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重量训练用的配重带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配重带改良系带结构。习用的配重带,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配重带的带体41上设有一系带42,该系带42表面的二端分别具有粘扣带的公扣43与母扣44,当配重带圈绕成环后,该系带42可穿过一扣环45再相互粘扣。此种结构,由于系带的影响,使得配重带的带体变得比较硬,使其无法完全依据圈绕部位的形状,服贴于圈绕部位的表面,造成使用时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此外,上述的配重带结构,当配重带圈绕于周长较大的部位时,该粘扣带的公扣43与母扣44粘扣的面积减小,粘扣能力将大幅降低,容易造成配重带意外脱落。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带改良系带结构,具有柔软的带体,可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带改良击带结构,可提供一种较稳固的扣合方式,使配重带不易脱落。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配重带改良系带结构,包含有一长形带体,以软质布料制成,可供粘扣带(velcro)的钩状公扣扣合;一配重部,设置于该带体上,用以形成配重带的配重;一第一公扣件,呈长形体,概沿该带体的短轴向,设置于该带体的一短侧边上;一第二公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重带改良系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长形带体,是以柔软布料制成,可供粘扣带的钧状公扣扣合;至少一配重部,设置于该带体上;一第一公扣件,呈长形体,概沿该带体的短轴向,设置于该带体的一短侧边上,使该带体圈绕成环时,该第一公 扣件扣合于该带体的内侧面上;以及一第二公扣件,呈一长形体,其一端设置于该带体的另一短侧边上,另一端向外延伸,使该带体圈绕成环时,该第一公扣件扣合于该带体的内侧面后,该第二公扣件可扣合于该带体的外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