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2024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8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1号空冷机组和2号空冷机组,1号机组空冷塔和1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一联络管道与2号机组空冷塔和2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相连通;1号机组循环水泵和1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二联络管道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和2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机组凝汽器入口的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机组运行背压,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机组出力的目的。其关键技术是将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道将机组之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联络,利用停运机组闲置的空冷塔,提高冷端系统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站节能降耗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空冷技术快速发展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直接空冷机组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主要为环境温度、环境大风、热风回流等),夏季高温时段机组处于高背压运行,能耗高,出力受限。近年来,SCAL型间接空冷技术备受青睐,其以除盐水为热载体,将汽轮机排汽的热负荷转移到环境空气,除盐水量较大(以600MW等级机组为例,循环水流量设计值约在65000t/h左右),受环境影响较为不明显。但数年运行数据表明,部分间冷机组夏季高温时段亦出现运行背压高,机组出力受限,能耗高的现象。部分机组设置了间冷塔散热器喷雾系统,即高温时段将雾化的除盐水喷在散热器表面,利用水汽化吸热降低散热器进气温度;另外没有汽化的水滴依靠空气流动携带进入散热器表面吸热;从而提高散热器换热性能,降低机组运行背压。然而该系统降背压效果有限,但存在存在如下缺点:1)除盐水浪费大,冷却水喷淋到大气中,不能回收,使机组耗水率增大,增加运行成本;2)喷水后冷却空气湿度加大、散热器翅片管表面湿度增加,使空气中的灰尘更容易粘附在散热器翅片管上,造成翅片管赃污程度加大,换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应用于间接空冷
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在对机组原有系统触动相对较小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相应的阀门和管道将两机循环水系统联络,在每年5月至10月环境温度较高,且某台机组停运时,利用该机组闲置的空冷塔,提高冷端系统冷却能力,降低机组运行背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1号间接空冷机组和2号间接空冷机组,每组空冷机组的凝汽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接空冷塔,空冷塔的出口接凝汽器的入口;1号机组空冷塔和1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一联络管道与2号机组空冷塔和2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相连通;1号机组循环水泵和1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二联络管道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和2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相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2号机组空冷塔和2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一电动蝶阀,1号机组空冷塔和1号机组凝汽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二电动蝶阀;第一联络管道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电动蝶阀的入口与2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电动蝶阀的入口与1号机组空冷塔之间的管道上。所述1号机组循环水泵和2号机组循环水泵均设置有三个出口,且三路汇合后分别连接至1号机组空冷塔和2号机组空冷塔的入口;1号机组循环水泵的一个出口设置第三电动蝶阀,2号机组循环水泵的一个出口设置第四电动蝶阀;第二联络管道的一端设置于第三电动蝶阀的入口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之间的管道上,另一端设置于第四电动蝶阀的入口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联络管道上设置有第五电动蝶阀,第二联络官道上设置有第六电动
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两组结构相同的两组空冷机组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联通,设置相应阀门和管道,在每年5月至10月环境温度较高,且某台机组停运时,利用该机组闲置的空冷塔,提高冷端系统冷却能力,在其他参数(机组负荷、环境气温、循环水泵运行方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机组凝汽器入口的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机组运行背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1号空冷机组和2号空冷机组,每组空冷机组的凝汽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接空冷塔,空冷塔的出口接凝汽器的入口;1号机组空冷塔3和1号机组凝汽器1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一联络管道13与2号机组空冷塔4和2号机组凝汽器6之间的管道相连通;1号机组循环水泵2和1号机组空冷塔3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二联络管道14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5和2号机组空冷塔4之间的管道相连通。2号机组空冷塔4和2号机组凝汽器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一电动蝶阀7,1号机组空冷塔3和1号机组凝汽器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二电动蝶阀11;第一联络管道1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电动蝶阀7的入口与2号机组空冷塔4之间的管道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电动蝶阀11的入口与1号机组空冷塔3之间的管道上。1号机组循环水泵2和2号机组循环水泵5均设置有三个出口,且三路汇合后分别连接至1号机组空冷塔
3和2号机组空冷塔4的入口;1号机组循环水泵2的一个出口设置第三电动蝶阀12,2号机组循环水泵5的一个出口设置第四电动蝶阀8;第二联络管道14的一端设置于第三电动蝶阀12的入口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2之间的管道上,另一端设置于第四电动蝶阀8的入口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5之间的管道上。第一联络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五电动蝶阀9,第二联络官道14上设置有第六电动蝶阀10。双机运行时,第五电动蝶阀9和第六电动蝶阀10关闭,第一电动蝶阀7、第三电动蝶阀12、第二电动蝶阀11和第四电动蝶阀8全开,实现机组原有的单元制运行;或者将第一电动蝶阀7、第二电动蝶阀11、第三电动蝶阀12、第四电动蝶阀8、第五电动蝶阀9和第六电动蝶阀10全开,实现机组扩大单元制运行,因机组负荷不同时可实现循环水流量的合理调配,运行方式较为灵活。若1号机组停运,2号机组单机运行时,关闭第二电动蝶阀11和第四电动蝶阀8,打开第五电动蝶阀9和第六电动蝶阀10。将2号机组单泵出口的循环热水引入1号机组的空冷塔冷却后回流至2号机组凝汽器入口管道,降低运行背压。若2号机组停运,1号机组单机运行时,关闭第一电动蝶阀7和第三电动蝶阀12,打开第五电动蝶阀9和第六电动蝶阀10。将1号机组单泵出口的循环热水引入2号机组的空冷塔冷却后回流至1号机组凝汽器入口管道,降低运行背压。本技术的原理:在每年5月至10月环境温度较高,且邻机停运时,将部分凝汽器出口的循环水排至停运机组闲置的空冷塔进行冷却,其余的循环水仍进入本机空冷塔进行冷却,两股出空冷塔的循环冷却水汇合进入运行机组凝汽器,完成一个循环。在其他参数(机组负荷、环境气温、循环水泵运行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进入凝汽器的循环冷却水温降低,机组运行背压相应下降,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机组出力
的目的。以某600MW等级超临界SCAL型间接空冷机组为例,机组负荷440MW,环境温度36.89℃,改造后运行背压下降6kPa。折算单台机组全年平均煤耗下降0.6g/kW·h。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1号间接空冷机组和2号间接空冷机组,每组空冷机组的凝汽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接空冷塔,空冷塔的出口接凝汽器的入口;1号机组空冷塔(3)和1号机组凝汽器(1)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一联络管道(13)与2号机组空冷塔(4)和2号机组凝汽器(6)之间的管道相连通;1号机组循环水泵(2)和1号机组空冷塔(3)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二联络管道(14)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5)和2号机组空冷塔(4)之间的管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1号间接空冷机组和2号间接空冷机组,每组空冷机组的凝汽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接空冷塔,空冷塔的出口接凝汽器的入口;1号机组空冷塔(3)和1号机组凝汽器(1)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一联络管道(13)与2号机组空冷塔(4)和2号机组凝汽器(6)之间的管道相连通;1号机组循环水泵(2)和1号机组空冷塔(3)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二联络管道(14)与2号机组循环水泵(5)和2号机组空冷塔(4)之间的管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邻机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号机组空冷塔(4)和2号机组凝汽器(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一电动蝶阀(7),1号机组空冷塔(3)和1号机组凝汽器(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二电动蝶阀(11);第一联络管道(1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电动蝶阀(7)的入口与2号机组空冷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凯陈胜利李高潮万超荆涛马汀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