体练习游泳动作。而且人在水中的位置与正确的游泳姿势相差较远,不利于熟悉水性。因此往往长时间学不会游泳。并且,使用者的双臂与救生圈长时间接触摩擦,会造成皮肤红肿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学习游泳的游泳练习项圈,用来解决上述救生圈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一个环状浮体,环状浮体的截面近似圆形,环状浮体在开口处断开,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由蘑菇状榫头及带有榫眼的扣带构成的连接机构。环状浮体可以是充气式浮体,也可以是由发泡塑料充填式浮体。使用时:由开口处将环状浮体打开,套在使用者脖子上,而后用连接机构将开口连接好,形成一个封闭环状浮体。该环状浮体可以将人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不影响人体自由呼吸。根据人体形态大小,环状浮体的内圈周长可在10厘米至55厘米之间选用,内圈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为了使用上的方便,连接开口的连接机构可以是柔性的连接扣带也可以是弧形的连接板。由于本技术仅将人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既可以使游泳者-->在水中保护正确的姿势,也不会妨碍双臂的划水动作,还能保证游泳者安全自由地呼吸,因而,可以既快又安全学会游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外形图图2,图1的剖面图(A-A剖面)图3,连接机构示意图(图1B向视图)图4,具有防浪板的游泳练习项圈图5、图4的侧视图(左侧)图6,具有导气管的项圈参见附图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用塑料布热合而成的充气式游泳练习项圈。在环状浮体1上设有一处开口2,开口处设有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为柔性扣带,(参见图3),扣带的蘑菇状榫头4设在开口左边,扣带为塑料带6,一端固定在开口右边,另一端设有榫眼5,与榫头扣在一起。参见图2,环状浮体的截面是一个近似圆形的截面。根据制造和使用的方便也可以制成其它形状。参见附图4,图5,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由橡胶制成的充气式环状浮体9,其前面设有一个透明塑料防浪板7,可以防止水面涌起的浪花直接扑打在人脸上。并防止由此引起的呛水。环状浮体的后面设有弧形连接板8,该板两端与固定在环状浮体上的轴10固定,向上转动弧形连接板约90度。便能打开开口将环状浮体套在脖子上,再向下转动弧形连接板,与环状浮体扣紧,就可将环状浮体-->形成封闭的整环。为了防止不熟悉水性的使用者呛水,还可以在环状浮体上固定一个导气管11,参见图6。本技术不仅对初学游泳者适用,也可适用于海滨浴场旅游者以及长距离游泳在水中休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泳练习项圈,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环状浮体,该环状浮体的截面近似圆形,该环状浮体在开口处断开,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由蘑菇状榫头及带有榫眼的扣带构成的连接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游泳练习项圈,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环状浮体,该环状浮体的截面近似圆形,该环状浮体在开口处断开,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由蘑菇状榫头及带有榫眼的扣带构成的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泳练习项圈,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聚韩援朝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聚韩援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