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1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所述逃生器本体是由环状可充气环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在逃生器本体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所述环状可充气环是独立的可充气单元,每一个环状可充气环各设有一充气口,还可在所述构成逃生器本体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开设用于依次相互连通的通气孔,使环状可充气环相互连通,所述逃生器本体内还装设有安全带。具有便于存放、使用安全方便,且降落过程中无需逃生者自己控制降落速度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发生紧急情况时自救降落地面进行逃生的高空逃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商厦、写字楼和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但高层建筑物在遇到火灾或类似“9·11”等突发事件时逃生不便,此时人们希望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建筑物外的地面上。目前公知的逃生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所在楼层较低时通过升降的消防云梯救人;二是在地面铺设充气垫,让逃生者直接从高处跳下落到气垫上,但危险性较大,容易受伤;三是各种绳降救生装置,但数结构复杂,下降速度在2米/秒以上,太快,并且在下降过程中需要被救人员主动控制降落速度,一但失控就会迅速跌落到地面上,导致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存放、使用安全方便,且降落过程中无需逃生者自己控制降落速度的高空逃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所述逃生器本体是由环状可充气环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在逃生器本体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所述环状可充气环是独立的可充气单元,每一个环状可充气环各设有一充气口。-->逃生器本体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还可相互连通,在所述构成逃生器本体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开设有用于依次相互连通的通气孔,使环状可充气环相互连通。所述逃生器本体是球形或圆柱形。所述逃生器本体内还装设有安全带。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环状可充气环依次连接成逃生器本体,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在逃生器本体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且环状可充气环可设置成独立的可充气单元,还可使每一环状可充气环依次相互连通,所述逃生器本体可制作成球形或圆柱形,在逃生器本体内还装设有安全带。当高层建筑物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自救降落地面进行逃生时,使用快速充气泵对逃生器本体进行充气,逃生者蹲在逃生器本体的供人逃生的空间内,并系好安全带,借助充气后的逃生器本体所产生浮力,逃生者即可从高层建筑物缓慢降落到地面,从而实现高空逃生自救,不需要使用时,可将逃生器本体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内的空气放掉,便于保存。具有便于存放、使用安全方便,且降落过程中无需逃生者自己控制降落速度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高空逃生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一的逃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一的逃生器本体的外部还装设有防护网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二的逃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图4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二的逃生器本体的外部还装设有防护网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三的逃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图;图8是图7局部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实施例四的逃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所述高空逃生器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因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图3,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所述逃生器本体1是由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所述环状可充气环2是独立的可充气单元,每一个环状可充气环2各设有一充气口4,所述逃生器本体1内还装设有安全带7,环状可充气环2各设有一充气口4可大大提高安全性,由于各环状可充气环2不相连通,当有环状可充气环2发生损坏时,其他环状可充气环2还可继续工作,有效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所述逃生器本体1的外部还套设有一网状防护套6,进一步增强逃生器本体1的牢固性。实施例二,参照图4、图5、图6,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所述逃生器本体1是由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所述构成逃生器本体1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2开设有用于依次相互连通的通气孔5,所述-->逃生器本体1内还装设有安全带7。所述逃生器本体1为球形,该逃生器本体1是由两半球扣合而成,一半球是由一组依次相互连通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另一半球是由依次相互连通另一组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各半球开设有一充气口4,所述逃生器本体1的外部还套设有一网状防护套6,进一步增强两半球连接的牢固性。在独自一人逃生时,先将两半球充满气,逃生者将两半球放在网状防护套6内,并使网状防护套6上的收紧拉绳从上半球开口穿入逃生的空间3内,逃生者进入下半球内,并使两半球合拢,通过拉紧收紧拉绳使两半球紧密连接为一体,逃生者翻滚带动球体滚动到空中,即可从高层建筑物缓慢降落到地面,实现高空逃生自救。实施例三,参照图7、8,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所述逃生器本体1是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所述构成逃生器本体1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2开设有用于依次相互连通的通气孔5,所述逃生器本体1内还装设有安全带7,在逃生器本体1的底部装设有一可充气减震垫8。所述可充气减震垫8的底部还间隔设置有可充气的减震脚9,当逃生器本体1着地时,通过减震脚9、可充气减震垫8能大大降低逃生器本体1与地面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逃生者的人身安全。所述逃生器本体1上部开口还设有由可充气凸体10环绕而成的防护圈11、逃生器本体1还装设有安全带7。实施例四,参照图9,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所述逃生器本体1为圆柱形,该逃生器本体1是由可独立充气的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在逃生器本体1的底部装设有一可充气减震垫8,该充气减震垫8是球缺形,还可以是环状的气环,还可在逃生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多层可充气减震垫8。所述可充气减震垫8的底部还间隔设置有可充气的减震脚9,当逃生器本体1着地时,通过减震脚9、可充气减震垫8能大大降低逃生器本体1与地面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逃生者的人身安全。所述逃生器本体1上部开口还设有由可充气凸体10环绕而成的防护圈11、逃生器本体1还装设有安全带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本体(1)是由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本体(1)是由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该依次连接的环状可充气环(2)在逃生器本体(1)内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可充气环(2)是独立的可充气单元,每一个环状可充气环(2)各设有一充气口(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逃生器本体(1)的每一环状可充气环(2)开设有用于依次相互连通的通气孔(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本体(1)为球形,该逃生器本体(1)是由两半球扣合而成,一半球是由一组依次相互连通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另一半球是由依次相互连通另一组环状可充气环(2)依次连接而成,各半球开设有一充气口(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本体(1)的外部还套设有一网状防护套(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厚街达荣化工乳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