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2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包括多芯线缆、连接器、中空的腔体和底板,多芯线缆直接或通过相应的连接件接入到腔体上;腔体包括沿多芯线缆轴向依次级联的第一级腔体、至少一个第二级腔体、第三级腔体,各级腔体均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第二级腔体表面上形成有与多芯线缆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板,斜面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与多芯线缆相连接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芯线缆、连接器、腔体和底板集成在一起,且腔体由多个级联的可扩展的分腔体组成,较好地解决了主干线缆的扩展和安装问题,提高其安装便捷性、节省安装时间、降低安装成本,方便客户后期低成本地扩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的一种线缆连接产品,尤其是FTTA(光纤到天线)领域的一种用于无线通讯基站RRU(射频拉远模块)和BBU(基带处理单元)之间的、集成度较高的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无线基站目前已普遍采用BBU和RRU分开的分布式方式,它们之间通过线缆连接。在BBU和RRU之间有两种媒介需要传输:电能和信息。在早期,电能和信息是分开的,分别使用电源线供电,用同轴电缆或光缆传输信息,并在发射塔上集中到一个腔体里,然后再通过电源跳线、光纤跳线接入到RRU上。无线基站链路发展到今天,主流连接已使用了光电混合缆,即将电源线和光缆集成在一根线缆里,在这根混合缆的两端再分开成多路电、光分支,接入到一个分配箱,再通过电源跳线和光跳线接入到RRU。上述FTTA应用中的传统链路连接方案,在安装的便捷性上还有待改进,成本上也可通过提高集成度的方式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通过将光、电或光电混合缆和连接器集成在一腔体上,且腔体由多个级联的分腔体组成,实现线缆组件的高度集成化,提高其安装便捷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包括多芯线缆、连接器、中空的腔体和底板,所述多芯线缆接入到所述腔体上;所述腔体包括沿所述多芯线缆轴向依次级联的第一级腔体、至少一个第二级腔体、第三级腔体,各级腔体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级腔体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多芯线缆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板,所述斜面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芯线缆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多芯线缆直接接入到所述腔体上,或者所述多芯线缆通过连接件接入到所述腔体上。优选地,所述多芯线缆内包含多股子缆,所述子缆为光纤光缆,导电线缆,或光纤光缆与导电线缆的混合线缆;所述连接器为光纤连接器,电源连接器,或光、电混合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多芯线缆与腔体间、各级腔体间、腔体与底板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措施,以起到需要的防水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腔体的一端面设置有供所述多芯线缆接入的线缆入口,相对的另一端为与所述第二级腔体相匹配连接的第一开放接口。可用热缩管或格兰头包裹在线缆和线缆入口外部,或者可以实现穿强式密封的插座和插头,形成线缆与第一级腔体间的密封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级腔体的一端为与第一级腔体或上一级的第二级腔体相匹配连接的第二开放接口,相对的另一端为与下一级的第二级腔体或第三级腔体相匹配连接的第三开放接口。优选地,所述第三级腔体的一端为与第二级腔体相匹配连接的第四开放接口,相对的另一端为封闭状。优选地,多级腔体之间通过相应的台阶面相匹配连接,台阶面上形成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防水材料,以形成多级腔体间的防水密封结构。且每级腔体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底板相固定连接的固定孔。优选地,所述腔体的上端面均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腔体外还可以增加安装盖子附件,以便更好地保护连接
器免于遭受雨、雪等恶劣天气的侵扰。优选地,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位于腔体内且固定于腔体底面的内部加强件,所述内部加强件将接入到腔体内的线缆通过固定件(如抱箍)固定于腔体内,同时也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夹紧腔体。优选地,所述底板位于腔体外且固定于腔体底面,所述底板将各级腔体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所述底板将所述线缆组件安装固定于其它物体上。如可以通过连接件(紧固件,抱箍等)将线缆组件固定安装到平面形状物体(如墙壁),圆柱状物体(如电线杆),或框架状物体(如铁塔)之上。优选地,所述底板边缘形成安装部,安装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用于将线缆组件抱杆安装或墙面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多芯主干线缆和连接器集成在一腔体上,且腔体由多个级联的分腔体组成,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分腔体的数量,较好地解决了主干线缆组件的扩展和安装问题,提高其安装便捷性、节省安装时间、降低安装成本。同时通过级联的可扩展的设计,方便客户后期低成本地扩容;另外,通过灵活的光或电连接器的配置,可以很方便地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a,1b是本技术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2c是本技术第一级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级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级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内部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内部加强件上固定有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多芯线缆,2、腔体,21、第一级腔体,211、线缆入口,212、第一开放接口,213、线缆连接部,22、第二级腔体,221、第二开放接口,222、第三开放接口,223、斜面板,224、连接器安装口,23、第三级腔体,231、第四开放接口,24、固定孔,3、连接器,4、底板,41、螺纹连接孔,42、安装部,43、安装孔,5、台阶面,51、凹槽,6、内部加强件,61、长方形的冲孔,62、螺纹连接孔,7、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用于无线通讯基站RRU(射频拉远模块)和BBU(基带处理单元)之间的光纤连接。结合图1a和图1b所示,其主要包括多芯线缆1、腔体2、连接器3和底板4,多芯线缆1接入到腔体2上,腔体2固定在底板4上,通过底板4还可将线缆组件固定到其他物体上(如电线杆、铁塔、墙壁等);连接器3固定设置在腔体2上,且与多芯线缆1对应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多芯线缆1与腔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有两种,一种如图1a所示,多芯线缆1直接接入到腔体2上,且伸入到腔体2内部;另一种如图1b所示,通过相应的连接件7固定于腔体上。多芯线缆1内部集成有多股子缆,子缆可为光纤光缆,导电线缆,或光纤光缆与导电线缆的混合线缆。本实施例中,腔体2两端封闭,中间是中空的,底端为平面,多芯线缆1从腔体2外接入到腔体2内部。与现有一体式腔体结构不同,本技术腔体2由多级腔体级联而成。具体地,本技术腔体2包括级联的第一级腔体21、至少一个第二级腔体22、第三级腔体23,这三级腔体沿多芯线缆1轴向(即图所示的A方向)依次级联。多芯线缆1与腔体2之间连接结构的不同,也使得第一级腔体21相应地具有两种结构。具体地,一种结构如图2a所示,第一级腔体21的前端面向外凸起形成一中空的线缆连接部213,线缆连接部213内形成线缆入口211,多芯线缆1直接接入到该线缆入口211内,从而固定到腔体2上;另一种如图2b、2c所示,第一级腔体21的前端面上没有设置线缆连接部,只开设有线缆入口211,多芯线缆1通过相应的连接件7(如格兰头、插座等)固定到腔体2上,线缆入口211的设置个数不限,可根据多芯线缆进行相应设定,如图2a中设置一个线缆入口211,图2b、2c中分别设置两个和三个线缆入口211,每个插口312可插接一种多芯线缆。需要说明的是,多芯线缆1与腔体2之间连接结构以及第一级腔体2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介绍的两种,其他可实现将多芯线缆1接入到腔体2上的连接结构也同样适用于本技术。第一级腔体21的后端为与第二级腔体22相匹配连接的第一开放接口212,上端面为弧形面。这里的前端即为所有附图所示的左端,相应的,后端即为附图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芯线缆、连接器、中空的腔体和底板,所述多芯线缆接入到所述腔体上;所述腔体包括沿所述多芯线缆轴向依次级联的第一级腔体、至少一个第二级腔体、第三级腔体,各级腔体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级腔体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多芯线缆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板,所述斜面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芯线缆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芯线缆、连接器、中空的腔体和底板,所述多芯线缆接入到所述腔体上;所述腔体包括沿所述多芯线缆轴向依次级联的第一级腔体、至少一个第二级腔体、第三级腔体,各级腔体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级腔体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多芯线缆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板,所述斜面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芯线缆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线缆直接接入到所述腔体上,或者所述多芯线缆通过连接件接入到所述腔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线缆内包含多股子缆,所述子缆为光纤光缆,导电线缆,或光纤光缆与导电线缆的混合线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线缆与腔体之间、各级腔体之间、腔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根张德胜沈爱辉胡明珍张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