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尤其是网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33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球拍,尤其是网球拍,由一个穿上纵线和横线交织网线的拍框和一个与之相连的延伸部分拍柄(带握把)构成,拍框和拍柄各自为一个中空型材,在拍框上设置了至少两个一体式或活动式连接的拍框辅件,用于至少部分连接固定线床的纵线和/或横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尤其是网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现代的尤其是网基本由两部分组成拍框和与其连接的延伸部分拍柄。拍框与拍柄均为外封闭的中空型材,型材一般采用多层预浸材料压制复合而成。预浸材料基于已用树脂浸泡的强力纤维塑料如碳素纤维、玻璃纤维或其它合成纤维,也可以是预浸布材料,以单向混纺织物浸渍而成。根据所需加工部件各自的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树脂,最常用的是环氧树脂和苯酚树脂,这些树脂在室温下基本无流动性。在使用此类预浸材料加工中空型材时,将预浸材料以冷却状态置入定型模中,然后用压力和加温使其硬化成型。尤其是通过加温使树脂在硬化之前迅速浸润并渗透纤维。可以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使拍框和拍柄的中空型材达到预定的壁厚、纤维方向、外形轮廓、表面尺寸等要求,尤以吹管法出名。在吹管法工艺中将多层预浸材料根据受力强度的要求细致地吹入一个套上软管的芯子中,然后用高压将材料压入阴模中硬化成型,得到所要的表面和外形轮廓。针对受力要求较高的区域可以添加预浸材料,在保持外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按需要实现不同的壁厚。由专利文件DE 100 62 883或DE 100 40 367可以得知,为了改善网的击球性能,在穿线内框外部的支撑型材应至少在拍框的部分区域采用弹性固定方法,以减弱拍框的震荡。这种弹性紧绷结构由于要附加支撑型材并在该型材和拍框之间达到减震效果,在技术上十分复杂,加工成本也很高。此外由专利文件DE 42 03 682和DE 42 29 898可知,组成击球区域的网线应通过拍框上的线孔实现对于拍框的活动性设计,但这里有一个缺点是也会导致网线与网击球面平行方向的活动性。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制成符合上述要求的网,在保持或改善击球性能的同时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成本加工。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网是实现该任务的解决方案。优点在于将拍框分为拍框和拍框辅件两部分,目的是将击球时产生的扭力和弯曲力分离,避免了网球在撞击拍面时所造成的强烈变形和由此产生的力量消耗。该专利技术的其它有利设计结构见其它的权利要求。以下用示意图对该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作详细说明。示意图内容如下附图说明图1按该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网俯视简2按该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体式拍框(含辅件)局部俯视简3图2所示一体式拍框(含辅件)在I-I线上的截面4该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一体式拍框(含辅件)的俯视简5图4所示一体式拍框(含辅件)在II-II线上的截面6另一种设计结构即带两个活动连接辅件拍框的俯视简7图6所示拍框在III-III线上的截面8图6所示带两个活动连接辅件拍框的俯视9带活动连接辅件拍框及其震荡状态的局部俯视简10图9所示拍框在IV-IV线上的静止状态截面11图9所示拍框在IV-IV线上的震荡状态截面12在顶部和底部各带一个活动连接辅件的拍框俯视简13带4个活动连接辅件拍框的俯视图在所有图示中网均以1标示,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构成拍头的拍框2,拍框内部的线床3,纵横交织的网线4(纵线为4.1;横线为4.2),拍框和拍柄的心型过渡部分5,拍柄6及其握把7。拍框2是一个外封闭的中空型材,以诸如吹管法等工艺用多层预浸材料复合而成。在击球时拍框受到强劲的扭力和弯曲力作用,必须设计适合的拍框结构来吸收。拍框(2)可分为四个部分拍框两侧2.1和2.2,顶部2.3和底部2.4,其中2.4至少部分包括了连接拍柄6的心型过渡件5。线床3的纵线4.1主要穿在拍框2的顶部2.3和底部2.4之上,横线4.2主要穿在拍框2的两侧2.1和2.2之上,纵线4.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拍框2的两侧2.1和2.2连接,横线4.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顶部2.3和底部2.4连接。为了分化吸收作用在拍框2上的扭力和弯曲力,至少要在拍框两侧2.1和2.2上设置辅件8,用于接纳固定线床3的部分横线4.2和/或部分纵线4.1。这一辅件可在拍框2上作一体化设计或者作为活动部件设置在拍框2对着线床3的型材侧面上。按专利技术的设计,拍框2在两侧2.1和2.2区域为构成网1抗弯曲强度的主框架,它们与线床3之纵线4.1和/或横线4.2通过辅件8连接,也就是说在侧边2.1通过辅件8.1连接,在侧边2.2则通过8.2连接。因为主框架和辅件8.1和8.2之间可以设计为动态脱离式连接,因此作用在纵线4.1和/或横线4.2上的扭力可被与它们相连的辅件8.1和8.2直接吸收。为了使线床3的至少部分纵线4.1和/或横线4.2与拍框2在动态下脱离,所用的辅件8.1和8.2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图2展示的是第一种结构,在拍框2的两侧2.1和2.2上沿拍框纵长方向开两个凹槽9,与线床3所形成的网1击球面保持平行。从I-I线上的截面图可以清楚看出凹槽9.1和9.2在各自的拍框两侧2.1和2.2上将辅件8与框架主体隔开,而辅件8在过渡位置10.1和10.2与拍框2又合为一体。另外这里实现了辅件8和拍框2的动态脱离,因为辅件8在线床3所构成的网1击球面横竖两个方向上都是可以活动的。拍框2的两侧2.1和2.2外缘部分11设计为管状结构11,以产生拍框2必需的抗弯曲强度。在另一种设计结构中,拍框两侧的凹槽9.1和9.2与网1之线床3所构成的击球面呈一定的角度+/-ω,范围一般在30°到50°之间。这样辅件8在中空型材外缘部分12的横面上向着网线4内凹。在设计拍框两侧凹槽9.1和9.2时考虑到适宜的间距和角度ω,避免辅件8通过中空型材与线床3连接的内侧面15传递线床横向的震荡作用。首选的设计结构是在拍框凹槽9.1和9.2上加弹性条13,以减弱辅件8的震荡,实现额外的横向减震效果。也可以在拍框2的上述部位选用适合的弹性材料,以达到弯曲和扭转的柔韧性。图6和图8展示的是另一种设计结构,拍框2和辅件8相互独立,辅件8.1和8.2在各自的端部用活节(首选球形活节14)与拍框2在连接部位10.1和10.2实现活动式连接。辅件8.1的两端分别用球形活节14.1和14.2与拍框一侧2.1连接,辅件8.2的两端则分别用球形活节14.3和14.4与拍框2的另一侧2.2连接,实现辅件与拍框2的活动式连接。除上述球形活节14.1-14.4还可以使用类似的活节,使辅件8.1和8.2与主框架即拍框2实现动态脱离。辅件8.1和8.2的首选结构为圆形或椭圆形截面的弧形部件,与线床3呈轻微的弯曲度。图6,8,9所示的网1在拍框2上均设置了各自的辅件8,在被网球撞击时线床3因为辅件8的活动性连接使变形很快自动恢复,减小了球变形和压扁的程度,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力量损失。图12展示了网1的另一种结构,将辅件8.1和8.2分别设置在拍框顶部2.3和底部2.4上,并按图8所示方法与拍框2连接固定。也可以按图13所示在拍框两侧2.1和2.2上的辅件8.1和8.2之外在拍框顶部2.3和底部2.4上再加辅件8.3和8.4,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降低球撞击拍面所造成的变形和压扁程度。以上用一个实施例对该专利技术做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在该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变化以及改进,而不偏离该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比如凹槽9.1和9.2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辅件8可以选用不同的弧度和尺寸,以达到网1的各种刚性要求。还可以选用高硬度的辅件8来加强拍面的横向刚性,同时拍框2选用柔韧性好的材料大大降低整个网1的弯曲刚性。附图标记1网2拍框2.1 拍框侧边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球拍,尤其是网球拍,其组成部分包括:供穿线(包括纵线(4.1)和横线(4.2)所构成的交织网线(4))用的拍框(2),由拍框(2)延伸出去的拍柄(6)(包括握把(7)),拍框(2)与拍柄(6)各自为中空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拍框(2)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拍框(2)一体式或活动式连接的辅件(8.1,8.2),用于至少部分地连接固定交织网线(4)的纵线(4.1)和/或横线(4.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夫施文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弗尔克尔网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