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14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由一主杆、一斜杆及一脚杆构成一概呈人字形的基本架体,其中斜杆及脚杆分别以一端与主杆枢接,又斜杆上设有一躺板,躺板一端直接枢接于斜杆上,另端则通过一支撑杆、调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本技术涉及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整角度躺板及可伸缩高度脚杆的仰卧起坐健身器。仰卧起坐是一般人所熟知的运动,对于从事者而言,可视本人体能状况调整运动量,故运动性质尚属温和,又以往作仰卧起坐运动时,在场地方面基本无特殊限制,可在家中进行,但此种基本实施方式仍有其不便之处,如对于一般人而言,作仰卧起坐必须有另一人将脚压住,始能便于使力起身,但由于压脚的人不可能始终维持一定的施力力道,造成运动者无法持续以相同的力道从事同一动作,而直接影响运动效果,且压脚的人本身亦须付出相当大的力量,始能配合运动者达成预期的健身目的,在效率上及便利性上均有不足。为此,健身器业者乃开发出一种供仰卧起坐运动的简易健身器,其构造基本如图6所示,主要是于一呈厂字形的架杆90一端枢设有一支撑杆91,而构成一呈梯形状的机架,又架杆90及支撑杆91底部分设有一横杆901、911,以支撑架杆90与支撑杆91维持直立状态;又架杆90平直端上设有一躺板92,其直立端分设有上、下脚杆93、94。其实施时,是由运动者平躺于躺板92上,又以膝盖关节分别跨于上脚杆93两端,再以脚背勾挡于下脚杆94两端,藉此一姿势,运动者的脚部将受制于上、下脚杆93、94,而可由躺板92上施力起身,而来回循环动作,以达运动腹部及背肌的效果。以前述健身器虽可解决以往作仰卧起坐时须由他人配合的缺点,但其本身仍然存在数个实用性问题:(1)躺板角度无法调节:前述健身器基本上不具备躺板角度调整功能,该支撑杆91与架杆90虽为枢接关系,但支撑杆91仍必须完全张开,始能确保机架的重心稳定,而即使藉由支撑杆91改变角度而调整躺板92,其可调角度范围亦极为有限,且将改变机架的重心,而可能危及使用安全性。因此,上述健身器无法提供躺板调整角度功能,以配合运动者所要求的最舒适的仰躺角度,故使用上显然未尽实用便利。-->(2)固定式脚杆无法供不同体型者使用:前述健身器是于架杆90直立端分设上、下脚杆93、94,供使用者勾挡脚部,但每个人的小腿长度不同,而前述上、下脚杆93、94却为固定距离,当使用者小腿长度与该固定距离不同时,即无法使用。由上述可知,现有供仰卧起坐使用的健身器均有数个缺点,犹待进一步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利用调整座于斜杆上变换位置,可将躺板调整至符合使用者需要的舒适角度,又脚杆上端活套有一可伸缩高度的T形跨杆,可配合不同腿长的使用者需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器是由一主杆、一斜杆及一脚杆经枢接构成一略呈人字形的机架,该斜杆上设有一躺板,并于下斜端处套设有一调整座,其中该躺板一端底部是枢接于斜杆一端,另端底部枢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端枢接至调整座上,该调整座是呈一中空框状,并穿套于斜杆上,又调整座底部设有一贯穿座壁的螺杆状调整钮,该脚杆呈中空管状,其上端穿设有一T形的上跨杆,该上跨杆内侧杆壁上于不同高度处分别形成有穿孔,又脚杆外侧下端处设有一下跨杆,并于内侧壁上设有一调整钮,该调整钮对应于上跨杆上的穿孔。所述的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斜杆于一侧杆壁上设有数个穿孔,各穿孔分别对应于调整座上的调整钮。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主要利用主杆、斜杆及脚杆间的枢接关系,使其构成一组合式健身器,又利用躺板、支撑杆、调整座及斜杆间的组合关系,可将躺板调整至一适当角度,以配合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再者,脚杆上设有可调整高度的上跨杆,其可调整上、下跨杆间的距离,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腿长;通过前述设计,可有效解决传统健身器不具备调整功能所衍生出的实用性问题。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平面图。图3~5是本技术的前视平面暨动作示意图。图6是传统健身器的外观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分,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是由一主杆10、一斜杆20及一脚杆30经枢接构成一略呈人字形的机架,其中主杆10与斜杆20下端分设有一横杆11、21,以便使前述机架维持于直立状态。又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主杆10于上端处设有两相对的菱形枢片12,该枢片12内侧端设有枢轴,可与斜杆20一端枢接,并可使二者维持适当的夹角关系,又枢片12外侧端亦设枢轴,供枢接脚杆30,利用二者的枢接关系,可将该脚杆30翻折至斜上方向,亦可向下翻折至收合状态,其详细收折状况容后详述。又斜杆20上设有一躺板40,并于下斜端处套设有一调整座50,其中该躺板40一端底部是枢接于斜杆20的斜上端,另端底部枢接有两支撑杆41,两支撑杆41另端则相对枢接至调整座50上;该调整座50是配合斜杆20截面形状的中空框管体,于本实施例中,斜杆20是呈方管状,故调整座50亦为一中空框状,以便穿套于斜杆20上,并于其上来回位移;又调整座50底部设有一贯穿座壁的螺杆状调整钮51,调整钮51的钮杆旋入座壁而抵紧于斜杆20杆壁,以便将调整座50固定于斜杆20上的预定位置。而斜杆20于对应的杆壁上可设以数个穿孔(图中未示),各穿孔分别相隔适当距离,可配合前述调整钮51将调整座50切实固定于预定位置。该脚杆30是呈中空管状,其上端穿设有一T形的上跨杆31,该上跨杆31内侧杆壁上于不同高度处分别形成有穿孔32;又脚杆30外侧下端处设有一下跨杆33,可配合上跨杆31供使用者脚部-->勾挡,再者,脚杆30于内侧壁上设有一调整钮34,该调整钮34的钮杆是呈螺杆状,并螺穿脚杆30杆壁,而得以穿入上跨杆31对应高度处的穿孔32,而将该上跨杆31切实固定于该高度处。由上述说明可看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型态,至于其调整功能详如以下所述:由图2可看出本技术在一般使用状况下的组合型态,该躺板40通过调整座50于斜杆20上固定的位置,并改变斜杆20与支撑杆41的相对夹角,即可使躺板40处于水平角度,以供使用者仰卧其上。又在使用状态下,脚杆30是上翻至斜上方向,由其上的上、下跨杆31、33供使用者的膝关节、脚面跨设勾挡。如使用者不适应前述躺板40,则可按需要将躺板40调整至适当角度,其仅须松开调整钮51,令调整座50移动至斜杆20上的适当处,此时斜杆20与支撑杆41的相对角度将改变,进而使躺板40调整至一下斜状态(如图3所示)。当前述健身器换由不同人使用,且其脚长明显异于前一使用者时,则可松开脚杆30上的调整钮34,并令其上跨杆31升降至适当高度,再将调整钮34旋回锁紧,如此即可调整上、下跨杆31、33的距离(如图4所示),供不同使用者利用。待使用完毕后,可将脚杆30下折,使之与主杆10呈并排状(如图5所示),如此可降低健身器的高度,如完全不使用时,可进一步将主杆10、斜杆20及躺板40完全收折,以缩小体积、所占空间及便于收藏。除前述实施态样外,当躺板40调整至水平角度时,可构成如长椅、板凳等椅具功能,供坐憩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器是由一主杆、一斜杆及一脚杆经枢接构成一略呈人字形的机架,该斜杆上设有一躺板,并于下斜端处套设有一调整座,其中该躺板一端底部是枢接于斜杆一端,另端底部枢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端枢接至调整座 上,该调整座是呈一中空框状,并穿套于斜杆上,又调整座底部设有一贯穿座壁的螺杆状调整钮,该脚杆呈中空管状,其上端穿设有一T形的上跨杆,该上跨杆内侧杆壁上于不同高度处分别形成有穿孔,又脚杆外侧下端处设有一下跨杆,并于内侧壁上设有 一调整钮,该调整钮对应于上跨杆上的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调整功能的仰卧起坐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器是由一主杆、一斜杆及一脚杆经枢接构成一略呈人字形的机架,该斜杆上设有一躺板,并于下斜端处套设有一调整座,其中该躺板一端底部是枢接于斜杆一端,另端底部枢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端枢接至调整座上,该调整座是呈一中空框状,并穿套于斜杆上,又调整座底部设有一贯穿座壁的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光
申请(专利权)人:涵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