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本洲专利>正文

一种雷电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56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电收集器,属于废弃能量的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的收集引线、流出引线和设置在所述收集引线和所述流出引线之间的第一线圈;所述收集装置紧邻转化装置,所述转化装置包括配合所述第一线圈的永磁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永磁体两端且将所述永磁体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运动的弹性伸缩件。采用上述方案解决在收集雷电这种大自然中浪费的能量时如何减缓雷电产生的能量的消失来达到持续收集能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弃能量的收集利用
,特别是一种雷电收集器
技术介绍
目前废弃能量的收集只是针对环境中一些废弃简单的溢出能量的收集,如多余散发的热能、传导出多余的动能等。但是这种能量不稳定,不利于收集。在公开日2016年4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471317A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一种为收集转化振动能量并且将之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该装置为收集各个方向上的振动能量并将之转化成为电能等。该专利技术方法主要提供如下功能: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设计出电磁式振动能量转化装置,之后将电磁式的能量收集装置放置于三维的装置支撑构架上,通过电磁式的能量收集装置收集振动区域上存在的多方向上的振动能量,并将之转化为电能。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仅仅涉及溢出的振动能量的收集,这种能量太少用专门的装置来收集显得成本太高。所以申请人考虑如何收集雷电的能量,因为申请人所处区域的雷雨气候所占的时间较长,建造的雷电收集器后使用率高并不会浪费资源,而且雷电的能量肯定强于公开文件中溢出的振动能量。但是雷电能量十分狂暴且产生和消失的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收集雷电这种大自然中消失快且强大的费能量时如何持续收集该能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雷电收集器,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的收集引线、流出引线和设置在所述收集引线和所述流出引线之间的第一线圈;所述收集装置紧邻转化装置,所述转化装置包括配合所述第一线圈的永磁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永磁体两端且将所述永磁体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运动的弹性伸缩件。通过收集装置收集大自然里产生的雷电使之经过第一线圈,电流经过第一线圈时第一线圈会产生磁场,磁场作用永磁体使得永磁体移动一段距离,使两段的弹性伸缩件产生一个弹性势能,然后电流流向大地磁场消失,永磁铁在两端弹性伸缩件的作用下实现来回运动,使得第一线圈对永磁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第一线圈内产生电流,上述过程是将雷电能转化为永磁体的动能,然后将永磁体的动能在一定时间内转化为第一线圈内的电流被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转化装置设置在一个带有外罩壳的封闭空间内,所述外罩壳上连接有所述收集引线和所述流出引线,所述弹性伸缩件与所述外罩壳连接。第一线圈暴露在外面会导致危险,而且会导致磁力线分散不利于能量的转化,闪电流过时候如果第一线圈在空气内就会使得第一线圈产生高温会将部分能量变成热能散发掉,封闭空间设置为真空尽量使得流过的电流不产生大量的热能散发掉,将本来要转化为热能的那部分能量用于增强磁场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壳包括固定外层和转动内层,所述固定外层上开设有一端容纳所述收集引线的第一槽口和一端容纳所述流出引线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内的部分所述转动内层上设置有导电体,所述收集引线和所述流出引线通过所述导电体与所述第一线圈接触。方便外罩壳的密封,使得密封空间空气被抽出形成一个真空。而且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还可以在后期设置输出引线将永磁体释放出的磁感线做切割第一线圈产生的电流引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的另一端容纳有输出引线,所述转动内层转动一个角度后使得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导电体接触连通所述第一线圈。将因永磁体的磁感线切割第一线圈将产生在第一线圈内的电流输出出去存储在蓄电池内等。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内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外层上的转动轴和检测所述永磁体位置来配合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检测传感器。上述结构使得永磁体运动的时候,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通过控制系统带动转动轴使得转动内层转动一个角度,该过程中收集引线和流出引线与第一线圈分离,并第一线圈与输出引线接触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收集。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若干所述第一线圈。为了使得闪电能的转化效率高,将雷电电流分为多部分进行收集,因为雷电的能量太大,分散流入地下并不影响各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就算有些许的影响,也足够将永磁体推动起来产生足够的动能。作为优选,所述转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第一线圈内的磁感线密度最大。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呈长条状。长条状的永磁体的磁感线容易被切割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外罩壳紧密接触并在所述外罩壳内嵌设导电层,或者所述第一线圈靠近所述外罩壳且所述外罩壳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电层,或者所述外罩壳外壁上设置有导电层。防止磁感线的外泄导致能量的流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线圈内设置有若干转化装置。这种优选的转化装置都有独立的收集输出线圈,将同样的磁场作用多个永磁体能使产生的多个电流并收集起来提高利用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雷电收集器在雷电快速进过第一线圈的时候,能使得第一线圈留住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是雷电流经过线圈后使得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使得永磁体产生一个位移,所以第一线圈留住的这部分能量被转化为永磁体的动能存储起来,储存起来的永磁体动能在经过对第一线圈或者其他线圈做磁感线的被切割运动,使之转化为能被人控制的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侧视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侧视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俯视或仰视图;图1、图2和图3中,1-收集装置,2-转化装置,3-外罩壳,4-封闭空间,5-输出引线,11-收集引线,12-流出引线,13-第一线圈,21-永磁体,22-弹性伸缩件,31-固定外层,32-转动内层,311-第一槽口,312-第二槽口,313-导电体,314-转动轴,315-检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雷电收集器,包括收集装置1和紧邻收集装置1的转化装置2,收集装置1包括收集引线11,流出引线12和连接收集引线11和流出引线12的第一线圈13,转化装置2包括配合第一线圈13的永磁体21,永磁体21两端分别固定有将永磁体21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运动的弹性伸缩件22。紧邻是指转化装置2被收集装置1包围,就是永磁体21设置在第一线圈13内部或者永磁体21设置在第一线圈13外部将第一线圈13包围起来,更可以使得第一线圈13与永磁体21并排设置。紧邻后的第一线圈13与永磁体21可以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虽然最后一种情况下永磁体21的磁感线通过第一线圈13较少,但是并不影响瞬时雷电能量经过第一线圈13后将第一线圈13产生的磁场用足够长的时间收集起来。收集引线11的收集大自然内的雷电引入第一线圈13,使得第一线圈13产生一个瞬时磁场,该磁场作用永磁体21使得永磁体21产生一个位移,该位移使得弹性伸缩件22产生一个弹性势能,因为流进第一线圈的雷电很快被流出引线12引到地面内,所以第一线圈13的磁场会马上消失,永磁体21会被两端的弹性伸缩件22产生的弹性势能牵引做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使得永磁体21的磁感线切割第一线圈13,使得第一线圈13内能产生被易于控制的长周期电能。虽然雷电消失的十分迅速,但是雷电的能量十分巨大,所以雷电在第一线圈13中产生一个因为雷电电流本身十分巨大然后再加上第一线圈13尽量多圈数的而强大的磁场,该磁场最后转化为弹性伸缩件的弹性势能,所以弹性伸缩件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当雷电流经第一线圈13的时候其储存了多少能量。所以为了更加高效的收集雷电能量,收集装置1中的第一线圈13可以分别设置独立的1个或者2个或者多个,转化装置2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电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的收集引线(11)、流出引线(12)和设置在所述收集引线(11)和所述流出引线(12)之间的第一线圈(13);所述收集装置(1)紧邻转化装置(2),所述转化装置(2)包括配合所述第一线圈(13)的永磁体(21),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永磁体(21)两端且将所述永磁体(21)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运动的弹性伸缩件(22)。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雷电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的收集引线(11)、流出引线(12)和设置在所述收集引线(11)和所述流出引线(12)之间的第一线圈(13);所述收集装置(1)紧邻转化装置(2),所述转化装置(2)包括配合所述第一线圈(13)的永磁体(21),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永磁体(21)两端且将所述永磁体(21)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运动的弹性伸缩件(2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电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13)和所述转化装置(2)设置在一个带有外罩壳(3)的封闭空间(4)内,所述外罩壳(3)上连接有所述收集引线(11)和所述流出引线(12),所述弹性伸缩件(22)与所述外罩壳(3)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电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包括固定外层(31)和转动内层(32),所述固定外层(31)上开设有一端容纳所述收集引线(11)的第一槽口(311)和一端容纳所述流出引线(12)的第二槽口(312),所述第一槽口(311)和所述第二槽口(312)内的部分所述转动内层(32)上设置有导电体(313),所述收集引线(11)和所述流出引线(12)通过所述导电体(313)与所述第一线圈(13)接触。4.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本洲
申请(专利权)人:唐本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