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运输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20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运输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的下表面与空隙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沿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变形槽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加强层,所述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的侧壁连接。空隙是位于传送带下方的,而变形槽位于间隙的上方,所以在传送带向下变形的过程中,变形槽将会发生凸起的位置抹平,故在传送带的底部不会嵌入间隙内,保证了带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式输送领域,特别涉及颗粒运输带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运输领域中,带传动不仅是一种机械传动的方式,对于谷物的输送来说,带传动还是一种运输谷物的方式。一般是将粮食放置在传送带上,然后在传送带的移动过程中,传送带上的颗粒状的粮食被运输到谷仓、轮船等运输设备上。谷物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能够很快的被传送到另一位置上,例如现有技术中,例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310682067.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粮食输送机,该输送机运输粮食的方式即是通过皮带进行传输的,在输送机传动的过程中,最担心的情况是皮带发生断裂的情况,一但皮带发生断裂,十几米长的皮带非常难以更滑,大大的减少了输送机的输送效率。例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720069501.0”的中国技术专利的附图中公开了一般的输送机上的运输带的设置方式,输送机的下方设置有多根倾斜设置的转动辊,但是倾斜设置的转动辊之间留有空隙,在转动辊转动的过程中,运输带很容易卡嵌入间隙内,在转动辊的不断转动过程中,运输带很容易被转动辊压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卡嵌入空隙内的颗粒运输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颗粒运输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的下表面与空隙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沿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变形槽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加强层,所述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的侧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辊使位于其上方的运输带进行传动时,运输带由于重力或者其上放置的重物的原因向下发生变形,此时通过运输带在两个辊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有变形槽,由于空隙是位于传送带下方的,而变形槽位于间隙的上方,所以在传送带向下变形的过程中,变形槽将会发生凸起的位置抹平,故在传送带的底部不会嵌入间隙内,在转动辊的动作过程中,保证了带体的正常使用,同时为了避免该位置的结构强度过低,而导致在长时间使用后,该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在变形槽内设置有树脂加强层,竖直加强层的作用是加强变形槽的结构强度,因为设置有变形槽的原因,该位置的结构强度降低,通过采用结构强度比橡胶强的树脂,通过将树脂涂覆连接在该位置,加强了变形槽的结构强度,避免在运输带的使用过程中该位置发生断裂。作为优选,所述变形槽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边形的结构具有棱角,棱角是带体变形时,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位置,应力集中将会导致带体发生断裂,通过将变形槽的形状设置呈弧形,弧形不具有棱角,能够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在变形程度较小的情况下,即两个转动辊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弧形的深度也可以较浅,反之弧形的深度需要较深。作为优选,所述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的侧壁连接位置的厚度小于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的底壁连接位置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形槽的变形过程中,变形槽的底部是受到变形最严重的位置,通过在变形槽底部的树脂加强层的厚度加厚,能够有效的避免该位置发生断裂,同时为了节省材料,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的侧壁连接位置的厚度较薄。作为优选,所述变形槽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个固定槽,所述树脂加强层与固定槽的侧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连接时,是通过平面的接触实现固定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接触方式的固定效果不好,通过在变形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当树脂加强层覆盖于变形槽上方时,树脂加强层填充入固定槽内,加强了树脂加强层与变形槽之间的连接效果,同时固定槽扩大了变形槽与树脂加强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作为优选,所述带体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容纳颗粒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容纳槽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作用是为了容纳呈颗粒状态的粮食,与表面齐平的传送带相比,设置有容纳槽的传送带能够容纳更多的粮食颗粒,从而提高运输带的运输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带体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V型槽,所述V型槽在带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所述V型槽延伸至带体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内凹陷的V型槽同样起到了增加颗粒物的容纳量的作用,V型槽能够容纳的颗粒量更多,同时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V型槽的侧壁防止颗粒向后发生掉落,提交运输效率。作为优选,所述V型槽的槽宽与相邻V型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槽的槽宽与相邻V型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由于带体在传输过程中是处于张紧状态的,所以间隔距离不相等,将会在受力作用力后,在间隙较长的位置上,带体容易发生断裂。作为优选,所述V型槽内设置有粘性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粘性层,粘性层起到了粘附颗粒状粮食的作用,提高粮食的运输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粘性层由自洁干式粘合剂涂覆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性层由自洁干式粘合剂涂覆而成,故在带体不断的动作过程中,带体上的V型槽可以不断的粘附颗粒,使用寿命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空隙是位于传送带下方的,而变形槽位于间隙的上方,所以在传送带向下变形的过程中,变形槽将会发生凸起的位置抹平,故在传送带的底部不会嵌入间隙内,保证了带体的使用寿命;2、通过将树脂涂覆连接在该位置,加强了变形槽的结构强度,避免在运输带的使用过程中该位置发生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变形槽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的V型槽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带体;2、变形槽;3、树脂加强层;4、固定槽;5、容纳槽;6、V型槽;7、粘性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一种颗粒运输带,包括带体1,带体1是环状的带体1,在带体1的内圈,即代替的下表面与倾斜设置的转动辊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变形槽2,变形槽2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同时变形槽2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环绕整个带体1设置;如图2所示,在带体1的变形槽2内设置有树脂加强层3,树脂加强层3是通过将高弹性的树脂涂料涂覆在变形槽2内形成的,该树脂加强层3采用申请号为“201310654595.8”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的双组份水性聚氨酯弹性树脂,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树脂加强层3分别与变形槽2的底部和侧壁连接,同时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侧壁连接位置的厚度小于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底壁连接位置的厚度。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竖直加强层的结构强度,在变形槽2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个固定槽4,树脂加强层3与固定槽4的侧壁连接。带体1的上表面具有两种容纳颗粒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一为带体1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容纳颗粒的容纳槽5,容纳槽5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容纳槽5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如图3和图4所示,其二为带体1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V型槽6,V型槽6在带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V型槽6延伸至带体1的侧壁,同时V型槽6的槽宽与相邻V型槽6之间的间隔相等,即V型槽6是等距分布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运输带,包括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的下表面与空隙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有变形槽(2),所述变形槽(2)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变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加强层(3),所述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侧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运输带,包括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的下表面与空隙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有变形槽(2),所述变形槽(2)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变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加强层(3),所述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侧壁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运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2)的纵截面形状呈弧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运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侧壁连接位置的厚度小于树脂加强层(3)与变形槽(2)的底壁连接位置的厚度。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运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2)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个固定槽(4),所述树脂加强层(3)与固定槽(4)的侧壁连接。5.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一青徐水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