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44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0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电力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环氧树脂内芯、第一导电绞合层、第一导体屏蔽层、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导电绞合层、第二导体屏蔽层、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三导电绞合层、第三导体屏蔽层、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内护套、外护套。所述新型电力电缆的导电芯被分成三层相互独立结构,电缆导电芯的有效截面减少,可以消除瞬间巨大雷击电流通过电缆导电芯时的集肤效应;电缆导电芯内部电压等级分别均匀,能承受极高的瞬间雷击电压,避免电缆被击穿;利用内护套、外护套还可以令到电缆具有耐环境应力、耐候、耐化学腐蚀和高绝缘电阻等优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电缆,属于电缆

技术介绍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电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电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在电力线路中,电缆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加。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1~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力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有的电力电缆大都是由导电芯、绝缘层及护套层构成。当该电力电缆用于野外或露天架设应用时,经常会出现遭到雷击的事故发生,导电芯由多根导线相互挤压绞合形成,在雷击的瞬间产生的巨大电流通过导电芯时会发生集肤效应,使得导电芯的电阻增加,不但导电芯的损耗功率也随之增加,而且导电芯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烧毁绝缘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新型电力电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型电力电缆,包括环氧树脂内芯、第一导电绞合层、第一导体屏蔽层、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导电绞合层、第二导体屏蔽层、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三导电绞合层、第三导体屏蔽层、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内护套、外护套,所述环氧树脂内芯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导电绞合层包覆于环氧树脂内芯的表面,第一导电绞合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外层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由多根第一导线在环氧树脂内芯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电层由多根第二导线在第一导电层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线的绞合方向与第一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导体屏蔽层包覆于第二导电层的表面,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包覆于第一导体屏蔽层的表面;第二导电绞合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三导电层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四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由多根第三导线在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电层由多根第四导线在第三导电层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线的绞合方向与第三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导体屏蔽层包覆于第四导电层的表面,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包覆于第二导体屏蔽层的表面;第三导电绞合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五导电层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六导电层,第五导电层由多根第五导线在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电层由多根第六导线在第五导电层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线的绞合方向与第五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导体屏蔽层包覆于第六导电层的表面,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包覆于第三导体屏蔽层的表面;所述内护套包覆于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表面,外护套包覆于内护套的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氧树脂内芯的截面直径与第一导电绞合层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2.25:1,第一导电绞合层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绞合层的厚度,第三导电绞合层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绞合层的厚度,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厚度等于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厚度,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厚度等于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厚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护套的内部中央嵌入一层铠装层,铠装层由钢丝编织而成。本技术所述新型电力电缆采用环氧树脂内芯、第一导电绞合层、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导电绞合层、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三导电绞合层、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这种结构,电缆的导电芯被分成三层相互独立结构,使电缆导电芯的有效截面大大减少,可以消除瞬间巨大雷击电流通过电缆导电芯时的集肤效应;同时采用相互独立且厚度相同的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使得电缆导电芯内部电压等级分别均匀,可以使电缆在运行时能承受极高的瞬间雷击电压,避免电缆被击穿;与此同时,内护套、外护套还可以令到电缆具有耐环境应力、耐候、耐化学腐蚀和高绝缘电阻等优良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三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三导电绞合层结构示意图。所述新型电力电缆,包括环氧树脂内芯10、第一导电绞合层20、第一导体屏蔽层21、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第二导电绞合层30、第二导体屏蔽层31、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第三导电绞合层40、第三导体屏蔽层41、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内护套50、外护套60,所述环氧树脂内芯10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覆于环氧树脂内芯10的表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导电层2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二导电层202,第一导电层201由多根第一导线2011在环氧树脂内芯10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电层202由多根第二导线2021在第一导电层201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线2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一导线2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导体屏蔽层21包覆于第二导电层202的表面,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包覆于第一导体屏蔽层21的表面;第二导电绞合层3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三导电层3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四导电层302,第三导电层301由多根第三导线3011在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电层302由多根第四导线3021在第三导电层301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线3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三导线3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导体屏蔽层31包覆于第四导电层302的表面,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包覆于第二导体屏蔽层31的表面;第三导电绞合层4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五导电层4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六导电层402,第五导电层401由多根第五导线4011在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电层402由多根第六导线4021在第五导电层401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线4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五导线4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导体屏蔽层41包覆于第六导电层402的表面,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包覆于第三导体屏蔽层41的表面;所述内护套50包覆于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的表面,外护套60包覆于内护套50的表面。其中,环氧树脂内芯10、第一导电绞合层20、第一导体屏蔽层21、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第二导电绞合层30、第二导体屏蔽层31、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第三导电绞合层40、第三导体屏蔽层41、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将电缆内的导电芯分为三层相互独立结构,第一导电绞合层20、第二导电绞合层30、第三导电绞合层40是由两层导线绞合而成的,上述结构使得电缆内的导电芯的有效截面大大减少,起到消除电缆的导电芯在通过瞬间巨大雷击电流时的集肤效应;同时,也减轻了电缆单位重量,使其更便于现代高层建筑的敷设安装。环氧树脂内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树脂内芯(10)、第一导电绞合层(20)、第一导体屏蔽层(21)、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第二导电绞合层(30)、第二导体屏蔽层(31)、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第三导电绞合层(40)、第三导体屏蔽层(41)、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内护套(50)、外护套(60),所述环氧树脂内芯(10)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覆于环氧树脂内芯(10)的表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导电层(2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二导电层(202),第一导电层(201)由多根第一导线(2011)在环氧树脂内芯(10)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电层(202)由多根第二导线(2021)在第一导电层(201)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线(2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一导线(2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导体屏蔽层(21)包覆于第二导电层(202)的表面,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包覆于第一导体屏蔽层(21)的表面;第二导电绞合层(3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三导电层(3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四导电层(302),第三导电层(301)由多根第三导线(3011)在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电层(302)由多根第四导线(3021)在第三导电层(301)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线(3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三导线(3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导体屏蔽层(31)包覆于第四导电层(302)的表面,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包覆于第二导体屏蔽层(31)的表面;第三导电绞合层(4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五导电层(4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六导电层(402),第五导电层(401)由多根第五导线(4011)在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电层(402)由多根第六导线(4021)在第五导电层(401)上绞合形成,第六导线(4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五导线(4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导体屏蔽层(41)包覆于第六导电层(402)的表面,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包覆于第三导体屏蔽层(41)的表面;所述内护套(50)包覆于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的表面,外护套(60)包覆于内护套(50)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树脂内芯(10)、第一导电绞合层(20)、第一导体屏蔽层(21)、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第二导电绞合层(30)、第二导体屏蔽层(31)、第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2)、第三导电绞合层(40)、第三导体屏蔽层(41)、第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2)、内护套(50)、外护套(60),所述环氧树脂内芯(10)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覆于环氧树脂内芯(10)的表面,第一导电绞合层(2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导电层(2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二导电层(202),第一导电层(201)由多根第一导线(2011)在环氧树脂内芯(10)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电层(202)由多根第二导线(2021)在第一导电层(201)上绞合形成,第二导线(2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一导线(2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导体屏蔽层(21)包覆于第二导电层(202)的表面,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包覆于第一导体屏蔽层(21)的表面;第二导电绞合层(30)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三导电层(301)和设置在外层的第四导电层(302),第三导电层(301)由多根第三导线(3011)在第一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2)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电层(302)由多根第四导线(3021)在第三导电层(301)上绞合形成,第四导线(3021)的绞合方向与第三导线(3011)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导体屏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康宁程炎军林建安周家发陈根友俞敦伟刘飞刘骏周明双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明福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