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538 阅读:107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适应渡海登岛作战的体能训练要求的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包括跑道和间隔地设置于跑道上的障碍物,所述障碍物为依次排列的软桥1、螺旋梯2、高低横木3、绳网4、轮胎攀台5、摇摆平台6、晃动横梯7、跨网8、阻绝墙9、模拟沙滩10。本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针对渡海登陆作战的实战环境,以提高单兵海上作战适应能力为重点,遵循体能训练规律,按照系统组合的原理,不同程度地模拟装载、航渡、换乘、抢滩上陆的特殊状态,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训练为一体,适应渡海登陆作战训练需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综合体能训练场,特别是为适应渡海登岛作战的体能训练要求的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渡海登岛障碍场主要是针对陆地障碍物设计的,主要包括高低木、横梯、跨网、阻绝墙等,用于增强士兵的基本体能的训练;由于渡海登陆作战所面临的外在环境不同,对士兵的体能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不同,因此现有的训练场均无法达到要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针对渡海登陆作战的实战环境,以提高单兵海上作战适应能力为重点,遵循体能训练规律,按照系统组合的原理,不同程度地模拟装载、航渡、换乘、抢滩上陆的特殊状态,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训练为一体,适应渡海登陆作战训练需要。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包括跑道和间隔地设置于跑道上的障碍物,所不同的是所述障碍物为螺旋梯、绳网、轮胎攀台和摇摆平台,其中所述螺旋梯由圆形底盘、固定于底盘上的支柱,螺旋上升的旋梯和与旋梯上端连通并与底盘水平的环形平台构成;螺旋梯的中心轴处还有一个与底面垂直的滑杆,其下端固定于底盘中心;底盘底面的中心点有一个支承点,该支承点卡于地面上的支承座上,且支承点与支承座之间的接触面为球形凸面与球形凹面的配合,该支承点与支承座的高度确保静止时底盘与地面的夹角α在13~17度;所述绳网的框架内呈网状挂有绳,框架的两侧边的中心偏上位置处对称地设有两个铰节点,将框架铰装于设于框架两侧的立柱上;绳网上还设有摆幅调节装置;所述轮胎攀台包括有一个支承框架,支承框架上分别悬挂有软梯、浪木和高低错落的轮胎;所述摇摆平台包括有平台面和不规则地固定于平台面上的障碍柱,平台面底部设有由滚轴和弧形支座构成的晃动装置。障碍物还包括软桥、晃动横梯、跨网,且障碍物的排列顺序为软桥、螺旋梯、绳网、轮胎攀台、摇摆平台、晃动横梯,跨网。障碍物还包括有高低横木、阻绝墙、模拟沙滩,且障碍物的排列顺序为软桥、螺旋梯、高低横木、绳网、轮胎攀台、摇摆平台、晃动横梯、跨网、阻绝墙、模拟沙滩。障碍场的长为100~120米,宽为20~25米,跑道全长300~500米,分四段有三个折转点布置于训练场中,依次是起点、软桥、螺旋梯、高低横木;第一折转点、绳网、轮胎攀台、摇摆平台;第二折转点、晃动横梯、跨网、阻绝墙;第三折转点、模拟沙滩、终点。所述各障碍物相邻边缘的距离分别为起点至软桥10~20米、软梯至螺旋梯15~25米,螺旋梯至高低横木15~25米、高低横木至第一折转点10~20米,第一折转点至绳网15~25米,绳网至轮胎攀台15~25米,轮胎攀台至摇摆平台15~25米,摇摆平台至第二折转点15~25米,第二折转点至晃动横梯10~20米,晃动横梯至跨网17~28米,跨网至阻绝墙17~28米,阻绝墙至第三折转点10~20米,第三折转点至终点,即模拟沙滩长度80~120米。所述螺旋梯上还设有一个偏转幅度调节装置;所述绳网的摆幅调节装置为分别固定于立柱和框架上的链条;所述螺旋梯的偏转幅度调节装置为分别固定于地上和螺旋梯上的链条;所述绳网的框架为矩形框架,高为4~5米;所述摆幅调节装置确保矩形框架的摆幅小于30度;所述轮胎攀台的支承框架的高度为2.5~4.5米,一端设有浪木,浪木的长度为3.5~4.5米,宽0.3~2.5米;12~20个轮胎不规则悬挂于长1.5~2.5米,宽3.5~4.5米,高2.5~4.5米,距浪木0.7~1.2米的范围内;支架框架的另一端设有软梯,软梯间设有绳索;所述摇摆平台长5~6.5米,宽1.8~2.5米,障碍柱的高度为0.7~1.3米。所述软桥由架设于高1.5~2.5米,支柱上长10~20米,宽0.5~0.9米的桥身和与地面呈15~25度夹角的引桥构成;所述晃动横梯的横梯长6~10米,横梯支架高2~3米,所述横梯的两端由晃动连接装置连接于横梯支架的上梁上;所述跨网是在长8~12米,宽1.5~2.5米,深0.2~0.4米的水池中,设有浮板,浮板下设有浮筒,池的两侧设有0.3~0.5米,间距为0.5~0.9米的网柱,弹性绳纵横交差地挂于网柱上形成桩网。所述高低横木由2~4组低杠和高杠依次相错排列而成,低杠高0.4~0.7米,高杠高1.3~1.7米;所述阻绝墙高3.5~4.5米,顶端设有绳索套环,正面上设有不规则凸凹形蹬踏点,背面与地面垂直,还有一根滑杆斜靠于背面;所述模拟沙滩长80~100米,是沙深0.2~0.4米的沙坑。本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适应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训练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部队渡海登陆作战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强的应有价值,本训练场主要有以下优特点(一)科学界定场地项目的性质与特征,场地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符合渡海登陆作战要求,而且场地定性为体能训练场,是以体育手段提高综合体能素质,追求的是动作结构与过程的相似性,其项目设置、组训方式和场地建设标准均符合体有训练规律,在场地设计上,注重融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于一体,在加强体能训练的同时,提高技能水平,强化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能训练场,而是建立在受训者完成基础体能训练之后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的专项应用训练场地。因此在项目设置上,本场地将能够提高抗眩晕能力这一特殊体能和渡海登陆作战全过程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了体育化抽象和高度集成的专用障碍融合而成,使之成为能够对基础体能训练成果产生延伸和专业强化作用的高级形式的体能训练专用场所,使训练紧贴实战需要。以训练的功能作用看,它是进行辅助性、适应性的训练,突出模拟训练,对内陆部队来说,通过高强度陆上模拟训练,为海上训练奠定基础,缩短海上训练适应时间,提高效益。本训练场既强调训练实效性,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能承受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二)以渡海登陆作战战术需求为牵引设置场地。按渡海登岛作战全过程战术需求进行项目设置和排列,在装载阶段,设置有软桥,主要是用于加强不稳定状态下的平衡训练和灵敏素质训练,提高快速运动的能力;在航渡阶段,设置有螺旋梯,高低横木,主要用于加强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功能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和抗眩晕能力;在换乘阶段,设置有绳网、轮胎攀台、摇摆平台,主要用于加强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攀爬训练,克服恐高心理,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在抢滩上陆阶段,设置有晃动横梯、跨网、阻绝墙、模拟沙滩,主要用于加强肢体力量训练,提高克服水际滩头障碍的能力。障碍物设置充分体现实战环境。有的障碍物设置是根据作战需求采取模拟方法进行高度抽象。如螺旋梯、跨网等,有的是实际作战过程中各阶段所遇到的障碍,如软桥、模拟沙滩、轮胎攀台等,但有一条共同原则动作结构和性质不变,以使得陆上训练更加逼近渡海登陆作战实战环境。(三)突出抗眩晕训练。渡海登陆作战中的眩晕问题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也是部队目前组织体能训练的重点、难点问题。人之所以会产生眩晕感受,简单地说,是平衡机能水平遭到破坏,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功能降低,引起迷路神经输出现象紊乱而造成的。使人体平衡机能遭到破坏,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降低,引起迷路神经传输出现紊乱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一是沿人体纵轴水平方向的旋转晃动;二是沿人体横轴方向的旋转晃动;三是沿人体前后方向的旋转晃动;四是不规则的颠簸晃动。针对上以情况,本场地设计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所有障碍物能动的全动起来,本场地中多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包括跑道和间隔地设置于跑道上的障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为螺旋梯(2)、绳网(4)、轮胎攀台(5)和摇摆平台(6),其中所述螺旋梯(2)由圆形底盘(21)、固定于底盘(21)上的支柱(22),螺旋上升的旋梯( 23)和与旋梯(23)上端连通并与底盘(21)水平的环形平台(24)构成;螺旋梯(2)的圆心处还设有一个与底面(21)垂直的滑杆(26),其下端固定于底盘(21)中心;底盘(21)底面的中心点有一个支承点(25),该支承点(25)卡于地面上的支承座(25’)上,且支承点(25)与支承座(25’)之间的接触面为球形凸面与球形凹面的配合,该支承点(25)与支承座(25’)的高度确保静止时底盘(21)与地面的夹角α在13~17度;所述绳网(4)的矩形框架(41)内呈网状挂有绳( 42),矩形框架(41)的两侧边的中心偏上位置处对称地设有两个铰节点(43),将矩形框架(41)铰装于设于矩形框架(41)两侧的立柱(44)上;绳网(4)上还设有摆幅调节装置(45);所述轮胎攀台(5)包括有一个支承框架(51),支架框 架(51)上分别悬挂有软梯(52)、浪木(54)和高低错落的轮胎(53);所述摇摆平台(6)包括有平台面(61)和不规则地固定于平台面(61)上的障碍柱(62),平台面(61)底部设有由滚轴和弧形支座构成的摇动装置(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义和庞承福王锡强王大方邓纪才杨汉生刘楚峰曹润芝谢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陆军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联通] 2015年01月08日 07:33
    这首诗为惠洪获赦北归时所作满肚子牢骚出家当和尚本为解脱尘世之烦恼谁知道也受政治上牵连被流放天涯海角坠落瘴乡受三年苦弄得个病瘦蓬头垢面的样子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