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春日启专利>正文

脚踏反冲式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68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脚踏反冲式健身器具有座体、鞍座、当使用者下肢作用时将负荷施加在下肢上的负荷产生装置,负荷产生装置包括一对脚踏杆和对脚踏杆向后方的移动施加负荷并在蹬踏力解除时使各踏板装置向前方自动回复的气缸,使用者以坐在鞍座上用手握垫把手将腹部及肘部分别靠在衬垫的状态使左右下肢交替地进行使脚踏杆向后方的脚踏运动,由气缸对下肢的蹬踏运动施加负荷,可有效地锻炼背肌群和腹肌群的等尺性肌肉力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加强背机群及腹肌群的等尺性肌肉力量的基于新的肌肉运动原理的健身器,尤其涉及相对以往以下肢的旋转运动为主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aero-bike)(所谓的蹬自行车式健身器械)来说是以下肢的脚踏反冲运动、即以向后方的直线或圆弧的往复运动为主体的脚踏反冲式健身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加强心肺功能及加强肌肉力量为目的的各种健身器械正在普及,然而这些器械基本上是以健康的正常人为对象的。在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房设置的健身器械只是对于现职运动员训练更强壮的肌体来说为最合适的器械。然而,可以说社会中有志于运动的人们中的许多人是半健康的。例如,有腰痛症或膝痛症等整形外科病史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病史的人;还有要注意肥胖或胆固醇值大小的人等即为这种半健康人的例子。在这个意义上,开发适合于半健康人的健身器械是当务之急。针对以半健康人为对象的健身器械的开发,加强等尺性肌肉力量(=支承骨骼的肌肉力量)的观点极为重量。对于以腰痛或膝痛为代表的疾病,当该等尺性肌肉力量降低时容易发病,这在医学上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大家知道成年人疾病的最大原因是基础代谢量的降低,而其主要原因也就是等尺性肌肉力量的降低。以往,锻炼等张性肌肉力量(=用于进行运动的肌肉力量)的健身器械品种很多,而锻炼上述等尺性肌肉力量的器械却完全没有。专利技术概况因此,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主要技术课题是,提供用于加强等尺性肌肉力量、尤其是加强成为腰痛症最大原因的背肌群和腹肌群的等尺性肌肉力量的新型的健身器。现在一个课题是,提供即使是半健康人或患有腰部或膝部疾病的人也能不勉强地锻炼上述等尺性肌肉力量的健身器。另一课题是,在谋求提高心肺功能和提高基础代谢量方面提供比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效率更高、且可高精度地计算出耗能量的健身器。又一课题是,提供在加强上述等尺性肌肉力量的前提下还可有效地配合加强成为膝痛症主要原因的大腿部及小腿部的等张性肌肉力量的健身器。再一课题是,提供可提高运动时的下肢带肌群与背肌群的协调性,尤其是可提高髋骨肌群与其他肌群的运动协调性、即髋骨肌群与背肌群、髋骨肌群与肠腰部构成肌群、还有髋骨肌群与大腿部构成肌群的各个运动协调性的健身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以下结构的脚踏反冲式健身器。该脚踏反冲式健身器具有用框架或台座等构成的座体、安装在座体上供使用者就坐用的鞍座、及当使用者的两下肢作用时对两下肢施加负荷的负荷产生装置,其特点是,负荷产生装置包括载放使用者的两脚、利用使用者的两下肢向后方的交替脚踏运动而向同方向移动的一对踏板装置即脚踏杆及踏板;对于各踏板装置向后方的移动、即向大致水平后方、斜下后方、或大致斜上后方的大致直线或圆弧的移动施加负荷并在对各踏板装置的蹬踏力解除时使各踏板装置迅速、自动地向前方回复的气缸及配重等的负荷装置。使用者坐在鞍座上,单纯用两下肢交替蹬踏踏板装置的蹬踏运动,既锻炼了背肌群的等尺性肌肉力量,与此相连带地也锻炼了腹肌群的等尺性肌肉力量。也就是说,该肌肉力量的强化运动不是直接对背肌及腹肌施加张力的运动,而是通过下肢的前后的或上下的运动这样的实际上直线的单纯脚踏运动能使背肌及腹肌间接地得到锻炼。还有,不必采用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那样不良肢位的前倾姿势、即采取使躯干部相对腰部或骨盆为前倾的姿势,而能以优良的肢位进行运动。也就是说,在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的情况,对于鞍座上竖直姿势的腰部,由于使上半身即躯干部向前倾而对腰部施加过度的力,故产生因背骨周围的肌肉过度紧张而带来肌肉疲劳的不良情况,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健身器,通过若使躯干部向前倾,与此相应使腰部也向前倾,换句话说,通过使身体的整体向前倾,而可形成优良肢位。并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健身器,向小腿长轴方向的脚踏运动实际上成为以股关节为支点的钟摆运动,由使用者所输出的驱动力因一边下肢肌肉与负荷相称地保持一定的紧张、一边由于进行中的躯干部的重心移动而变大,因此,不论向下肢施加负荷的运动怎样,膝关节及足关节都能保持大致一定的关节角度。因此,能大幅度回避这些关节运动地进行肌肉力量的运动。通常,运动疼痛发生在关节过度运动之时。因此,即使背肌或腹肌没有力量、或即使腰部患病,由于不对腰部、膝部、脚踝等施加过度的力,故可轻松愉快地进行脚踏运动,可以锻炼这些部位的等尺性肌肉力量。顺便说一下,仅是坐在鞍座上进行下脚运动的意义与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是同样的,然而在下肢的运动形态上有本质的不同。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上述等尺性肌肉力量的锻炼。并且,该向小腿长轴方向的脚踏运动,由构成大腿部和小腿部的肌群有效地吸收施加于膝部和足部的关节部位的力,因此可大幅度地减轻施加在上述关节部位的负担。还有,向小腿长轴方向的脚踏运动与其他的运动形态相比,运动负荷向躯干部的传导能直线地快速传导。这使将神经纤维中传导和向心性的传递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的传递速度也变快。这一点意味着很快地形成反射弓(=进行肌肉连带作用的状态),对肌肉群间协调障碍的改善起很大的作用。另外,采用该健身器,脚踏装置的蹬踏运动实际上是直线运动,不是象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那样的踏板的旋转运动。因此,可构成为在踏板装置蹬踏中持续地施加负荷,与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相比较,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心肺运动效果。并且,与此同时,还可加强大腿部及小腿部的等张性肌肉力量。顺便说一下,对以往的空气自行车式健身器的情况,当蹬踏脚踏时,即在踏板旋转的前半圈,对下肢施加规定值的负荷,而由于在踏板旋转的后半圈踏板靠惯性旋转,若换句话说,由于负荷减少到极端,运动损失变大而运动效率不充分,而为了获得充分的心肺运动效果,就必须相对地延长运动时间。还有,上述踏板装置的脚踏运动,是向小腿长轴方向的运动,理所当然地包含沿直线的运动,然而另外,当然也包含沿具有一定弯曲的曲线或圆弧的运动,主要是,能让使用者的下肢向后方进行大致直线的脚踏运动即可。在上述结构的健身器中,使用者坐在上述鞍座的状态下,最好构成为,在躯干与大腿部所构成的角度为100°-220°的范围内,可进行下肢的脚踏运动。如果该角度的确变小,由于脊柱变形成直线状而在背肌上产生张力,这对有腰痛症的人来说是不希望的。由于使用者的不同,当上述角度成为大致100°-110°以上时,由于几乎不产生这样的张力而成为没有过度的运动。另外,上述角度为180°的情况意味着身体伸展成直立状态,比这大的角度意味着使身体反弯的状态。下肢的脚踏运动,当将踏板装置向后方蹬踏时,按使用者个人存在的差异,下肢可移动至该角度为大致220°程度。该下肢的脚踏运动近似于向有倾斜的斜面登山时下肢的步行运动。为在上述范围内获得上述角度,最好具有使各踏板装置的移动应满足其条件的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上述导向装置既可以是使上述各踏板装置向后方沿大致直线进行导向的装置,或者,也可以是使上述踏板装置向后方沿圆弧导向的装置。上述导向装置用使平衡配重连接在上端的摆动臂构成,并将该摆动臂的上端枢支在上述鞍座或座体的大致鞍座水平位置上,也可以将上述踏板装置构成为枢支在该摆动臂的下端。若采用该结构,由于使用者的腰部与踏板装置的间距在踏板装置的蹬踏运动中可保持大致一定,故可使膝部的弯曲角正确地保持一定。又,为满足上述条件,最好具有调整鞍座位置(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反冲式健身器,具有座体(1)、安装在座体(1)上的供使用者就坐的鞍座(3)、及在使用者的两下肢作用时将负荷施加于两下肢的负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产生装置具有载放使用者的两脚并通过使用者的两下肢向后方的交替的脚踏运动而向同方向移动的一对踏板装置(2c、30),以及对于各踏板装置(2c、30)向后方的移动施加负荷并在对于各踏板装置(2c、30)的蹬踏力解除时使各踏板装置向前方自动回复的负荷装置(2a)。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日启吉村信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春日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