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17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产生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不使用风扇,小型且使大量的负离子向室内等空间释放扩散。具体而言,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在将具备圆形开口部的正电极与在该开口部的中心线上具备顶端部的负电极相对地配置的对置电极上外加高电压,从开口部产生负离子风,设置有电流检测器,并设置了基于检测到的电流的增加而报警的报警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尤其是涉及利用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从汽车、燃烧器械排出的氮氧化物及颗粒状物质,或者植物的花粉等空气中悬浮的细小的尘埃使以呼吸系统为中心的健康蒙受不良影响。主要因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颗粒的大小多种多样,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用过滤器去除这些颗粒时有一定限度。作为其他方法,提出了向空间供给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例如,中心内容是组装有发生器的空气自动调节器等具备鼓风机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不需要风扇等的送风单元便能够释放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通过释放的负离子给予悬浮的尘埃颗粒以负电荷而使空气中的尘埃负电化,并向墙壁、地面等的正电侧移动吸附,从而使悬浮颗粒减少。例如,日本专利第30171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具备如下结构,通过将具备开口的电极与针状电极相对地配置并外加高电压,从而离子变成离子风而从开口释放。不使用风扇的离子发生器械没有机械式的可动部,安静且能够长期连续使用。因离子风及放电而尘埃、化学物质附着到电极,有时会能力下降。或者,有时会因放电而致使劣化。因此需实施定期进行清扫、更换的维护。因为考虑到当环境变化变大时性能下降的进展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有必要根据变化而适当地进行维护。专利文献:日本国专利第30171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不需要风扇而产生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开发了组装有报警机构的释放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该报警机构检测到负离子产生的性能下降而进行报警。本专利技术以下述的构成为基础。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将具备圆形开口部的正电极与在该开口部的中心线上具备有顶端部的负电极相对地配置的对置电极上外加高电压,从开口部产生负离子风;设置有电流检测器,并设置了基于检测到的电流的增加而报警的报警器。2.根据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正电极是被可装拆地安装。3.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器是发音器或发光器,或者是发音器及发光器。4.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释放微量的臭氧。5.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释放紫外光。6.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从侧面观察时,正电极的开口部与负电极的顶端被隔开间隔而配置。7.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正电极是形成有圆形开口的板状体或筒状体。8.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负电极是针状体或锯齿状体。9.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单独的放电的尖端部的负电极。10.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正电极或负电极以 不锈钢或钛基合金为原材料。11.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对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臭气成分进行除尘、消臭。12.根据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为室内用、车辆用、美容用、医院用中的任意一个。专利技术的效果 1.能够实现一种空气净化器,可以不使用风扇而向空中供给大量的负离子,从而使悬浮的颗粒状物减少。2.能够检测到性能下降并通过维护而防止空气净化器的功能下降。能够利用声音、光准确地知道维护时间,并能够拆下正电极而进行维护,保养管理容易。能够通过在适当的时候实施维护而发挥性能。3.因微量的臭氧而杀菌性提高。因为伴随从具备单独的尖端部的负电极放电而产生的负离子搭乘离子风而被释放,所以离子效果被增强。而且,因为还伴有紫外光的发光,所以能够增强杀菌力,发挥光催化功能。4.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状物质与负离子结合而携带负电荷,在带正电的地面、墙壁等附着。通过悬浮的颗粒状物质在地面、墙壁等落下、附着,从而因悬浮成分减少而空气变得干净,同时悬浮的臭气成分、细菌也减少,消臭、卫生效果也能提高。5.本专利技术是不产生风扇等噪音的空气净化器,作为日常生活空间、医院、美容院、汽车或铁路等车辆用的室内净化器也很适合。附图说明[图1]产生负离子的对置电极的概要[图2]空气净化器1的示意图[图3]电路的例子[图4]开口电极的例子[图5]针状电极的例子[图6]组架例子1[图7]组架例子2[图8]组架例子3[图9]设有转换开关的回路的例子[图10(a)、图10(b)]空气净化器例子2符号说明1-空气净化器;2-对置放电电极;21-开口电极;22-针状电极;24-开口电极体;25-电极针;3-显示部;4-单独放电针电极;5-电源;51-外部电源;5a-电缆;5b-电缆;6-机壳;7-电路;72-报警回路;73-高电压产生回路;10-电极组架;12-螺栓;14-座;41-圆形底座;42-针状电极;110-组架;111-电极安装底座;112-针状电极设置板;113-正电极接头;115-连接支柱;116-负电极接头;125-针状电极;134-开口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空气净化器,不需要风扇且利用放电产生负离子。由于该空气净化器释放无色无味的负离子,因此很安静,难以察觉到其正在工作。虽然也可以定期进行维护,但是因悬浮尘埃的量及电极上附着尘埃可能会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安装了检测到空气净化器的异常而报警的机构。除负离子以外,本专利技术的负离子产生机构还产生极微量的臭氧。可认为是该微量的臭氧及大量的负离子起到了消臭、除尘、消烟、抑菌等复合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对置电极作为负离子产生机构,通过将具备尖端部的负电极与具备开口部的正电极相对配置并外加高电压,从而从负电极放电而生成负离子,并在开口部的正电极加速而作为离子风向外部释放。而且,即使只是具备尖端部的负电极,通过附加高电压也进行放电从而生成负离子,但是无法得到释放的风力。通过将具备尖端部的负电极的放电用电极设置在对置电极的附近,能够使离子风汇合,并能够使释放的负离子量增加。负离子产生机构的基本构造图1示意性地表示负离子产生机构的基本构造。使用针状电极22与开口电极21相对配置的对置放电电极2,从开口电极释放负离子风。将电极针25的顶端与开口电极体24隔开间隔S而配置,向针状电极22外加高电压的脉冲电荷。从电极针朝向开口电极的开口部放电而产生负离子风。开口优选圆形。从在圆形开口的轴线上配置的针状负电极到正电极即开口电极的开口边缘为等距离,成为朝向全周边缘均等的放电条件。虽然电极间的距离S是任意的,但是在0.5~6mm左右。已证实根据开口电极的厚度t(即孔的长度),负离子量、风速也改变,厚度越大则负离子量、风速均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率变小,因此在20mm左右的厚度以下就足够。<作用效果、用途><外加电压> 本专利技术的放电是以针状电极为负电极,以开口电极为正电极,以放电针电极为负电极,并外加高电压。使用的电压根据安全性、离子的产生量而决定。实用中,外加高电压9000~7000伏特附近的直流。能够不使用风扇等的特别的送风单元而供给大量的负离子,并且能够使负离子产生装置小型化。从本专利技术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风中,含有微量的臭氧,通过该负离子与臭氧的作用发挥消臭、消烟、抑菌、凉爽等效果。另外,伴随放电从针状电极产生有微弱的紫外线,开口电极的原材料中含有氧化钛时,还发挥光催化的作用效果。通过光催化作用而产生分解尘埃等的作用。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作用效果时,则发挥以下等作用效果,(1)除菌;(2)脱臭;(3)因带正电荷的悬浮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在将具备圆形开口部的正电极与在该开口部的中心线上具备顶端部的负电极相对地配置的对置电极上外加高电压,从开口部产生负离子风,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流检测器,并设置了基于检测到的电流的增加而报警的报警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器,在将具备圆形开口部的正电极与在该开口部的中心线上具备顶端部的负电极相对地配置的对置电极上外加高电压,从开口部产生负离子风,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流检测器,并设置了基于检测到的电流的增加而报警的报警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正电极是被可装拆地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器是发音器或发光器,或者是发音器及发光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释放微量的臭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释放紫外光。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从侧面观察时,正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松竹四郎
申请(专利权)人:共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