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质高尔夫球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29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质高尔夫球棒,是具有形成有空腔部(2)、面部(3)和底面部(4)的头部(1)的铁质高尔夫球棒,在所述底面部(4)的所述空腔部(2)侧表面上设有沿所述面部(3)延伸的槽6,使所述面部(3)的击球部(11)的厚度大于位于该击球部(11)和顶边部(7)之间的所述面部(3)的顶边侧部(12)的厚度,并大于位于所述击球部(11)和所述底面部(4)之间、沿所述槽(6)延伸的所述面部(3)的底面侧部(13)的厚度,由此,能提高铁质高尔夫球棒棒头面部的反弹性能并确保击球的方向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其面部的背面侧具有空腔部的铁质高尔夫球棒(以下,简称为“空腔铁质棒头”)和高尔夫球棒组,尤其特定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规定空腔部的底面部表面上设有既可增大有效正面长度、又可用于调节面部厚度的槽的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和具有该高尔夫球棒的高尔夫球棒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所述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为谋求轻量化且使重心位置位于正面的后方侧,即,使重心加深,而底面部形成凹切状。该型式的铁质高尔夫球棒例如被揭示于日本技术专利公开公报实公平5-27951号公报上。图23是在实公平5-27951号公报上揭示的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头部1具有空腔部2、具有击球面的面部3、底面部4。而且,使规定了空腔部2的底面部4的表面倾斜,以形成凹切面5。通过形成这样的凹切面5,能在使头部1轻量化的同时,并加深重心深度。但是在上述文献中未述及面部3的厚度,如图23所示,其面部3的厚度为均匀。图23所示的空腔铁质棒头,虽然具有优异的击球的方向性,但存在提高飞行距离不理想的问题。此外,由于面部3的厚度均匀,在最佳击球点以外对高尔夫球进行击球的、所谓偏心击球的场合,存在飞行距离明显减小的问题。专利技术的揭示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中,使空腔铁质棒头的重心深度加深、增大突出·后跟方向的惯性矩、改善击球的方向性,同时又能抑制在偏心击球时的极端的飞行距离降低。在专利技术的铁质高尔夫球棒包括具有空腔部、面部和底面部的头部,在底面部的空腔部侧表面上设有沿面部延伸的槽,使面部上的击球部的厚度大于位于该击球部与顶边部之间的面部的顶边侧部的厚度,并作成大于位于击球部与底面部之间、沿上述槽延伸的面部的底面侧部的厚度。如上所述,通过在底面部的空腔部侧表面上设置槽,能增大有效正面长度。这里,所谓有较正面长度指的是在面部上击球时能挠曲部分的长度,是从底面部向顶边部方向的长度。通过增大有效正面长度,能使面部容易挠曲,能有效地提高面部的反弹性能。又,通过使面部的击球部的厚度比面部的顶边侧部和底面侧部的厚度较大,能使面部更容易挠曲,能有效提高面部的反弹性能。又,通过设置上述的槽,可以使高尔夫球棒头的重心深度变深,增大惯性矩,还能提高击球的方向性。使击球部的厚度大于位于头部的突出部与击球部之间的面部的突出侧部的厚度,及大于位于头部的后跟部地击球部之间位置的面部的后跟侧部的厚度。在此场合,也能使面部容易挠曲,提高面部的反弹性能。又,为了在保持上述突出侧部和后跟侧部的强度的同时,又将其作成薄壁,最好采用锻造方法成形。突出侧部包括位于顶边部侧的第1区域和位于底面部侧的第2区域,后跟侧部包括位于顶边部侧的第3区域和位于底面部侧的第4区域。该场合,最好使第1区域的厚度小于第2区域的厚度、使第3区域的厚度小于第4区域的厚度。由此,能使面部更容易挠曲,能提高面部的反弹性能。最好将从底面部底面至槽底面的高度作得在后跟部侧比突出部侧的低。铁质高尔夫球棒头的面部高度,通常在突出部侧较高、在后跟部侧较低。因此,通过将从底面部底面至槽底面的高度在后跟部侧作得比突出部侧低,也能增长在后跟部侧的有效正面长度。由此,能使有效正面长度在突出部侧与后跟部侧成为同等长度,即使在由偏心击球时的突出部侧的击球及在后跟部侧的击球也能提高反弹性能。底面部具有规定上述槽的一方侧壁、并向顶边部,沿面部上升的突壁部。该突壁部具有例如大致梯形形状。如上所述,通过在面部的后方设置突壁部,能使重心深度加深,能提高击球的方向性。在底面部上设有从底面部底面至空腔部的贯通孔,也可以通过安装闭塞该贯通孔的底面部底面侧的端部的闭塞构件。由此,沿面部在底面部上能形成深的槽,能增长有效正面长度。最好使构成上述闭塞构件的材料的比重大于构成头部本体材料的比重。由此,能降低高尔夫球棒头的重心位置。也可以将在头部上位于面部后方的背侧部分用与头部本体分体构件的后背件来构成。该场合,通过将后背件安装在头部本体上,而在头部本体与后背件之间设置上述槽。这样,通过将头部的背侧部分作成与头部本体的分体构件,与设置上述贯通孔的场合同样,能沿面部在底面部上形成深的槽,能增长有效正面长度。较好的是,使构成上述后背件的材料的比重比构成头部本体的材料的比重较大。由此,能加深高尔夫球棒头的重心深度并降低重心位置。本专利技术的高尔夫球棒组,在1个技术方案中,具有长铁质高尔夫球棒(例如1号-4号铁质高尔夫球棒)、中铁质高尔夫球棒(例如5号-7号铁质高尔夫球棒)、短铁质高尔夫球棒(例如8号铁质高尔夫球棒-障碍中击球用的障碍球棒)。长铁质高尔夫球棒、中铁质高尔夫球棒和短铁质高尔夫球棒,分别具有形成了空腔部、面部和底面部的头部,在底面部的空腔部侧表面上分别设有沿面部延伸的槽,在长铁质高尔夫球棒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深度大于在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的深度,在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的深度大于在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的深度。如上所述,使设在底面部上的槽的深度从短铁质高尔夫球棒向长铁质高尔夫球棒逐渐加深,籍此,能作成重视飞行距离的高尔夫球棒组,所述高尔夫球棒组越是如长铁质高尔夫球棒那样的、要求飞行距离,越是能有效增大其正面长度,并提高反弹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高尔夫球棒组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在长铁质高尔夫球棒和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底面部的空腔部侧表面上设有沿面部延伸的槽,使长铁质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的深度大于在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的中央部上的槽的深度,在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底面部的空腔部侧表面上作成不设置沿面部延伸的上述槽的状态。在该场合,也能获得与上述第1个技术方案同样的效果。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从背面侧看本专利技术的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头部的图。图2是从正面侧看本专利技术的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头部的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1的IV-IV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1的V-V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1的VI-VI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头部的后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11所示例的变形例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4-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铁质高尔夫球棒头部的制造工序的第1-第3工序的剖视图。图17是图13所示头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空腔铁质高尔夫球棒头部的后视图。图19是沿图18的XIX-XIX线的剖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头部的制造方法的图。图21A是本专利技术的短铁质高尔夫球棒头部的后视图。图21B是本专利技术的长铁质高尔夫球棒头部的后视图。图22A-图22C分别是长铁质高尔夫球棒、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头部的剖视图。图23是以往的空腔铁质棒头中头部的剖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用图1-图21进行说明。图1是从背面侧看本专利技术号序为5号的铁质高尔夫球棒(中铁质高尔夫球棒)的头部1的后视图。图2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质高尔夫球棒,所述高尔夫球棒为具有形成空腔部(2)、面部(3)和底面部(4)的头部(1)的铁质高尔夫球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部(4)的所述空腔部(2)侧表面上设有沿所述面部(3)延伸的槽6, 使所述面部(3)的上击球部(11)的厚度大于位于该击球部(11)和顶边部(7)之间的所述面部(3)的顶边侧部(12)的厚度,并大于位于所述击球部(11)和所述底面部(4)之间、沿所述槽(6)延伸的所述面部(3)的底面侧部(13)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元孝俊成勇渡边朋美更家卫茶园清隆
申请(专利权)人:美津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