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孝臣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套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536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防护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激烈对抗运动项目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套服,包括运动上衣及运动裤,所述运动裤内表面前裆上部缝有裆部防护袋,其内装有裆部防护板,裆部防护袋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有第一捆扎带;运动上衣内表面前胸两乳房处均设有胸部防护袋,其内装有胸部防护板,第二捆扎带分别与两个胸部防护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任何场合地点都可以自行操作,不会出现尴尬场面,实现文明穿脱;男、女运动员均可以十分方便使用,适用范围广;穿脱程序简化、方便,易于操作,无需别人帮忙;在保证运动员穿着舒适的同时,对男运动员的裆部、女运动员的胸部及裆部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防护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激烈对抗运动 项目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套服
技术介绍
随着体育比赛激烈程度的日益提高,尤其在对抗性较大的项目 中,对身体各部位的保护越来越受到运动员及教练员的重视。在跆拳 道、散打、泰拳等搏击体育项目中,由于运动员可以使用脚进行攻击, 因此运动员裆部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否则一旦伤及裆部,后果将十分 严重。为此,巿场上涌现出大批的裆部保护用具,但是这些产品大都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穿脱方式原始而落后,穿脱还必须在休息 室(休息室内还不能有异性)或在洗手间内完成,而且还必须将外面 运动裤脱掉才能将裆部护具穿上(脱下)。如果遇到穿脱环境条件不 具备的情况,或者现场有异性时,将出现十分尴尬的场面。再有,仅 需脱掉外面运动裤这一过程就会使运动员穿脱护具变得复杂而费时 费力。而在比赛现场时,准备上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尤其是比赛经 验不足的年轻运动员)一般都比较紧张,此时手忙脚乱地穿护具更增 加了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越紧张越会使原本复杂的穿脱过程更显得复 杂,如此忙乱的赛前准备工作,势必会对运动员的心里以及比赛结果 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实中需要一种穿脱简单方便而且文 明的护裆产品的出现。另外一点,由于现有的裆部护具穿脱困难,在 比赛时经常串动,既影响保护效果,又使运动员感觉不舒服。此外,对于女运动员来说,因在激烈的对抗当中,对手难免会无 意击打到运动员的胸部,因此对于女运动员的胸部同样需要得到有效 保护,否则一旦伤及胸部,后果也会十分严重的。综上所述,就提出一项课题,在保护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寻 求一种穿脱简便、而且文明穿脱的具有裆部防护的运动裤以及对女运 动员来说还具有胸部防护的运动上衣,进而组成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 套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裆部护具穿脱不方便、保护效果差,女运动员上衣 没有胸部防护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任何场合方便、文明地穿脱,保护效果良好的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套服。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包括运动上衣及运动裤,所述运动裤内表面前裆上部缝有裆部防护袋,其内装有裆部防护板,裆部防护袋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有第一捆扎带。其中所述运动上衣内表面前胸两乳房处均设有胸部防护袋,其 内装有胸部防护板,第二捆扎带分别与两个胸部防护袋相连接;胸部防护袋的上端缝制在运动上衣内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胸部防护 袋的外侧、沿缝合方向设有第四粘扣,胸部防护袋朝向运动上衣的一侧,在第四粘扣的下方分上下设有两个第三布鼻;第二捆扎带包括四 条对称缝制在第二护垫上的松紧带,每条松紧带的另一端均设有挂 钩,其中任一侧的上下两挂钩的下面还设有第三护垫;胸部防护板包括硬质板、聚氨酯定型海绵及弹性纤维布料,硬质板位于弹性纤维布料内,聚氨酯定型海绵填充于硬质板的外围;裆部防护袋的一端缝合在运动裤内表面腰部松紧带的下方,在裆部防护袋的外侧、沿缝合方 向设有第一粘扣,裆部防护袋朝向运动裤的一侧、在第一粘扣的下方 均布有多个第二布鼻,裆部防护袋的另一自由端设有第一布鼻及第一护垫,第一护垫位于运动员身体与第一布鼻之间;第一捆扎带为T字 型,包括腰部捆扎带及裆部固定带,裆部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在腰部捆 扎带上,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布鼻相对应的可开闭式挂钩;腰部捆扎带 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粘接的第二、三粘扣;裆部固定带的一端缝制在 距腰部捆扎带任一端的三分之一处,腰部捆扎带一侧长,另一侧短; 第一捆扎带由松紧带制成;裆部防护板包括小腹护板及裆部护板,两 者之间留有连接缝,小腹护板及裆部护板的外围填充有冷模塑聚氨酯 定型海绵。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 本技术在穿脱的过程中无须脱下运动裤,任何场合地点 都可以自行操作,不会出现尴尬场面,实现文明穿脱。2. 本技术男、女运动员均可以十分方便使用,适用范围广。3. 穿脱程序简化、方便,易于操作,无需别人帮忙,更可大大 改善手忙脚乱的状况,缓解了运动员临赛紧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运 动员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4. 本技术的防护范围广,保护了小腹、裆部以及女运动员 的胸部,而且穿着舒适、实用。5. 本技术运动裤的裆部防护板小腹护板与裆部护板之间留 有连接缝,使两块护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曲张,在捆扎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翘翘板效应,使护具紧贴身体各保护部位不翘,不串动、不脱落, 防护效果好。6. 本技术平时就是普通的运动套服,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 配上防护板和捆扎带即可构成具有护裆功能的运动裤,以及女运动员 具有护胸功能的运动上衣。7. 本技术的防护板采取内衬有一层硬质护板,外面防护垫 釆用冷模聚氨酯定型海绵一次成型,使防护板轻巧、灵便, 一改传统 护具釆用PU革面,使穿戴者易出汗,而且护具也显得粗重、笨拙。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运动套服穿着后的前视图; 图2为本技术运动套服穿着后的后视图; 图3为本技术运动裤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运动裤的防护板的主视图; 图5为本技术运动裤的防护板的后视图; 图6为本技术运动裤的防护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技术运动裤穿着后的前视图; 图8为本技术运动裤穿着后的后视图; 图9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穿着后的前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穿着后的后视图; 图11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的捆扎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的防护板的主视图; 图14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的防护板的后视图; 图15为本技术女运动员上衣的防护板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l为运动裤,2为裆部防护袋,3为第一粘扣(尼龙拉锁), 4为第一护垫,5为第一布鼻,6为第二布鼻,7为第一捆扎带,8为 腰部捆扎带,9为裆部固定带,IO为第二粘扣,11为第三粘扣,12 为裆部防护板,13为小腹护板,14为裆部护板,15为连接缝,16为 运动上衣,17为胸部防护袋,18为第四粘扣(尼龙拉锁),19为第 三布鼻,20为第二捆扎带,21为第一挂钩,22为第二挂钩,23为第 三挂钩,24为第四挂钩,25为第二护垫,26为第三护垫,27为胸部 防护板,28为硬质板,29为聚氨酯定型海绵,30为弹性纤维布料,31 为可开闭式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运动上衣16及运动裤1,运 动裤l内表面前裆上部靠近腰部松紧带的下方,缝制了一个由弹性纤 维制作的裆部防护袋2,其内装有与人体裆部相适应的裆部防护板12,裆部防护袋2的另 一端为自由端,设有第一布鼻5及第一护垫4, 第一护垫4位于运动员身体与第一布鼻5之间,第一护垫4采用牛扑 林(NE0PREN)材料制成。在裆部防护袋2的外侧、沿缝合方向设有 第一粘扣3或尼龙拉锁,裆部防护袋2朝向运动裤的一侧、在第一粘 扣3的下方缝了 1 2个第二布鼻6。如图3所示,第一捆扎带7为T 字型,由松紧带制成,包括腰部捆扎带8及裆部固定带9,裆部固定 带9的一端缝制在距腰部捆扎带8上任一端的三分之一处,使腰部捆 扎带8—侧长,另一侧短。裆部固定带9的另一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运动套服,包括运动上衣及运动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裤(1)内表面前裆上部缝有裆部防护袋(2),其内装有裆部防护板(12),裆部防护袋(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有第一捆扎带(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涛刘孝臣李俊先
申请(专利权)人:刘孝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