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志豪专利>正文

电子镖靶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51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镖靶改良结构,该改良主要是由一层以上的靶板组成靶体,其中多层靶板并配设有感应电路层,且令各靶板的感应电路层分隔有适当距离,各感应电路层分成若干感应区域,且令各感应区域分别由导线汇流形成输出端,再利用各感应电路层的输出端接至控制电路板或CPU处,藉此改良结构令飞镖掷入靶体时,得以其具导电性的镖针串接各感应电路层形成通路,来获知飞镖掷中位置,以供自动计分显示。(*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子镖靶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利用不同于常用结构的多层式靶板夹设数感应电路层的创新设计,组成特殊靶体结构,藉此除可达到精简结构以利量产、装配飞镖靶的产业利用价值外,更可令标准比赛用飞镖的掷射产生前所未有的自动计分功效,以提高比赛进行的方便性与实用性。目前供飞镖掷射游戏使用的镖靶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较早期的镖靶结构,主要是由稻草、纸质……等材料适当压制形成一整块具有相当厚度的完整靶板,再于靶板正面区隔出若干不同分数的得分区,各得分区外侧并以指示数字标示掷中该区的基本分数,此种常用镖靶虽可供使用者掷镖使用,但因其掷镖分数需要仰仗人力加以统计,所以相当费时费事,而难称完善;除了前述传统式镖靶结构外,另有一种将传统镖靶与电子技术结合,而构成的自动计分电子镖靶。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常用的电子镖靶,其结构可由靶体外框10、环框11、靶架12、若干靶块13、感应膜盘14及背板15共同组成,其中,靶架12是呈缕空纲状架构,且令其缕空处可供多数靶块13置设其中,并呈可前、后滑移状态,该靶架12及众多靶块13组成的电子镖靶靶体另于其后端组设有感应膜盘14与靶块13相对应,前述电子镖靶结构使用时,如图2所示,当飞镖16掷中某一靶块13时,该靶块13因承受冲力而向后滑移,并触接感应膜盘14,藉由该感应膜盘14的感应测知,可将信号传达到控制电路板以供判读该镖分数,并予计算后由显示幕17加以呈现,借此达到其自动计分的使用功效。上述常用电子镖靶虽因具有自动计分功效,而较需赖人工计分的传统式镖靶更具实用性,但由前述图说可知常用电子镖靶的计分结构需利用靶架限止众多靶块于其中,并呈可滑动后移状态,如此才能于着镖时利用靶块来触压感应膜盘,以传输信号供自动计分使用,常用电子镖靶因其结构需要制造为数甚多的靶块,且需增制靶架供各靶块定位其中,故其结构为达自动计分功效变得复杂许多,且因其靶架的设置亦令靶块的着射面积缩小许多,此外,由于常用电子镖靶结构需利用靶块位移触压感应膜盘以供感测计分,故其靶块结构需设置众多靶孔以供非正式的飞镖着射,正式比赛所用飞镖镖头是为金属针状,如用于常用电子镖靶结构会有穿透镖靶、感应膜盘等问题,所以,目前常用的电子镖靶仍仅停留于游戏使用阶段,而无法供正式比赛使用,此亦为其缺点之一。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于常用电子镖靶结构仍有上述结构复杂乃未符合正式比赛使用的缺憾,乃积极投入研究、开发,并经多次试作,终于创作出崭新电子镖靶的改良结构,并借此达到提升电子镖靶使用功效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镖靶改良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镖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靶体,是可由多层的靶板叠组而成;数感应电路层可配合前述靶板组设于其靶体中,且令各感应电路层彼此分隔有适当距离,各感应电路层并分别形成有若干感应区域,各感应电路层另与控制电路板或CPU相连线;借此改良结构令飞镖掷入靶体时,得以其具导电性的镖针串接各感应电路层,来感知飞镖掷中位置,以供自动计分显示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靶体的最外层靶板是可于其外端表面直接印设目标区块图样,以供区分各得分区域。感应电路可设为两层,且令第一、二感应电路层分别夹设于第一、二层靶板与第二、三层靶板间。第一感应电路层的印刷电路可区分成20个扇形区域,各扇形区域的感应电路可分别独立,且各自代表1到20的基本目标分数,各扇形区域的感应电路再分由导线引出,并汇流形成输出端,以利插接至控制电路板或CPU。第二感应电路层的印刷电路可区分成若干环形区域,各环形区域的感应电路可互为独立,且其由内至外各环可分别代表着目标分数为50、25与单倍区、三倍区、单倍区、双倍区及零分区,各环形区域的感应电路亦可分由导线向后穿过第三层靶板引出,再由其后方向下汇流形成另一输出端,以供插接控制电路板或CPU。靶体可于其前后两端相互对应制成双边均具有多层靶板配合数感应电路层的结构,而成双面靶体结构以供双面射镖使用。比较本技术与常用电子镖靶结构当可发现,本技术以数层整片式靶板30、31、32夹设两感应电路层40、41的靶体组合结构,取代需以众多数目靶块组设于框架当中的常用电子镖靶结构,除能大大精简镖靶结构,而使其更具有易于量产制造、装配的产业利用价值外,本技术固定式靶板的感应自动计分亦较常用结构需利用各靶块分别滑动后移,再触压感应膜盘才能感应计分,更具方便性与实用性,其实际使用亦会减少掷镖撞击的损坏与噪音,特别是本技术的自动计分功效可实施在正式比赛所采用的标准化铁质镖针飞镖上,更为常用电子镖靶结构所不及,故具有增进功效的优点。图1是常用电子镖靶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常用电子镖靶的实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子镖靶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子镖靶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感应电路层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感应电路层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子镖靶实施例图8是本技术的电子镖靶另一实施结构图图号部份10.靶体外框 11.环框 12.靶架13.靶块 11.感应膜盘 15.背板16.飞镖 17.显示幕 30.靶板300.目标区块图样31.靶板 32.靶板40.第一感应电路层 400.扇形区域401.导线402.输出端 41.第二感应电路层 410.环形区域411.导线412.输出端 5.飞镖50.镖针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电子镖靶改良结构主要是令其靶体创新结构改由一层以上的靶板30、31、32共同组成,前述各层靶板30、31、32可由具有适当密度及恢复弹力的塑性材料(如EVA般可反覆承受飞镖掷射而无变形破坏之处),截取适当厚度构成一整块片体,其中,靶体的最外层靶板30是可于其外端表面直接印设目标区块图样300,以供区分各得分区域,第一、二层靶板31、32间则另夹接有第一感应电路层40,第二、三层靶板31、32间则夹设第二感应电路层41,且令两感应电路层40、41相隔有适当距离。前述第一、二感应电路层40、41除可分别粘固于各靶板30、31、32端面,而相隔一适当间距外,如图5所示,甚中,第一感应电路层40上印刷电路可区分成20个扇形区域400,各扇形区域400的感应电路分别独立,且各自代表1到20的基本目标分数,各扇形区域400的感应电路再分由导线401引出,并汇流形成输出端402以利插接控制电路板或CPU。再请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的第二感应电路层41同样设有印刷电路,惟其印刷电路则可区分成若干环形区域410,各环形区域410的感应电路同样地互为独立,且其由内至外各环分别代表着目标分数为50、25与单倍区、三倍区、单倍区、双倍区及零分区,各环形区域410的感应电路亦可分由导线411向后穿过第三层靶板32引出再由其后方向下汇流形成另一输出端412,以供插接控制电路板或CPU。如前述第一、二感应电路层40、41分隔夹设于多层靶板30、31、32间,构成的特殊靶体结构,当使用者以正式射镖比赛所采用具铁质镖针的飞镖掷射本技术的电子镖靶靶体时,如图7所示,飞镖5得以其前端镖针50穿入各层靶板30、31、32与第一、二感应电路层40、41,利用飞镖5镖针50串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镖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靶体,是可由多层的靶板叠组而成;数感应电路层可配合前述靶板组设于其靶体中,且令各感应电路层彼此分隔有适当距离,各感应电路层并分别形成有若干感应区域,各感应电路层另与控制电路板或CPU相连线 ;借此改良结构令飞镖掷入靶体时,得以其具导电性的镖针串接各感应电路层,来感知飞镖掷中位置,以供自动计分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游志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