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缓冲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06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护具的缓冲构件,是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的单片立体式结构缓冲构件,其含有一板体部,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并在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一支撑脚部,并在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各凹陷部至少贯穿一通气孔,空气可循各通气孔流窜于缓冲构件两侧;如此可将一个或多个缓冲构件植入或以车缝方式固定在护具中。当缓冲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构件的各支撑脚部及凹陷部便适时地产生弹性变形,而可大幅度地降低、缓冲外力的冲击力量,确保使用者的安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护具的缓冲构件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领域体育锻炼用的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透气性且呈立体化支撑结构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在一些运动项目如曲棍球、足球……等,为维护运动员在运动进行中的安全,运动员必须穿戴如护胫、护肘……等护具,以避免因受球棍或脚踢等的外力敲击而受伤;而目前现有的护具的结构,有以塑胶材料所制成的实心缓冲片植入护具中,充当缓冲构件,以缓冲外力的冲击,不过由于该缓冲片是呈一实心状态,故当受外力冲击时,大部分的冲击力仍直接传递至运动员上,故缓冲效果甚差,缘于此有业者揭示出如图7、图8所示的空心结构式的缓冲片4,该中空结构式的缓冲片4的断面是呈一中空状,当受外力冲击时,该中空结构式的缓冲片4虽可弹性地压缩其里部空间41,以达缓冲外力的功效,然而该结构式的缓冲片4在受外力冲击时,只有单靠两侧边的边条支撑,经过长期不断地反复压挤后,常从该缓冲片4的两侧侧缘40处进裂损坏,而降低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目前现有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并无通气的结构设计,故一经植入护具中后,护具整体内的气流并无法自由地流通,故常造成穿戴者闷热的不适感,而显现出现有护具的缓冲构件的缺点。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护具的缓冲构件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护具的缓冲构件,使其设计为塑胶材料一体成型的单片立体式结构缓冲构件,其含有一板体部,该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在该板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并在该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且使各该凹陷部至少贯穿一通气孔,使空气可循各该通气孔流窜于该缓冲构件的两侧;如此便可将一个或多个缓冲构件植入或以车缝的方式固定在护具中。当该缓冲构件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该缓冲构件的各该支撑脚部及凹陷部-->便因适时地产生弹性变形,而大幅度地降低、缓冲该外力的冲击力量,可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其由塑胶材料注射成型为一体,其含有一板体部,该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在该板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并在该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且在各该凹陷部至少贯穿设有一通气孔,使空气可循各该通气孔流窜于缓冲构件的两侧;一个或多个该缓冲构件植设入或以车缝结构固定于护具中,以挡阻缓冲外力的冲击力量,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其中所述的支撑脚部是从该板体部的两侧缘向后且向外地斜向连伸。前述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其中所述的各凹陷部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设有一通气孔,使位于缓冲构件两侧的气流可顺畅流通。前述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其中所述的板体部的板面上还可形成设有一具有压花面的板面,以增进板体部的硬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的单片立体式结构的缓冲构件,其含有一板体部,该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并在该板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并在该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且使各该凹陷部至少贯穿一通气孔,使空气可依循各该通气孔流窜于该缓冲构件的两侧,如此便可将一个或多个缓冲构件植入或以车缝的方式固定在护具中。当该缓冲构件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该缓冲构件的各支撑脚部及凹陷部便因适时地产生弹性变形,而可大幅度地降低、缓冲该外力的冲击力量,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护具的缓冲构件具有以下的特征及优点: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有效避免穿戴时闷热感,而可增进护具穿戴时的舒适性。2、其以板体部两侧的支撑脚部及各凹陷部的底缘,立体化地支撑板体部,使其在受外力时,可迅速弹性地变形缓冲外力,使缓冲效果极佳。3、其以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质轻且易于制造。综上所述,本技术护具的缓冲构件有别于现有市面贩售的单片板状-->的缓冲构件及中空式双层缓冲材,其利用单片式立体结构支撑的方式缓冲外力,不但具有缓冲外力的效果,而且质地较轻。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缓冲外力冲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有缓冲护具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C-C剖面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护具的缓冲构件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护具的缓冲构件100,是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的单片立体式结构缓冲构件,其含有一板体部1,该板体部1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在板体部1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2,并在该板体部1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3,且在各该凹陷部3的至少一侧侧壁上贯穿设有一通气孔31,使空气可循各通气孔31流窜于缓冲构件100的两侧,如此便可将一个或多个缓冲构件100植入或以车缝的结构方式固定于护具200中。当该缓冲构件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即因该缓冲构件100的各支撑脚部2及凹陷部3适时地产生弹性变形,而可大幅度地降低、缓冲该外力的冲击力量,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护具的缓冲构件所揭示的板体部1,是可呈一平坦状或曲板状的板体,当然在该板体部1的板面上还可修饰形成设有一具有压花面的板面,以增进该板体部1的硬度,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另外,从板体部1的两侧所向后分别连伸的支撑脚部2,其结构是如图5所示,是分别从板体部1的侧缘向后、向外斜伸,使各支撑脚部2的底缘可稳定地跨置于护具200的里衬或表面,且呈悬空地支撑板体部1,以在该板体部1在遭受外力冲击时,如图6的假想线所示,各支撑脚部2便可弹性-->地分别向外弹性扩张,以降低此一外力对使用者的伤害,而可确保运动员的运动安全。请参阅图1、图4、图5所示,本技术在缓冲构件100的板体部1上所凹设的各凹陷部3,设计为使其底缘可跨置于护具200上,以与各支撑脚部2立体化地支撑板体部1,以在该板体部1在受外力冲击时,各凹陷部3的两侧侧壁30及各支撑脚部2皆可适时地弹性变形,而达到有效地缓冲外力的效果;另在该凹陷部3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设有一通气孔31,使位于缓冲构件100两侧的气流可顺畅流通。由于本技术所揭示的缓冲构件100在各凹陷部3贯穿设有通气孔31,故当该缓冲构件100的板体部1受外力冲击而向后弹性地挤压位于板体部1里侧与护具200间的空气时,位于此一空间的空气,便可经各通气孔31向外窜出,使缓冲构件100在受外力冲击时,除了可顺利地弹性变形,且还可泵压护具200内的气流;当然在平时,位于护具200内的空气,亦可从各通气孔31自由流窜,以增进护具的通气性,使得运动员穿戴更为舒适,且不产生闷热感。本技术所揭示的护具的缓冲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具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其由塑胶材料注射成型为一体,其含有一板体部,该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在该板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并在该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且在各该凹陷部至少贯穿设有一通气孔;一个或多个该缓 冲构件植设入或以车缝结构固定于护具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护具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其由塑胶材料注射成型为一体,其含有一板体部,该板体部为平板状或曲板状,在该板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连伸设有一支撑脚部,并在该板体部上至少凹设一凹陷部,且在各该凹陷部至少贯穿设有一通气孔;一个或多个该缓冲构件植设入或以车缝结构固定于护具中。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朝
申请(专利权)人:是佳运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