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及机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4144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及机柜,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制冷模组包括冷凝单元、冷却单元以及压缩机,壳体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冷凝单元安装在所述送风单元上,所述冷却单元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中空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另外增加一套水冷机组,不会存在水泄露对电子器件损坏的风险;冷却单元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中空区域,冷却单元与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冗余量更多,可加载的需要被冷却的应用器件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以及使用这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的机柜。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深度发展,很多领域需要制冷技术的支撑,尤其是电子、激光等行业,发热越来越密集,对制冷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一是大冷量要求,二是精确控制温度的要求。现有的制冷方式之一是对发热体直接接触制冷,普通的是以冷水作为媒介,冷水通过冷却板或是散热器带走热量。但这样必须另外增加一套水冷机组,同时也存在着水泄露对电子器件致命损坏的风险,也做不到大冷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冷凝单元、冷却单元以及压缩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冷凝单元安装在所述送风单元上,所述冷却单元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中空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风机以及风机围板,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冷凝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的外侧,所述风机围板与所述冷凝单元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面向所述第一侧的一面,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供所述送风单元送出的风穿过的网孔。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风机围板的两侧安装有连接所述风机围板和前面板的侧固定板。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底板上的围框。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微模块化制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器件底板,所述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器件底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所述制冷模组还包括毛细管、以及连通整个制冷模组的管路系统,所述压缩机、冷凝单元、毛细管、以及冷却单元通过所述管路系统形成制冷循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柜,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上述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冷模组的冷却单元上可以加载需要被冷却的应用器件,不需要另外增加一套水冷机组,因此不会存在水泄露对电子器件损坏的风险;冷却单元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
间形成中空区域,压缩机设置在中空区域,冷却单元与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整个空间分割出中间区域和尾部区域等空间,空间冗余量越多,可加载的需要被冷却的应用器件就越多;将送风单元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冷凝单元安装在送风单元上,风机和冷凝单元构成通风通道,便于热气流排出,且有利于风机的拆装和后期维护。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模块化制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模块化制冷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微模块化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底板;12、前面板;121、网孔;13、围框;14、侧固定板;21、风机;22、风机围板;3、冷凝单元;4、压缩机;5、冷却单元;6、毛细管;7、器件底板;8、柜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该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可以应用在需要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的场所,如机柜。本专利技术可单台使用,也可多台使用。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
的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制冷模组包括冷凝单元3、冷却单元5以及压缩机4,壳体包括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送风单元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冷凝单元3安装在送风单元上,冷却单元5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冷却单元5与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压缩机4设置在中空区域。本专利技术制冷模组的冷却单元5上可以加载需要被冷却的应用器件,不需要另外增加一套水冷机组,因此不会存在水泄露对电子器件损坏的风险;冷却单元5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压缩机4设置在中空区域,冷却单元5与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整个空间分割出中部区域和尾部区域等空间,空间冗余量越多,可加载的需要被冷却的应用器件就越多;中部区域可以加载一定量的辅助器件,而需要被冷却的器件可以通过硅脂等与冷却单元5连接在尾部区域;将送风单元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冷凝单元3安装在送风单元上,风机21和冷凝单元3构成通风通道,便于热气流排出,且有利于风机21的拆装和后期维护。壳体为腔体状,将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围住保护起来,使制冷机组模块化,方便搬运、安装。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壳体包括底板11,底板11呈平板状,制冷模组与送风单元均可设置在底板11上。壳体还包括前面板12,前面板12呈平板状。前面板12与底板11拼接,前面板12所在的一侧为壳体的第一侧,与第一侧相对的为壳体的第二侧。前面板12安装在风机围板22面向第一侧的一面,前面板12上设有网孔121供送风单元送出的风穿过。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罩设在底板11上的围框13。优选地,围框13是一种C形结构。可以理解的,围框13的结构形式可以多种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拆分成几块钣金机构相连或几种结构件合在一起,但布局上与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相
同或相似,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送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风机21以及风机围板22,风机21安装在风机围板22内,在风机围板22的两侧安装有侧固定板14,侧固定板14使风机围板22和壳体的前面板12之间的安装连接更牢固。风机21用于将壳体内的热气流外排,设置多个风机21时效果更佳。风机围板22作为风机21的支撑件,由四块平板拼接形成矩形框体,风机21安装在框体内。将送风单元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便于热气流排出,且有利于风机21的拆装和后期维护。冷凝单元3面向风机围板22的框体正面可拆卸地安装在风机围板22的外侧,风机围板22冷凝单元3连通。冷凝单元3和风机围板22构成通风通道,便于管理气流方向。冷凝单元3包括冷凝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冷凝器为翅片盘管冷凝器,使用其他形式的换热器例如微通道换热器,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压缩机4用于吸入从冷却单元5出来的较低压力的气体,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压缩机4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压缩机可以为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或直线压缩机等。冷却单元5包括冷却板,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冷却板是横向摆放的,实际应用中冷却板可以多种角度摆放,冷却板本身也可多种形状,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中,制冷模组还包括毛细管6、以及连通整个制冷模组的管路系统,压缩机4、冷凝单元3、毛细管6、以及冷却单元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冷凝单元(3)、冷却单元(5)以及压缩机(4),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冷凝单元(3)安装在所述送风单元上,所述冷却单元(5)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所述冷却单元(5)与所述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压缩机(4)设置在所述中空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制冷模组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冷凝单元(3)、冷却单元(5)以及压缩机(4),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冷凝单元(3)安装在所述送风单元上,所述冷却单元(5)与送风单元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中空区域,所述冷却单元(5)与所述第二侧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压缩机(4)设置在所述中空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风机(21)以及风机围板(22),所述风机(21)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22)的外侧,所述风机围板(22)与所述冷凝单元(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12),所述前面板(12)安装在所述风机围板(22)面向所述第一侧的一面,所述前面板(12)上设有供所述送风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荣樊易周张健辉周宙骋蔡勃曹维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