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539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于木杆头的本体侧壁周缘设有一击球面焊接孔,于该击球面焊接孔焊固一击球面板组,该击球面板组是由一击球面板及凹槽薄板所组成,凹槽薄板与击球面板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而击球面板上设有一射料孔与至少一个溢料孔,射料孔相对于击球面板表面处并设置一螺合座,该螺合座内部设有一螺孔,以供一活动射嘴螺固定于螺孔上,将吸震材射入容槽空间,并移除活动射嘴与螺合座后,再将射料孔与溢料孔以点焊方式密封,即可完成具有吸震与重心深度较深,且重心高度较低,于挥杆击球时可发出轻脆声响,以满足球友所需的击球打感的高尔夫木杆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是指一种具有吸震与重心深度较深,且重心高度较低,于挥杆击球时可发出轻脆声响,以满足球友所需的击球打感的高尔夫木杆头。
技术介绍
高尔夫球运动已渐渐成为普及的休闲运动之一,由于高尔夫球运动的普及,高尔夫用具也渐渐受到重视。高尔夫用具中,最重要的首推高尔夫球杆,一球杆的好坏会影响到击球时的稳定性及击球后球飞行的状态,而球杆中关系到击球结果重要者之一首推设置于球杆一端的球头。传统式常用的高尔夫木杆头,大部份是呈中空状,其击球面的结构设计易于牵动球头本体变型而产生共鸣的声响,但是,因为可以产生声响,而会使球头于击球时产生较大的震动,由于该种震动所产生的震波,会经由杆身传递至击球者的手部,故会令人感到较为不适的感,因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此问题进行研发及改良,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I227156号专利(以下简称第一参考案),请参阅图8所示,是于高尔夫球头70的本体紧邻击球面板74处形成一隔片72,以在隔片72与击球面板74间形成一容室73,以吸震材射出专用机将吸震材射入填满并黏着于容室73内部,当击球面板74击球时所产生的震波可以直接由吸震材直接吸收,确实达到良好的吸震效果。然而,该第一参考案的球头薄上盖71无法与球头本体一体成型,而须以薄板成型后再焊接于球头的本体上,焊接时会造成内焊道而使球头重心提高,且该隔板72是直接铸造成型于高尔夫球头70本体的击球面焊接孔75的周缘,虽然强度佳,却因为金属熔液无法成型太薄的周壁,因此,凹槽结构强度较佳,隔板72厚度较厚而不易产生变形,所以击球时产生的风箱效果较差,因此无法发出轻脆响亮的声响。-->又本案专利技术人的另一研发及改良案,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I228052号专利(以下简称第二参考案),请参阅图9所示,图9为于一体成型呈中空状的高尔夫球头80内部的下侧、后侧、左侧或右侧处设置有容置槽81及射料孔82与排气孔83,可供灌入或射入适当重量与体积的吸震材84,可令高尔夫球头80于挥杆击球时产生出声响,同时,并具有适当吸震的作用,以使击球后的震动减至适当程度。然而,该第二参考案的吸震结构虽可将不必要的震动与杂音全部清除,留下清脆的共震音频,使球头的声音更为好听与简捷,但其吸震效果却较第一参考案差,因此要达到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且于挥杆击球时可发出轻脆声响而言,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改善前述两参考案的相互不足所作的设计。以期可达到击球时可发出轻脆且响亮的声音与良好的吸震效果,以满足球友所需的击球打感的高尔夫球木杆头的目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主要提供一种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包括:一球头本体,为中空的金属壳体,该球头本体侧边周壁上设有一与球头本体内部相通的击球面焊接孔;一击球面板组,其外周缘相应嵌设于击球面焊接孔,击球面板组是由一击球面板与一凹槽薄板所组成,凹槽薄板为金属薄板,其厚度为0.2mm至0.5mm,该凹槽薄板位于击球面后侧,且凹槽薄板与击球面板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于该容槽空间内设有吸震材,又于击球面板上设有一与容槽空间相通的射料孔与至少一个溢料孔,该射料孔与溢料孔为一较小孔径设计(射料孔孔径为1.5mm至2.5mm,溢料孔孔径为0.4mm至0.8mm),其除了便于吸震材的射入与溢出外,也可完成射入吸震材后,于击球面板表面点焊密封时因其孔径较小,故热传导极小而不会伤害到吸震材的加工作业。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技术可获得的具体效果为:1.本技术是于击球面板后侧与凹槽薄板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使吸-->震材充满并黏着于该容槽空间内,由于击球面板组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变形量,易于牵动球头本体变形,因此,击球时,可在球头本体内部形成良好的风箱效果,发出轻脆响亮的声音,以满足球友所需的击球打感。2.由于击球面板组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虽然吸震材面积变小,但于击球时其较大的变形量易于牵动中间的吸震材料,进而剪切变形产生磨擦,将吸收的震动能量转换为热量快速消散,达到更好的吸收震动效果。3.由于击球面板组所设计的凹槽薄板较轻,且球头本体可设计为一体成型,无焊接薄上盖的内焊道,两者结合后可使球头的重心深度变得较深,重心高度变得更低,提高击球的扎实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击球面板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击球面板组的平面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制造过程中的侧视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配合射料装置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与活动射嘴配合射入吸震材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为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I227156号专利的外观分解图;图9为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I228052号专利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0  球头本体      11  击球面焊接孔12  焊接唇缘      13  挡缘14  颈部20  击球面板组21  击球面板210 射料孔        211 焊接唇缘213 螺合座        214 螺孔216 溢料孔-->22  凹槽薄板220 背板          221 侧板223 容槽空间      224 贴合缘30  吸震材        40  活动射嘴50  射入装置      60  固定射嘴70  高尔夫球头    71  薄上盖72  隔片          73  容室74  击球面板      75  击球面焊接孔80  高尔夫球头    81  容置槽82  射料孔        83  排气孔84  吸震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球头装置包括一球头本体10、一击球面板组20,于球头本体10的击球面上,相应于击球面板组20处设有一击球面焊接孔11,又该击球面板组20由一击球面板21与一凹槽薄板22所组成,该凹槽薄板22为金属薄板且为冲压制成,该击球面板21与凹槽薄板22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223,该凹槽薄板22并且位于击球面板21的后侧,将击球面板21的外周缘安装焊固于击球面焊接孔11后,以便于射入吸震材30,因该凹槽薄板22为金属薄板,其除较轻外并具有较佳的变形弹性,当击球面板21瞬间撞击球时,可以产生较多的变形量,进而提升高尔夫木杆头的风箱效果发出轻脆声响。上述为本技术的基本设计,请参阅图2所示,球头本体10为一中空金属壳体,于其侧边周壁相应于击球面板组20设有一击球面焊接孔11,又于球头本体10顶边邻近击球面焊接孔11其中一端设有一颈部14,以供高尔夫球杆插接,该击球面焊接孔11周边设有朝外突出的焊接唇缘12,又击球面焊接孔11内周缘设有一道向内突出的挡缘13,使该挡缘13的内周缘小于焊接唇缘12的内周缘,以供所述击球面板组20的击球面板21安装于击球面焊接孔11上。-->请同时参阅图2、3、4、5所示,击球面板组20的击球面板21外轮廓是大于凹槽薄板22的外轮廓,以通过击球面板21的外周缘置于击球面焊接孔11上,并利用焊接唇缘12焊固。该凹槽薄板22包括一轮廓与击球面板21相仿的背板220以及由背板220周缘朝向击球面板21突出的侧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球头本体,为中空的金属壳体,该球头本体侧边周壁上设有一与球头本体内部相通的击球面焊接孔;一击球面板组,其外周缘相应嵌设于击球面焊接孔,击球面板组由一击球面板与一凹槽薄板所组成,凹槽薄板为金属薄板,该凹槽薄板位于击球面后侧,且凹槽薄板与击球面板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于该容槽空间内设有一吸震材,又于击球面板上设有一与容槽空间相通的射料孔,以及至少一个与容槽空间相通的溢料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球头本体,为中空的金属壳体,该球头本体侧边周壁上设有一与球头本体内部相通的击球面焊接孔;一击球面板组,其外周缘相应嵌设于击球面焊接孔,击球面板组由一击球面板与一凹槽薄板所组成,凹槽薄板为金属薄板,该凹槽薄板位于击球面后侧,且凹槽薄板与击球面板之间形成一容槽空间,于该容槽空间内设有一吸震材,又于击球面板上设有一与容槽空间相通的射料孔,以及至少一个与容槽空间相通的溢料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击球面内侧设有吸震材的高尔夫木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凹槽薄板的外轮廓小于击球面板外轮廓,击球面板组通过击球面板外周缘焊固于球头本体的击球面焊接孔,凹槽薄板朝向击球面板,该表面设有一凹入的容槽,将凹槽薄板焊固于击球面板上,即形成所述的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正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