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雪锋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4430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框架和隔热墙体;所述隔热墙体包括第二隔热墙和第一隔热墙,所述第二隔热墙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一隔热墙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外侧和所述框架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二隔热层;还包括门和窗,所述门和所述窗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热墙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抗震保温楼房的第一隔热墙采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设计方案,第二隔热层使得第一隔热层的中间形成真空对流层,提高了房屋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愈来愈趋向自然环保,倡导人居和诣,因此房屋设计为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居多。对楼房内的温控设计大都采用空调器或冷却加热设备来完成,易造成热岛效应,对于建筑物内在的温控作用,采用改变墙体,楼层等的设计,将建筑结构外墙的装饰材料与隔热材料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从而在其之间形成,形成空气对流层,同时建筑物中还设有自然和/或强制通风装置,空气通过设于外墙底端处的空气进口流入空气对流层,通过设于外墙顶端或屋顶中的空气出口从空气对流层流出。然而,由于具有上述隔热结构的传统建筑物只在外墙设有空气对流层,因此空气对流层中的空气会为通过外墙的大气温度加热,外墙和隔热材料之间的空气对流层中的空气不能有效地保持建筑物内测的温度差,无法有效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及其建造方法,抗震保温楼房的第一隔热墙采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房屋的保温性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包括框架和隔热墙体;所述隔热墙体包括第一隔热墙和第二隔热墙,所述第二隔热墙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一隔热墙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外侧和所述框架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二隔热层;还包括门和窗,所述门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上的门安
装口内,所述窗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上的窗安装口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热墙包括第三隔热层和第四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通过第三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三隔热层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四隔热层,且所述第四隔热层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第二隔热层的材质为无机玻璃钢;所述第三隔热层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第四隔热层的材质为无机玻璃钢;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材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材质和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材质均为方钢。进一步的,所述抗震保温楼房为多层,任意两层相邻的所述抗震保温楼房通过楼梯或/和电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热墙包括固定式墙体模块、可移动式墙体模块和驱动器,所述固定式墙体模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热墙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式墙体模块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可移动式墙体模块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可移动式墙体模块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光反射装置,多个所述光反射装置在水平方向、或/和、在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布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光反射装置包括凹面镜反光板和角度调节器,所述凹面镜反光板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外壁上,所述角度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凹面镜反光板的角度。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角度调节器
电连接。一种建造上述抗震保温楼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多个预埋件,并在所述预埋件之间搭设所述框架;步骤二,将所述第一隔热层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外侧和所述框架的内测分别涂抹多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扣合形成了第一真空腔室;步骤三,将所述第三隔热层通过第三固定件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并在所述第三隔热层的侧壁上分别涂抹多层所述第四隔热层,且所述第四隔热层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内,所述第三隔热层和所述第四隔热层扣合形成了第二真空腔室;步骤四,在隔热墙体上预留窗安装口和门安装口,将所述窗安装在所述窗安装口内,将所述门安装在所述门安装口内;并在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外壁上等间距安装所述光反射装置;步骤五,采用所述第一隔热层或所述第三隔热层作为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横梁;步骤六,安装所述楼梯或/和电梯,并铺设电线、水管和网线。进一步的,步骤五中,安装所述门时,先将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固定在所述门洞口的上部,再将所述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步骤五中,安装所述窗时,先将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窗洞口的上部,再将所述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隔热层作为抗震保温楼房的第一隔热墙,将第二隔热层涂抹在第一隔热层的外侧和框架的内侧,不仅坚固了上下第一隔热墙,增加了
第一隔热层的强度,形成的第一真空层提高了抗震保温楼房的保温性能。2、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隔热层作为抗震保温楼房的第二隔热墙,将第四隔热层涂抹在第三隔热层的侧壁上,不仅坚固了第二隔热墙,增加了第三隔热层的强度,形成的第二真空层进一步提高了抗震保温楼房的保温性能。3、当第二隔热层或第四隔热层损坏或破损,需要维护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现有的第二隔热层或第四隔热层的外壁上涂抹至少一层第二隔热层或第四隔热层即可,维护方便。4、第二隔热层和第四隔热层采用的材质具有耐火性能和防水性能,克服了第一隔热层和第三隔热层阻燃性能差的缺点,并提高了墙体的防水性能。5、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楼房的第一隔热墙和第二隔热墙均采用双层隔热层代替砖作为墙体,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实现了冬暖夏凉的目的,并且使得抗震保温楼房更轻便更坚固;当遇到地震灾害时,坚固的墙体不易顺坏,且轻便的墙体对人的伤害更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楼房在地震多发区的实用性更强。6、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三隔热层、第四隔热层以及框架均可以回收利用,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基本实现垃圾的零排放,不给子孙后代留垃圾。7、第二隔热墙包括固定式墙体模块、可移动式墙体模块和驱动器,各个模块可根据要求进行随意的调换或移动,摆放形象直观,格局多变;驱动器驱动可移动式轻体模块移动,移动便捷。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使本身缺少或者没有光线的住宅和建筑有效获得和利用光线、解决室内缺少阳光及无阳光问题、可以做到白天基本都可以得到光照、能有效降低室内人工光照的能耗、既节能又健康、并可有效提升地产商的房屋盈利利润、能够按照使用者的需求调整光线的面积和强度,实现多角度的
光线反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其中:1.框架、2.隔热墙体、21.第一隔热墙、211.第一隔热层、212.第二隔热层、22.第二隔热墙、221.第三隔热层、222.第四隔热层、223.固定式墙体模块、224.可移动式墙体模块、225.驱动器、23.门、24.窗、3.光反射装置、31.凹面镜反光板、32.角度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定。参见图1至图3,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包括框架1和隔热墙体2;隔热墙体2包括第一隔热墙21和第二隔热墙22,第二隔热墙22安装在抗震保温楼房内;第一隔热墙21包括第一隔热层211和第二隔热层212,第一隔热层211设置在框架1的外侧,第一隔热层211的外侧和框架1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第二隔热层212;还包括门23和窗24,门23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设在隔热墙体2上的门安装口内,窗24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设在隔热墙体2上的窗安装口内。进一步的,第二隔热墙22包括第三隔热层221和第四隔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和隔热墙体(2);所述隔热墙体(2)包括第一隔热墙(21)和第二隔热墙(22),所述第二隔热墙(22)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一隔热墙(21)包括第一隔热层(211)和第二隔热层(212),所述第一隔热层(211)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热层(211)的外侧和所述框架(1)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二隔热层(212);还包括门(23)和窗(24),所述门(23)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2)上的门安装口内,所述窗(24)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2)上的窗安装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和隔热墙体(2);所述隔热墙体(2)包括第一隔热墙(21)和第二隔热墙(22),所述第二隔热墙(22)安装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一隔热墙(21)包括第一隔热层(211)和第二隔热层(212),所述第一隔热层(211)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热层(211)的外侧和所述框架(1)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二隔热层(212);还包括门(23)和窗(24),所述门(23)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2)上的门安装口内,所述窗(24)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设在所述隔热墙体(2)上的窗安装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墙(22)包括第三隔热层(221)和第四隔热层(222),所述第三隔热层(221)通过第三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抗震保温楼房内,所述第三隔热层(22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层所述第四隔热层(222),且所述第四隔热层(222)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211)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第二隔热层(212)的材质为无机玻璃钢;所述第三隔热层(221)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第四隔热层(222)的材质为无机玻璃钢;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材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材质和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材质均为方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保温楼房为多层,任意两层相邻的所述抗震保温楼房通过楼梯或/和电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
\t墙(22)包括固定式墙体模块(223)、可移动式墙体模块(224)和驱动器(225),所述固定式墙体模块(223)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热墙(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式墙体模块(223)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可移动式墙体模块(224)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225)用于驱动所述可移动式墙体模块(224)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保温楼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保温楼房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光反射装置(3),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锋李秀红李雪松李雪银李雪梅冯鑫彤王继旭李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李雪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