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贤文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364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5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包含如下药效原料:生大黄、土茯苓、丹参、连翘、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竹茹、姜半夏、莪术、槐花、蝉蜕、赤芍、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山栀子、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健脾清热化湿、活血解毒降浊的功效,适用于毒素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浊气犯腑所致上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及脾肾气虚见上述证侯者,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肾功能衰退及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肾功能衰退和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持续发展、进行性恶化并造成肾单位严重损毁,最终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方面发生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脾肾亏虚为本、浊毒瘀血、湿毒弥漫三焦为标。慢性肾衰竭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临床上分为5个阶段,即肾代偿期、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中医学虽无“慢性肾衰竭”的病名,但从其病程经过及临床症候特点来看,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虚劳”、“水肿”、“呕吐”、“关格”、“腰痛”、“癃闭”等范畴,其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已成共识。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实邪为湿浊、水毒和瘀血。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主要为脾肾亏虚;外因多为六邪、皮肤疮毒、肾毒性药物侵犯肾脏,或失治误治,出现脾肾阴阳衰惫,气虚不化,而致湿浊毒邪内蕴。由于肾阳虚微,水液气化失司;脾阳衰极,阳不化湿,湿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湿浊毒邪上熏,症见小便短少或无尿,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湿浊毒邪外溢肌肤,症见皮肤瘙痒,身发疮痍或有霜样析出;舌质淡白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细为痰浊阻遏之象;痰浊上逆,蒙蔽心窍,故有嗜睡神呆,喃喃自语或不语,甚至神昏不醒。慢性肾衰竭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我国尚无慢性肾衰竭发生率的确切统计资料,肾脏病患者无论病因如何,如肾功能出现慢性受损,一般是不可逆的,总的趋势是进行性加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至肾功能全部丧失为止。但不同病因,以及有无并发症,特别是中、早期患者,其肾功能降低速度可有明显不同,有些可呈较长时间的稳定,有些可呈一段时间的好转。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甚为繁杂,变化多端,故临证之时要紧抓脾肾亏虚为本及浊毒瘀血蕴结为标的病机,尤其是池毒弥漫三焦为其病机之关键。依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传变关系,其证治有规律可循。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延缓残存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临床疗效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和特色已得到现代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着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包含如下药效原料:生大黄、土茯苓、丹参、连翘、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竹茹、姜半夏、莪术、槐花、蝉蜕、赤芍、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山栀子、甘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15-25、土茯苓20-30、丹参30-45、连翘15-20、炒黄柏20-25、淡竹叶25-30、白茅根50-65、玉米须30-40、竹茹20-30、姜半夏15-20、莪术9-12、槐花20-30、蝉蜕10-18、赤芍12-18、煅龙骨30-45、煅牡蛎30-45、牡丹皮9-12、山栀子10-18、甘草6-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20、土茯苓25、丹参38、连翘18、炒黄柏22、淡竹叶28、白茅根58、玉米须35、竹茹25、姜半夏18、莪术10、槐花25、蝉蜕14、赤芍15、煅龙骨38、煅牡蛎36、牡丹皮10、山栀子14、甘草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15、土茯苓20、丹参30、连翘15、炒黄柏20、淡竹叶30、白茅根50、玉米须30、竹茹20、姜半夏18、莪术10、槐花20、蝉蜕12、赤芍15、煅龙骨30、煅牡蛎30、牡丹皮12、山栀子12、甘草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18、土茯苓30、丹参40、连翘18、炒黄柏25、淡竹叶25、白茅根60、玉米须25、竹茹25、姜半夏15、莪术9、槐花30、蝉蜕15、赤芍12、煅龙骨35、煅牡蛎35、牡丹皮15、山栀子10、甘草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25、土茯苓30、丹参45、连翘20、炒黄柏25、淡竹叶30、白茅根65、玉米须40、竹茹30、姜半夏20、莪术12、槐花30、蝉蜕18、赤芍18、煅龙骨45、煅牡蛎45、牡丹皮12、山栀子18、甘草10。上述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处方配比取方中生大黄、土茯苓、丹参、连翘、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竹茹、姜半夏、莪术、槐花、蝉蜕、赤芍、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山栀子及甘草原料药,分别洗净、灭菌,备用;B、步骤A所得药材煎煮两次取煎液即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中药煎煮前先常温浸泡30分钟,然后旺火加温10-15min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30分钟,得一次煎液;然后再次加水旺火加温10-15min至沸腾,改用文火煎30分钟得二次煎液,两次煎液合并即得。倒在一起混匀,分两次服,每次煎150-200毫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浊毒瘀血、湿毒弥漫三焦为标。慢性肾衰竭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临床上分为5个阶段,即肾代偿期、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中医学虽无“慢性肾衰竭”的病名,但从其病程经过及临床症候特点来看,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虚劳”、“水肿”、“呕吐”、“关格”、“腰痛”、“癃闭”等范畴,其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已成共识。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实邪为湿浊、水毒和瘀血。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主要为脾肾亏虚;外因多为六邪、皮肤疮毒、肾毒性药物侵犯肾脏,或失治误治,出现脾肾阴阳衰惫,气虚不化,而致湿浊毒邪内蕴。由于肾阳虚微,水液气化失司;脾阳衰极,阳不化湿,湿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湿浊毒邪上熏,症见小便短少或无尿,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湿浊毒邪外溢肌肤,症见皮肤瘙痒,身发疮痍或有霜样析出;舌质淡白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细为痰浊阻遏之象;痰浊上逆,蒙蔽心窍,故有嗜睡神呆,喃喃自语或不语,甚至神昏不醒。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甚为繁杂,变化多端,故临证之时要紧抓脾肾亏虚为本及浊毒瘀血蕴结为标的病机,尤其是池毒弥漫三焦为其病机之关键。依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传变关系,其证治有规律可循。本专利技术的药效原理:①生大黄解毒泄浊化瘀,使浊毒之邪从肠道而去;②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清热化湿,常配用竹茹、姜半夏等和胃降逆,土茯苓、解毒除湿,助君解毒泄浊;锻龙骨、煅牡蛎收敛吸附,使体内浊毒之邪从肠道排出,助益排毒降浊,丹参、莪术、蝉衣、赤芍化瘀通络,以增强大黄化瘀之功,相合相生协调起效以为治;③连翘、丹皮、山梔清心解毒为佐;④槐花米清热凉血,防治湿浊久郁成热毒为使药。本专利技术具有健脾清热化湿、活血解毒降浊的功效,适用于毒素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浊气犯腑所致上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及脾肾气虚见上述证侯者。参见下文的试验例,临床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对肾功能不全各期、原发和继发尿毒症具有可验证的良好疗效,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包含如下药效原料:生大黄、土茯苓、丹参、连翘、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竹茹、姜半夏、莪术、槐花、蝉蜕、赤芍、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山栀子、甘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对肾功能不全各期、原发和继发尿毒症具有可验证的良好疗效,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包含如下药效原料:生大黄、土茯苓、丹参、连翘、炒黄柏、淡竹叶、白茅根、玉米须、竹茹、姜半夏、莪术、槐花、蝉蜕、赤芍、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山栀子、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15-25、土茯苓20-30、丹参30-45、连翘15-20、炒黄柏20-25、淡竹叶25-30、白茅根50-65、玉米须30-40、竹茹20-30、姜半夏15-20、莪术9-12、槐花20-30、蝉蜕10-18、赤芍12-18、煅龙骨30-45、煅牡蛎30-45、牡丹皮9-12、山栀子10-18、甘草6-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20、土茯苓25、丹参38、连翘18、炒黄柏22、淡竹叶28、白茅根58、玉米须35、竹茹25、姜半夏18、莪术10、槐花25、蝉蜕14、赤芍15、煅龙骨38、煅牡蛎36、牡丹皮10、山栀子14、甘草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成分:生大黄15、土茯苓20、丹参30、连翘15、炒黄柏20、淡竹叶30、白茅根50、玉米须30、竹茹20、姜半夏18、莪术10、槐花20、蝉蜕12、赤芍15、煅龙骨30、煅牡蛎30、牡丹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文尹崇福张翼张淑云周光华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郑贤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