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43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键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主键区和设于主键盘区一侧的副键盘区,所述主键盘区包括包含所有字母键的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副键盘区包括与第二键盘区卡接的第三键盘区,以及相对于第二键盘区在所述第三键盘区另一侧卡接的第四键盘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计算机键盘采用第一键盘区、第二键盘区、第三键盘区、第四键盘区的拼接结构,可以将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分开,调大打字员两手之间的距离,减轻打字员双臂肌肉的紧张程度,减缓长时间打字的疲劳,且根据使用需要还可以省去第三键盘区或第四键盘区以减小键盘的尺寸,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
,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键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计算机键盘结构固定,打字时双手在打字,双手置于包含字母键的主键盘区上,两手的位置固定,两臂之间的距离固定,长时间打字手部及腕部肌肉保持紧张的状态,手臂容易酸痛劳累。键盘的尺寸固定,包含主键盘区和光标控制区、数字键区等,尺寸较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计算机键盘,以增加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计算机键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包含所有字母键的主键盘区和设于主键盘区一侧的副键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键盘区包括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副键盘区包括与第二键盘区卡接的第三键盘区,以及相对于第二键盘区在所述第三键盘区另一侧卡接的第四键盘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键盘区与第二键盘区铰接,并在外力驱使下,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可呈张开状或收拢状;于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呈收拢状时,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可因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而固定于一起。进一步的,于所述主键盘区底部设有可对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的转动
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键盘区底部的连接杆,于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弧形槽,还包括设于第二键盘区底部、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的导向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第一键盘区上的插孔,于所述插孔内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第二键盘区上的、并可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的插块,以及设于所述插块上的、可因所述插孔与插块的插接配合而可卡置于所述卡槽内的弹性块。进一步的,所述插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二键盘区内,于所述第二键盘区上滑动穿设有与所述插块固连的拨杆,所述插块可因拨杆的驱使而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进一步的,于所述盘体底面设有多个防滑垫。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计算机键盘,可以调整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之间的间距,以调整打字员两手之间的距离,减轻打字员双臂肌肉的紧张程度,减缓长时间打字引起的疲劳;采用第三键盘区、第四键盘区的拼接结构,根据使用需要省去第三键盘区或第四键盘区以减小计算机键盘的尺寸,便于携带。(2)采用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铰接的结构,可以调整第一键盘区与第二键盘区之间的夹角,打字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键盘结构布置。(3)于所述主键盘区底部设有的导向组件使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的相对转动更为平稳。(4)所述插块和所述插孔的插接配合及弹性块与卡槽的弹性卡接,实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5)所述插块滑动设于第二键盘区上,当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不需要连接时,可将插块隐藏于第二键盘区内,结构美观。(6)设于盘体底面的防滑垫,增大盘体与桌面的摩擦力,防止盘体在打字时移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键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键盘区,2-第二键盘区,3-第三键盘区,4-第四键盘区,5-第一卡接部,501-插孔,502-卡槽,6-第二卡接部,601-插块,602-弹性块,603-拨杆,7-连接杆,701-弧形槽,8-导向杆,9-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键盘,如图1中所示,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主键区和设于主键盘区一侧的副键盘区,所述主键盘区包括包含所有字母键的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所述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副键盘区包括与第二键盘区2卡接的第三键盘区3,以及相对于第二键盘区2在所述第三键盘区3另一侧卡接的第四键盘区4。本技术所述的计算机键盘,可以调整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之间的间距,以调整打字员两手之间的距离,减轻打字员双臂肌肉的紧张程度,减缓长时间打字引起的疲劳;采用第三键盘区3、第四键盘区4的拼接结构,根据使用需要省去第三键盘区3或第四键盘区4以减小计算机键盘的尺寸,便于携带。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键盘区1与第二键盘区2铰接,并因
外力的驱使所述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可呈张开状或收拢状;于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5和第二卡接部6,在所述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呈收拢状时,所述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可因第一卡接部5与第二卡接部6的卡接配合而固定。采用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铰接的结构,可以调整第一键盘区1与第二键盘区2之间的夹角,打字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键盘结构布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于所述主键盘区底部设有可对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的转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键盘区1底部的连接杆7,于所述连接杆7上设有弧形槽701,还包括设于第二键盘区2底部的、并滑动穿设于所述弧形槽701内的导向杆8。所述导向组件使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的相对转动更为平稳。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部5包括设于第一键盘区1上的插孔501,于所述插孔501内形成有卡槽502,在插孔501内设有一个梯形凸起,卡槽502则由该梯形凸起与插孔501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6包括设于第二键盘区2上的、并可与所述插孔501插接配合的插块601,以及设于插块601上的、可因所述插孔501与插块601的插接配合而可卡置于卡槽502内的弹性块602。该弹性块602设于插块601的前端,并与插块601形成有与上文所述的梯形凸起相匹配的梯形凹槽,弹性块602在与梯形凸起抵接时受力变形,并在穿过梯形凸起后恢复变形而卡置于卡槽502内,实现第一键盘区1和第二键盘区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块601滑动设于所述第二键盘区2内,于所述第二键盘区2上滑动穿设有与所述插块601固连的拨杆603,在插块602下方的第二键盘区2上沿插块601的滑动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拨杆603则滑动设于该条形槽内。所述插块601可因拨杆603的驱使而与所述插孔501插接配合。拨动拨杆603,所述插块601可隐藏于第二键盘区2内,结构美观,需要拼接时,拨动拨杆603,插块601滑出便可与插孔501的插接配合,结构美观实用。于所述盘体底面设有多个防滑垫9,增大盘体与桌面的摩擦力,防止盘体在打字时
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键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包含所有字母键的主键盘区和设于主键盘区一侧的副键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键盘区包括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副键盘区包括与第二键盘区卡接的第三键盘区,以及相对于第二键盘区在所述第三键盘区另一侧卡接的第四键盘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键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包含所有字母键的主键盘区和设于主键盘区一侧的副键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键盘区包括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副键盘区包括与第二键盘区卡接的第三键盘区,以及相对于第二键盘区在所述第三键盘区另一侧卡接的第四键盘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盘区与第二键盘区铰接,并在外力驱使下,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可呈张开状或收拢状;于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呈收拢状时,所述第一键盘区和第二键盘区可因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而固定于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键盘,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键盘区底部设有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英葛超李晓祎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