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国斌专利>正文

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372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专门扑灭易燃液体库火灾的机器人,把它悬挂在库内的天花板下,一旦发生火灾时,它能在起火的三秒钟内自动打开阀门,喷出灭火气体灭火和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是摒弃原有极不科学的把灭火剂喷成雾状再洒到火焰“头”上的作法,(因为灭火最有效的部位是在火焰的“根”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灭火器内原有的气压将灭火剂直穿过火焰层到达火的“根”部,这就大大提高了灭火的效力。经试验表明,每个机器人能管面积5个平方米,起火10秒钟内能将大火全部扑灭。(*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领域的一种自动灭火工具,名称是“灭火机器人”。它是根据在消防工作上属于易燃难救的汽油,苯类和天那水等贮存的仓库而设计的。在上述这些易燃液体货物的仓库内,往往会由于容器渗漏,或在灌装过程中、难免有液体溢出地面。久而久之,库内的地面、墙壁或桶体上,到处都有易燃液体沾污着。在这种环境中,随时都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即使杜绝了火种,也有可能因两件铁器碰撞或鞋钉触石等跳出一点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火星星引起火灾。一旦库内起火,不管库内有多大面积、火势都会在两三秒钟内烧遍到每一个角落,几分钟后即可发生爆炸,进入无救状态。对于这些易燃液体火灾,光靠人们发现起火再叫多人来扑救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采用自动灭火技术给以防范。但在实践中发现国内外现有的自动灭火技术也不绝对可靠,有时仍有没能灭火之弊。现有的一切自动灭火系统或一些小型的自动灭火器,都存在一种不能把灭火剂送到灭火最有效的最佳部位的通病。而且都是把灭火药剂或灭火气体喷成雾状向高达数米的火焰上喷洒。其实,扑灭这种火灾的最佳部位是在地面和火焰“根”部的燃烧层内,而喷洒在火焰“头”部的灭火剂不仅不能到达火焰的“根”部,且会被向上冲的火焰将灭火剂“顶”向高空甚至散逸殆尽,因而不能保证灭火。这种好象在火焰顶上散“胡椒粉”似的灭火方法,等于是把好钢用在刀背上,急待改革。例如1989年我国青岛的油罐大火灾,包括20多架飞机参与投掷大量二氧化碳灭火,结果是5万多吨原油全部烧完为止,又如1991-->年科威特国的600口油井烧了数月无法扑灭,后来,第一口被扑灭的油井就是改用铁管将灭火气体通到火焰底部的最佳部位,这口井的火就被扑灭了。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灭火机器人的灭火战术,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将所有的灭火气体不是让其散成雾状向火头上喷,而是利用灭火器里的高压气体以气“柱”式从上往下穿过火焰层直通到地面的燃烧层再向四周扩散,让灭火气体强占了地面的燃烧层,隔绝了燃烧层的助燃空气,大火就很快被扑灭了。这种灭火机器人的结构很简单,仅仅只用一只热敏传感器和一些简单的配件,就能做到感温启动工作,因而造价比现有的小型灭火设备上下无几,容易推广应用。但它对棉、麻、草、纸等物的火灾灭火作用不大,不宜在这些干燥纤维仓库内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悬挂在天花板下备用的示意图。图2是剖开壳体窥见的结构图。其方法是将两只“1211”或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灭火器(3A)和(3B)装进一个特制的壳体(2)里。用一根小杠杆(6)连接弹簧(4)往上拉到支点销(7)的高度,将杠杆(6)的一端搁在支点销(7)上,杠杆(6)的尾端接一根拉线(8)往下直通到壳体(2)底部的吸热孔(10)的附近的横销(11)使拉线(8)到此由竖向改为横向跨过吸热孔(10),将原来就结在拉线(8)上的一个热敏结(12)置于吸热孔(10)的中央位置,再将拉线(8)最下端的线头固定在吸热孔(10)的另一边钉子上。最后将可转动的挂钩(1)悬挂在天花板下待用。火灾发生时,高温熔断了热敏结(12),拉线(8)失控松脱了杠杆(6)使拉伸了的弹簧(4)得以缩短而将气阀(5)往下压开,两只钢瓶内的灭火气体即从输气管(9)通过喇叭(13)向下喷气,喇叭上都各有一个方向相反的横喷孔(14),借助横喷孔的反作用力驱使壳体边喷气边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火机器人,其特征是:  A、由转动挂钩(1)壳体(2)钢瓶(3A)(3B),喇叭(10A)(10B)横喷孔(14)(另一喇叭上处于背面的横喷孔没有标出来)构成了可以在喷气过程中自动旋转的系统。  B、由热敏结(12)拉线(8)杠杆(6)支点销(7)弹簧(4)压阀开关(5)构成了一条感温启动的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机器人,其特征是:A、由转动挂钩(1)壳体(2)钢瓶(3A)(3B),喇叭(10A)(10B)横喷孔(14)(另一喇叭上处于背面的横喷孔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何国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