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景赞专利>正文

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19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该蹦床相对于现有的采用螺旋弹簧的蹦床而言其尺寸较小且高度较低,从而为使用者带来稳定性。而且,其具有一总机械结构,由此而提供一种半永久性的寿命。根据杠杆原理,采用第三运动定律,该板簧尤其在使用时能一种平稳的方式进行作用,且还能进行反作用使得使用者产生起跳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蹦床具有强劲的弹性。此外,板簧上的弹簧支承活动元件按照杠杆原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运动,由此能够控制板簧的弹性。通过调节作用点操作螺栓的上下运动,可以调节上下运动的高度。具体来说,通过采用用于将踏板保持在水平位置的连接活动元件,踏板在上下运动时能够保持在水平状态,且在踏板上形成一支承板,使得踏板能够进行旋转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已经开发出来的蹦床以这样一种方式工作,即在一铁架上连接有一些螺旋弹簧,那样其占用的面积就较大。而且,该蹦床的弹性只能通过安装和拆卸螺旋弹簧才能得到控制。该蹦床采用织物制成,因此很难使使用者保持水平,并且也很难根据蹦床的特性在其上安装把手,因此不能为使用者提供任何稳定措施。此外,这些弹簧之间在摩擦时也会产生噪音。由于这些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颖的尺寸较小的蹦床,该蹦床能够为使用者带来稳定和便利。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弹性可控的蹦床,该蹦床采用了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板簧,其中,根据第三运动定律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在作用时其能够通过杠杆原理进行运转,并在反作用时每次施加一个弹力,从而,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蹦床就能产生强劲的弹力,其相对于一操作距离来说具有相对较低的高度,使得踏板处于地面水平高度,因此使用起来具有稳定性,且占用的面积相对较小,并根据需要控制所能获得的弹性,根据需要调节运动高度(操作距离)而不会产生噪声,因此其作为一种室内运动商品具有较好的效果,制造成本较低且半固定地用于长期使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弹性可控的蹦床,该蹦床采用一种板簧,该蹦床包括一固定板和一借助于关节销连接在一踏板连接活动元件的两侧的踏板以及一用于保持该踏板水平的连接活动元件;该板簧在一作用点操作螺栓的作用下起作用;以及一板簧支承移动架,其通过旋转一水平运动轴而移动,该水平运动轴上带有驱动板簧支承移动架的螺纹,因此,板簧的弹性能够得到控制,且上下运动的距离也能借助于该作用点操作螺栓并根据长度控制而得到控制。附图的简要说明根据结合附图的下述详细说明,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和优点,其中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可控蹦床的剖视图;图3-5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可控的蹦床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2所示,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踏板14采用一种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和连接活动元件15连接在固定板5的上端,该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和连接活动元件15通过关节销4使得该踏板14保持水平,使得踏板14能够上下运动。因此,踏板14根据杠杆原理借助于作用点调节螺栓17依靠很小的力就可以工作。而且板簧11依照板簧支承移动架7的运动采用杠杆原理。结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可控的蹦床中采用了两次杠杆原理。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蹦床的根据第三运动定律工作。板簧11借助于保持架9固定在该保持架的一侧,该保持架用于一水平运动轴8,该板簧根据作用点操作螺栓17的操作力上下运动。而且板簧支承移动架7在水平运动轴8的螺纹上移动,由此提供一种使得杠杆的支承点运动的效果。因此,作用力的大小可以与操作距离成比例地改变,因此可以控制板簧11的弹力。通过旋转作用点操作螺栓17可以调节上下运动的距离,从而可控制得踏板14的上下运动的距离。为了消除作用点操作螺栓的销周围的摩擦,可在作用点操作螺栓17中插入一个球轴承。用于使得踏板14保持水平的连接活动元件15可以借助于踏板14和固定板5上的活动元件以及关节销4相对于该踏板14水平地运转。根据前述结构,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蹦床的操作和效果进行说明。旋转手柄10与水平运动轴8相连,该水平运动轴8上具有用于驱动移动架7的螺纹,该旋转手柄10左右旋转使得板簧支承移动架7位于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确定所能获得的弹力。当作用点操作螺栓17左右旋转时,其长度得到调节,由此可以控制运动的高度。如上所述,如果使用者登上踏板14并狠踩该踏板,就会向与踏板14相连的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施加力,结果,作用点操作螺栓17使得板簧11下降。当该操作弹性达到极限时,该踏板14就会在板簧11的强劲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上升,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弹性起跳。此时,通过反复调节板簧支承移动架7的位置和操作确定作用点操作螺栓17的操作位置所反复采用的杠杆原理得到应用,使得板簧11的弹性处于彼此混合的关系,使得板簧11能够在较小的力的作用下就能显示出明显而强劲的弹力。而且,可以借助于置于踏板固定元件12上的支承板使得踏板14旋转。参见图3,该图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了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的另一个的实施例,仅有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借助于关节销4连接在固定板5上,且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在其另一侧与踏板14一体相连。参见图4和5,这两个图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了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的另一个的实施例,一滚珠20装配在平板19上,且作用点操作螺栓17与踏板连接活动元件16一体形成,该作用点操作螺栓在平板19上运转,使得板簧11的弹力和踏板14的操作变得平稳。工业实用性正如前面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采用一个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通过采用双重的杠杆原理进行运转并利用了板簧的弹力,由此,其显示出优秀的弹性,因此在使用时能为使用者提供强劲的起跳力。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蹦床能够控制其弹性和上下运动的幅度。而且,其可以在踏板上下运动时能够将踏板保持在水平状态,并且与操作距离相比,踏板的高度明显要低,由此为使用者提供了稳定性。而且,可以将其制成较小的尺寸,使其易于搬动,且可以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进行制造,使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本专利技术的蹦床作为室内运动商品会具有极佳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其包括;一固定板以及一个借助于关节销连接在一踏板连接活动元件的两侧上的踏板,以及一用于保持所述踏板水平的连接活动元件;所述板簧借助于一作用点操作螺栓进行操作;以及一板簧支承移动架通过旋转水平运动轴进行驱动,该水平运动轴上带有用于驱动所述板簧支承移动架的螺纹,所述板簧的弹性可以得到控制且上下运动的距离可以借助于所述作用点操作螺栓根据长度控制而得到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蹦床,其中,仅有所述的踏板连接活动元件借助于所述的关节销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板上,且所述踏板连接活动元件在以其另一侧与所述踏板连成一体。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蹦床,其中,与所述踏板连接活动元件连成一体的所述的作用点操作螺栓在一个安装有一滚珠的平板上运转,使得所述板簧的弹力和所述踏板的操作变得平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该蹦床相对于现有的采用螺旋弹簧的蹦床而言其尺寸较小且高度较低,从而为使用者带来稳定性。而且,其具有一总机械结构,由此而提供一种半永久性的寿命。根据杠杆原理,采用第三运动定律,该板簧尤其在使用时能一种平稳的方式进行作用,且还能进行反作用使得使用者产生起跳运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蹦床具有强劲的弹性。此外,板簧上的弹簧支承活动元件按照杠杆原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运动,由此能够控制板簧的弹性。通过调节作用点操作螺栓的上下运动,可以调节上下运动的高度。具体来说,通过采用用于将踏板保持在水平位置的连接活动元件,踏板在上下运动时能够保持在水平状态,且在踏板上形成一支承板,使得踏板能够进行旋转运动。文档编号A63B21/02GK1441688SQ01808364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吴景赞, 吴周焕 申请人:吴景赞, 吴周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板簧的弹性可控的蹦床,其包括;一固定板以及一个借助于关节销连接在一踏板连接活动元件的两侧上的踏板,以及一用于保持所述踏板水平的连接活动元件;所述板簧借助于一作用点操作螺栓进行操作;以及一板簧支承移动架通过旋转水平运动轴进 行驱动,该水平运动轴上带有用于驱动所述板簧支承移动架的螺纹,所述板簧的弹性可以得到控制且上下运动的距离可以借助于所述作用点操作螺栓根据长度控制而得到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赞吴周焕
申请(专利权)人:吴景赞吴周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