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5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0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信号插座部与电源插座部的插座本体、一排安装于该信号插座部上的信号端子组件、一排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上的电源端子、以及至少一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用来固定这些电源端子的固定杆。每一信号接口均大致呈Z形。每个信号端子均具有一位于上方的第一弹性臂和一位于下方的第二弹性臂,且该第一弹性臂与该第二弹性臂沿左右方向错开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能够将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整合在一起,同时确保其结构安全性,还能够提高电性对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需求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并且希望能够整合电源和信号以实现每英寸线性空间上提供高达260安的电流,同时电源和信号完整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将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整合在一起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以满足市场对于电连接器的大电流、小空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将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整合在一起,能够确保电源和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同时不但能够确保其结构安全性,还能够提高该混合型插座连接器与外部插头连接器的电性对接性能。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一排信号端子组件、一排电源端子、以及至少一固定杆。该插座本体包括一信号插座部及一与该信号插座部相邻的电源插座部;其中该信号插座部形成有多个位于其前表面并以多排多列方式排布的信号接口、以及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信号接口相连通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每一信号接口的前端形成有一位于中间的信号插孔、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左上方位置的第一开孔、以及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右下方位置的第二开孔;该电源插座部形成一排位于其前表面的电源接口、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以及一位于其后方位置的顶面上并与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相连通的长切口。这些信号端子组件安装于该信号插座部上,每一信号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绝缘框体、以及多个由该绝缘框体支撑的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对自该绝缘框体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绝缘框体的底面向下伸出的信号尾部;这一对弹性臂是由一位于上方的第一弹性臂与一位于下方的第二弹性臂组成;该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沿左右方向错开布置并分别形成有一朝向右侧的第一信号接触面与一朝向左侧的第二信号接触面;其中该绝缘框体固定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中,该第一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一开孔内且其第一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第二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二开孔 内且其第二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信号尾部是从该插座本体的底面伸出。这一排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中,并伸入相对应的电源接口内。该固定杆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长切口内,用来固定这些电源端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接口的前端呈Z字形;该信号接口还包括有一分隔该第一开孔和该信号插孔的第一竖直壁、以及一分隔该第二开孔和该信号插孔的第二竖直壁;该第一竖直壁与该第二竖直壁是位于该信号接口的前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插座部还包括有一排位于其顶面上并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相连通的固定孔;在该绝缘框体的顶面形成一凹槽,在该凹槽内形成有一自该凹槽的前侧壁向后延伸的悬臂,在该悬臂的末端形成一向上凸伸的凸部;当该绝缘框体固定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中,该悬臂及其凸部是位于该固定孔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电源接口均形成有一位于中间的电源插孔,以及至少二个对称分布于该电源插孔两侧并与该电源插孔相连通的长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一排电源端子是由多对电源端子组成,每一对电源端子均是由两个相邻且对称的电源端子组成;每一对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一第一竖直板、一与该第一竖直板相互平行对称且间隔开的第二竖直板、至少一个自该第一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而成的第一夹持臂、至少一个自该第二竖直板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并与该第一夹持臂对称设置的第二夹持臂、至少一个形成于该第一夹持臂上并朝向该第二夹持臂折弯而成的第一凸面、至少一个形成于该第二夹持臂上并朝向该第一夹持臂折弯而成的第二凸面、多个形成于该第一竖直板的底边缘上的第一电源尾部、以及多个形成于该第二竖直板的底边缘上的第二电源尾部;该第一夹持臂与该第二夹持臂在该第一凸面与该第二凸面的位置形成一夹持状;当这一对电源端子安装于该插座本体的该电源插座部上时,该第一竖直板与该第二竖直板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中,该第一夹持臂与该第二夹持臂的前端伸入该电源接口的相应的长槽内,而该第一凸面与该第二凸面则暴露于该电源插孔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竖直板上形成有一朝向该第二竖直板凸伸的第一凸起,而在该第二竖直板上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凸起对称的第二凸起;当这一对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上时,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能够形成机械性连接或接触而共同构成连接该第一竖直板与该第二竖直板的一个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竖直板的上边缘还形成有一第一凹口,而在该第二竖直板的上边缘则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凹口对称的第二凹口;当这一对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上时,该第一凹口与该第二凹口则能够对准该长切口并共同收容该固定杆。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长切口的其中一侧壁上形成一防呆凹坑,而在该长切口的 另一侧壁上则形成多个分别与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相对应的竖直臂。该固定杆包括有一位于其前表面的防呆凸起、以及多个位于其后表面的倒勾;当该固定杆嵌入该长切口中且进入该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中时,该防呆凸起与该防呆凹坑相啮合,而这些倒勾则勾住相对应的竖直臂的底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竖直板的底边缘还形成有一朝向该第二竖直板凸起的第一扣片,而在该第二竖直板的底边缘还形成有一朝向该第一竖直板凸起的第二扣片;当这一对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上时,该第一扣片与该第二扣片均卡扣于该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的内壁。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插座本体具有两个电源插座部,分别位于该信号插座部的两侧;这一排信号端子组件是位于这一排电源端子的中间;该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两个固定杆。每一电源接口均形成有六个长槽,平均分布在该电源插孔的两侧;每一对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三个第一夹持臂与三个第二夹持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能够将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整合在一起,从而确保电源和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本技术还通过改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结构,使得该混合型插座连接器能够与外部插头连接器形成一可靠的电性连接,同时还能够确保该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具有一稳定的安全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沿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信号插座部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插座部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其中一个信号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其中一对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这一对电源端子被左右分离开以清楚显示其细部结构。图9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信号接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电源接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主要表现出信号端子与信号插座部的配合关系。图13为本技术混合型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主要表现出电源端子与电源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一排信号端子组件、一排电源端子、以及至少一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该插座本体包括一信号插座部及一与该信号插座部相邻的电源插座部;其中该信号插座部形成有多个位于其前表面并以多排多列方式排布的信号接口、以及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信号接口相连通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每一信号接口的前端形成有一位于中间的信号插孔、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左上方位置的第一开孔、以及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右下方位置的第二开孔;该电源插座部形成一排位于其前表面的电源接口、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以及一位于其后方位置的顶面上并与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相连通的长切口;这些信号端子组件安装于该信号插座部上,每一信号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绝缘框体及多个由该绝缘框体支撑的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均至少包括有一对自该绝缘框体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绝缘框体的底面向下延伸的信号尾部;其中这一对弹性臂是由一位于上方的第一弹性臂与一位于下方的第二弹性臂组成;该第一弹性臂和该第二弹性臂沿左右方向错开布置并分别形成有一朝向右侧的第一信号接触面与一朝向左侧的第二信号接触面;其中该绝缘框体固定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中,该第一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一开孔内且其第一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第二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二开孔内且其第二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信号尾部是从该插座本体的底面伸出;这一排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中,并伸入相对应的电源接口内;以及该固定杆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长切口内,用来固定这些电源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一排信号端子组件、一排电源端子、以及至少一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该插座本体包括一信号插座部及一与该信号插座部相邻的电源插座部;其中该信号插座部形成有多个位于其前表面并以多排多列方式排布的信号接口、以及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信号接口相连通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每一信号接口的前端形成有一位于中间的信号插孔、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左上方位置的第一开孔、以及一位于该信号插孔右下方位置的第二开孔;该电源插座部形成一排位于其前表面的电源接口、一排位于其后表面并与相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以及一位于其后方位置的顶面上并与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相连通的长切口;这些信号端子组件安装于该信号插座部上,每一信号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绝缘框体及多个由该绝缘框体支撑的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均至少包括有一对自该绝缘框体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绝缘框体的底面向下延伸的信号尾部;其中这一对弹性臂是由一位于上方的第一弹性臂与一位于下方的第二弹性臂组成;该第一弹性臂和该第二弹性臂沿左右方向错开布置并分别形成有一朝向右侧的第一信号接触面与一朝向左侧的第二信号接触面;其中该绝缘框体固定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中,该第一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一开孔内且其第一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第二弹性臂的前端伸入该信号接口的第二开孔内且其第二信号接触面暴露于该信号插孔内;该信号尾部是从该插座本体的底面伸出;这一排电源端子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相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中,并伸入相对应的电源接口内;以及该固定杆安装于该电源插座部的长切口内,用来固定这些电源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接口的前端呈Z字形;该信号接口还包括有一分隔该第一开孔和该信号插孔的第一竖直壁、以及一分隔该第二开孔和该信号插孔的第二竖直壁;该第一竖直壁与该第二竖直壁是位于该信号接口的前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插座部还包括有一排位于其顶面上并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相连通的固定孔;在该绝缘框体的顶面形成一凹槽,在该凹槽内形成有一自该凹槽的前侧壁向后延伸的悬臂,在该悬臂的末端形成一向上凸伸的凸部;当该绝缘框体固定于相对应的信号端子固定通道中,该悬臂及其凸部是位于该固定孔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源接口均形成有一位于中间的电源插孔,以及至少二个对称分布于该电源插孔两侧并与该电源插孔相连通的长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一排电源端子是由多对电源端子组成,每一对电源端子均是由两个相邻且对称的电源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智
申请(专利权)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