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助跳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959 阅读:22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用于体育锻炼。由左右两支构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踏脚板,相互联接的上、中、下段支杆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所说的肢体架通过固定座与上段支杆相固定,其固定位置根据人体高矮可以调整;上段支杆的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中段支杆的下端铰接下段支杆;所说的弹簧板上端与上段支杆顶端上的弹簧板固定轴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与下段支杆的底部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能在迈步前行中获得弹跳助力,使速度加快,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对肢体关节的锻炼特别有好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锻炼器械
,尤其是涉及有弹性的高
技术介绍
目前有各种单跳高跷, 一般由握手柄、竖杆、踏板及踏板下的弹 簧组成,使用这种单跳高跷时,人体只能踏在一支高跷上跳动,无法 迈步前行。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 在迈步前行中获得弹跳助力的高跷助跳健身器,使前行速度提高,有 利于使用者的关节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高跷助 跳健身器,由左右两支构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踏脚板,相互联接的l:、中、下段支杆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所说的肢体架通过固定座 'lh段支杆相固定,其固定位置根据人体高矮可以调整;上段支杆的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中段支杆的卜'端铰接下段支杆;所说的弹簧板上端与上段支杆顶端上的弹 簧板固定轴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与下段支杆的底部相固定°使用时,人体两腿分别套入左与右支高跷助跳健身器的肢体架 中,脚踏在踏脚板上,绑护停当,即可迈步;当一脚着地时,弹簧板受压弯曲储能,当该脚离地时,弹簧板挺起释放能量,助力弹跳,同 时另一只脚着地,弹簧板交替储能与释放,使人体飞快弹跳前行。由于釆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 由于能在迈步前行中获得弹跳助力,使速度加快,增加了趣味性和娱 乐性,对肢体关节的锻炼特别有好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套,2、肢体架,3、弹簧板固定轴,4、上段支杆, 固定座,5、固定座,6、踏脚板,7、中段支杆,8、弹簧压紧板,9、 衬垫,10、下段支杆,11、弹簧板。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由左右两支构 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2,踏脚板6,相互联接的上、中、下段支杆 4、 7、 lO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ll,所说的肢体架2通过固定座5与 上段支杆4相固定,其固定位置根据人体高矮可以调整;上段支杆的 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6,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7, 中段支杆的下端铰接下段支杆10;所说的弹簧板11上端与上段支杆 顶端上的弹簧板固定轴3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8与下段 支杆的底部相固定;在所说的肢体架2的上部设有护套1;在所说的下段支杆底部设有衬垫9。权利要求1、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由左右两支构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2),踏脚板(6),相互联接的上、中、下段支杆(4、7、10)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11),其特征是所说的肢体架(2)通过固定座(5)与上段支杆(4)相固定;上段支杆的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6),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7),中段支杆的下端铰接下段支杆(10);所说的弹簧板(11)上端与上段支杆顶端上的弹簧板固定轴(3)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8)与下段支杆的底部相固定。专利摘要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用于体育锻炼。由左右两支构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踏脚板,相互联接的上、中、下段支杆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所说的肢体架通过固定座与上段支杆相固定,其固定位置根据人体高矮可以调整;上段支杆的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中段支杆的下端铰接下段支杆;所说的弹簧板上端与上段支杆顶端上的弹簧板固定轴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与下段支杆的底部相固定。本技术由于能在迈步前行中获得弹跳助力,使速度加快,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对肢体关节的锻炼特别有好处。文档编号A63B25/00GK201015694SQ20072010686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先锋 申请人:象山利丰模具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跷助跳健身器,由左右两支构成,每支中包括肢体架(2),踏脚板(6),相互联接的上、中、下段支杆(4、7、10)及一块弓形的弹簧板(11),其特征是:所说的肢体架(2)通过固定座(5)与上段支杆(4)相固定;上段支杆的下端固定联接踏脚板(6),踏脚板的踏脚重心处下面铰接中段支杆(7),中段支杆的下端铰接下段支杆(10);所说的弹簧板(11)上端与上段支杆顶端上的弹簧板固定轴(3)相固定,弹簧板下端由弹簧压紧板(8)与下段支杆的底部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利丰模具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陕西省电信] 2015年03月31日 22:29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