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6755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辅助确定咬合关系的装置,涉及口腔医疗器械领域。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配合上、下牙列颌蜡堤使用,所述装置包括上颌单元和下颌单元,所述上颌单元包括与上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上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上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下颌单元包括与下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下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下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上、下颌单元的固定柱插入对应的蜡堤后,上、下马蹄形主体的牙合方底面分别处于上、下牙列牙合平面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配合上、下牙列蜡堤使用,患者在确定咬合记录时能够自由的移动下颌,以利于确定合理的颌位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确定咬合关系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无牙颌的患者在确定颌位关系时,常会出现下颌的前伸导致颌位关系的错误,传统的颌位关系的记录中使用的是烤软的蜡片制作颌堤,但是在上、下颌颌堤咬在一起时,上、下蜡颌堤会黏在一起,影响确定颌位关系过程中下颌位置的自由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确定咬合关系的装置,配合上、下牙列蜡堤使用,患者在确定咬合记录时能够自由的移动下颌,以利于确定合理的颌位关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配合上、下牙列颌蜡堤使用,所述装置包括上颌单元和下颌单元,所述上颌单元包括与上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上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上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下颌单元包括与下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下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下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上、下颌单元的固定柱插入对应的蜡堤后,上、下马蹄形主体的牙合方底面分别处于上、下牙列牙合平面位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马蹄形主体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板单元,所述第一、第二支板单元通过端部铰接相连,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配合上、下牙列颌蜡堤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颌单元和下颌单元,所述上颌单元包括与上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上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上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下颌单元包括与下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下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下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上、下颌单元的固定柱插入对应的蜡堤后,上、下马蹄形主体的牙合方底面分别处于上、下牙列牙合平面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配合上、下牙列颌蜡堤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颌单元和下颌单元,所述上颌单元包括与上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上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上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下颌单元包括与下牙列蜡堤形态相适应的下马蹄形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下马蹄形主体根方底面的若干固定柱;所述上、下颌单元的固定柱插入对应的蜡堤后,上、下马蹄形主体的牙合方底面分别处于上、下牙列牙合平面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马蹄形主体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板单元,所述第一、第二支板单元通过端部铰接相连,所述第一支板单元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单元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单元设置于第一支板单元内侧、且端部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辅助确定颌位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支板均具有相同尺寸的圆弧形端部,各端部设有一孔;所述圆弧形端部的弧度为210°~2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晴秦飞徐培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