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32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安全防护网、提升机构、升降安全机构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底部承力架、底部脚踏板框架、中部脚踏板框架、底部脚踏板以及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分别整体预制,第一立杆、底部承力架、底部脚踏板框架、第一斜撑、第二立杆、中部脚踏板框架、第二斜撑、第三立杆、第三斜撑、第四立杆、第四斜撑、底部脚踏板、第五立杆以及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连接结构。产品以个体形式进行拼装,各构件均为全钢构件。现场安装时将个构配件按图纸拼装成型即可,施工过程中省却大量人工,拼装简易,同时亦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通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来实现高层建设的目的,高层建筑脚手架的搭设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集团公司在近两年大型高层工程尝试使用了现有提升脚手架产品,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构件工具化程度不高,材料运输困难;(2) 架体搭设需耗费现场周转材料,浪费人力物力,不美观,同时存在安全隐患;(3) 架体升降时部分需人工控制,同步难度高,耗费人力同时无法及时应对紧急状况。鉴于建筑行业和脚手架工程的现状,亟需一款具有构件工具化、预制化、工厂化,操作全智能化、简易化的附着式提升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构件工具化、预制化、工厂化,操作全智能化、简易化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安全防护网、提升机构、升降安全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架体设置在建筑物墙体的前方,所述架体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距离设置的至少两个竖向主框架、位于下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水平桁架以及位于上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架体构架;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底部竖向框架、中部竖向框架以及上部防护架,所述底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一立杆组件、底部承力架、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一斜撑组件,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件,所述中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二立杆组件、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二斜撑组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所述上部防护架包括第三立杆组件和第三斜撑组件,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下端;所述水平桁架包括第四立杆组件、底部横杆组件、第四斜撑组件以及底部脚踏板组件,所述底部横杆组件和所述第四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四立杆组件,所述底部脚踏板连接在所述第四立杆组件上;所述架体构件包括第五立杆组件和上部脚踏板组件,所述上部脚踏板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五立杆组件上;位于左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左侧的第一立杆连接;位于右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底部脚踏板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分别整体预制;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立杆、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三斜撑、所述第四立杆、所述第四斜撑、所述底部脚踏板、所述第五立杆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二立杆、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四立杆、所述底部横杆、所述底部脚踏板、所述第五立杆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耳板,所述耳板预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斜撑以及所述第四斜撑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铰链头,铰链头与连接孔之间和/或两个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位于所述底部承力架和其上方的底部脚踏板框架之间的第一斜撑分别位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内和垂直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位于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之上的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以及所述第三斜撑分别位于垂直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所述第四斜撑位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内。优选的,上下连接的第四立杆和第五立杆的连接节点连接后构成中间立杆,相邻的中间立杆的连接节点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套管A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管A设置有下部连接孔A和上部连接孔A,所述下部连接孔A和所述上部连接孔A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孔A配合的第一立杆上部连接孔,所述下部连接孔A与所述第一立杆上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孔A配合的第二立杆下部连接孔,所述上部连接孔A与所述第二立杆下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套管B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管B设置有下部连接孔B和上部连接孔B,所述下部连接孔B和所述上部连接孔B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孔B配合的第二立杆上部连接孔,所述下部连接孔B与所述第二立杆上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孔B配合的第三立杆下部连接孔,所述上部连接孔B与所述第三立杆下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立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套管C连接所述第五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管C设置有下部连接孔C和上部连接孔A,所述下部连接孔C和所述上部连接孔C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四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孔C配合的第四立杆上部连接孔,所述下部连接孔C与所述第四立杆上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孔C配合的第五立杆下部连接孔,所述上部连接孔C与所述第五立杆下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部脚踏板组件密封所述水平桁架的底部,所述底部脚踏板的后侧边还铰接连接有翻板,所述翻板水平安装并且接触建筑物墙体或向前上方旋转远离所述建筑物墙体。优选的,所述安全防护网包括镀锌钢管组成的安全网框架和钢板支撑的安全网本体,所述安全网框架预设有第一安全网连接孔,所述第一安全网连接孔与预设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二安全网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支座、吊挂梁、电动葫芦、滑轮以及钢丝绳,所述提升支座位于所述架体的后方并且与建筑物墙体相对固定,所述吊挂梁设置在所述底部承力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竖向主框架相对固定,所述电动葫芦悬挂在所述吊挂梁上,所述滑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部承力架上,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向上方延伸并且与所述电动葫芦的链条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向上方延伸并且与所述提升支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安全机构包括导座、升降轨道、防倾覆组件以及防坠落组件,所述导座位于所述架体的后方并且与建筑物墙体相对固定,所述升降轨道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侧导轨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导轨部件以及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距离设置的若干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支撑连接在所述左侧导轨部件和所述右侧导轨部件之间,所述左侧导轨部件的左侧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侧滑槽,所述右侧导轨部件的右侧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滑槽,所述左侧导轨部件的前侧面和所述右侧导轨部件的前侧面分别与所述架体相对固定设置,所述防倾覆组件包括左侧防倾支架、右侧防倾支架、左侧导轮以及右侧导轮,所述左侧防倾支架和所述右侧防倾支架分别与所述导座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导轮设置在所述左侧防倾支架的右侧面,所述右侧导轮设置在所述右侧防倾支架的左侧面,所述左侧导轮上下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左侧滑槽中,所述右侧导轮上下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安全防护网、提升机构、升降安全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架体设置在建筑物墙体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距离设置的至少两个竖向主框架、位于下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水平桁架以及位于上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架体构架;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底部竖向框架、中部竖向框架以及上部防护架,所述底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一立杆组件、底部承力架、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一斜撑组件,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件,所述中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二立杆组件、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二斜撑组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所述上部防护架包括第三立杆组件和第三斜撑组件,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下端;所述水平桁架包括第四立杆组件、底部横杆组件、第四斜撑组件以及底部脚踏板组件,所述底部横杆组件和所述第四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四立杆组件,所述底部脚踏板连接在所述第四立杆组件上;所述架体构件包括第五立杆组件和上部脚踏板组件,所述上部脚踏板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五立杆组件上;位于左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左侧的第一立杆连接;位于右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底部脚踏板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分别整体预制;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立杆、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三斜撑、所述第四立杆、所述第四斜撑、所述底部脚踏板、所述第五立杆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安全防护网、提升机构、升降安全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架体设置在建筑物墙体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距离设置的至少两个竖向主框架、位于下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水平桁架以及位于上方并且连接在相邻的竖向主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架体构架;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底部竖向框架、中部竖向框架以及上部防护架,所述底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一立杆组件、底部承力架、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一斜撑组件,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件,所述中部竖向框架包括第二立杆组件、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以及第二斜撑组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所述上部防护架包括第三立杆组件和第三斜撑组件,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下端,所述第二立杆组件的上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组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三斜撑组件的下端;所述水平桁架包括第四立杆组件、底部横杆组件、第四斜撑组件以及底部脚踏板组件,所述底部横杆组件和所述第四斜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所述第四立杆组件,所述底部脚踏板连接在所述第四立杆组件上;所述架体构件包括第五立杆组件和上部脚踏板组件,所述上部脚踏板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五立杆组件上;位于左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左侧的第一立杆连接;位于右端的所述底部横杆和所述底部脚踏板还分别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底部脚踏板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分别整体预制;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立杆、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三斜撑、所述第四立杆、所述第四斜撑、所述底部脚踏板、所述第五立杆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底部承力架、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二立杆、所述中部脚踏板框架、所述第三立杆、所述第四立杆、所述底部横杆、所述底部脚踏板、所述第五立杆以及所述上部脚踏板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耳板,所述耳板预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三斜撑以及所述第四斜撑中的多个的各个连接节点分别预设有铰链头,铰链头与连接孔之间和/或两个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部承力架和其上方的底部脚踏板框架之间的第一斜撑分别位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内和垂直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位于所述底部脚踏板框架之上的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以及所述第三斜撑分别位于垂直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所述第四斜撑位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上下连接的第四立杆和第五立杆的连接节点连接后构成中间立杆,相邻的中间立杆的连接节点位于不同的水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套管A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管A设置有下部连接孔A和上部连接孔A,所述下部连接孔A和所述上部连接孔A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孔A配合的第一立杆上部连接孔,所述下部连接孔A与所述第一立杆上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孔A配合的第二立杆下部连接孔,所述上部连接孔A与所述第二立杆下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通过连接套管B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管B设置有下部连接孔B和上部连接孔B,所述下部连接孔B和所述上部连接孔B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孔B配合的第二立杆上部连接孔,所述下部连接孔B与所述第二立杆上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孔B配合的第三立杆下部连接孔,所述上部连接孔B与所述第三立杆下部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中孙朋松李国建王国佐王胤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