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097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5 20:14
在PUCCH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被频分复用的情况下,减少该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户终端将PUCCH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并发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从无线基站接收限制资源区域信息,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信息表示除配置所述PUCCH的频率资源区域的相邻区域以外的限制资源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选择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距离相对近的情况下,从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中选择所述终端间发现用信号的配置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终端间信号发送接收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LTE(长期演进)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在该LTE或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 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4G等)中,还研究支持在终端间没有无线基站介入地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信号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非专利文献2)。在该终端间信号发送接收中,包含用户终端之间没有无线基站介入地发现其他的用户终端的终端间发现(D2D发现(D2D discovery))、被发现的用户终端之间没有无线基站介入地与其他的用户终端对数据等通信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终端间通信(D2D通信(D2D communication))等。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6.814“E-UTRA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非专利文献2:“Key drivers for LTE success:Services Evolution”,2011年9月,3GPP,互联网URL:http://www.3gpp.org/ftp/Information/presentations/presentations_2011/2011_09_L TE_Asia/2011_LTE-Asia_3GPP_Service_evolution.pdf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进行终端间发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想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在相同的子帧中被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在此,终端间发现用信号(也称为发现信号:Discovery Signal、D2D发现信号、DS等)是用于没有无线基站介入地使其他的用户终端发现本终端的信号。但是,在PUCCH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被频分复用的情况下,存在该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带内发射(in-band emission))增大的顾虑。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PUCCH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被频分复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该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用户终端是,将上行控制信道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并发送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从无线基站接收限制资源区域信息,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信息表示除配置有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频率资源区域的相邻区域以外的限制资源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选择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距离相对近的情况下,从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中选择所述终端间发现用信号的配置资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PUCCH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被频分复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该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PUCCH和发现信号的频分复用的说明图。图2是带内泄漏的说明图。图3是发现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式2.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式2.2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式2.3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详细结构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详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发现信号的频分复用的说明图。发现信号(也称为D2D信号、D2D发现信号、DS等)是用于没有无线基站介入地使其他的用户终端发现本终端的终端间发现用信号,可以包含本终端的识别信息等。此外,PUCCH被配置在带域内的一部分频率资源区域(以下,称为PUCCH区域)内。在此,带域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中是指上行带域(上行band),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中是指用于上行子帧的带域(band)。以下,将例示PUCCH区域设置在带域的两端区域的情况,但不限于此。PUCCH区域只要是带域内的一部分频率资源区域,则可以任意设置。如图1所示,PUCCH区域不仅配置在从用户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信号(例如,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发送期间,还配置在周期性的发现信号的发送期间(以下,称为D2D期间)。这是因为为了将在D2D期间被发送的下行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或信道质量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没有延迟地反馈给无线基站,在D2D期间也需要分配PUCCH。另外,D2D期间例如由多个子帧构成。这样,设想发现信号在D2D期间配置在除PUCCH区域以外的资源区域(D2D区域)内的无线资源中,且与PUCCH频分复用。另外,在D2D区域内配置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以下,称为配置资源)例如是至少一个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或PRB对等。该配置资源可以由用户终端自主地选择(类型1(Type-1)、冲突型),也可以从无
线基站被通知给用户终端(类型2(Type-2)、非冲突型)。图2是带内泄漏的说明图。另外,在图2中,假设使用资源块作为配置资源的单位,但不限于此。如图2A所示,带内泄漏是指,从配置了期望信号的资源块(分配的RB(Allocated RB))对于在频率方向上接近的其他资源块(未分配的RB(Non-allocated RB))的干扰。带内泄漏引起的干扰量根据从配置了期望信号的资源块的频率距离(偏移量、资源块数量)的函数来决定。如图2B所示,频率与配置了期望信号的资源块越近的资源块,干扰量越会增大。图3是发现信号引起的对于PUCCH的干扰(带内泄漏)的说明图。在图3A中,假设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1-3位于无线基站(eNB:eNodeB)形成的小区内,无线基站的附近(小区的中央部(以下,称为小区中央部))的用户终端1发送发现信号,小区的端部(以下,称为小区端部)的用户终端2发送对于无线基站的PUCCH。在图3A中,来自用户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户终端,将上行控制信道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并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从无线基站接收限制资源区域信息,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信息表示除配置有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频率资源区域的相邻区域以外的限制资源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选择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距离相对近的情况下,从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中选择所述终端间发现用信号的配置资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30 JP 2014-0160641.一种用户终端,将上行控制信道和终端间发现用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并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从无线基站接收限制资源区域信息,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信息表示除配置有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频率资源区域的相邻区域以外的限制资源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选择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距离相对近的情况下,从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中选择所述终端间发现用信号的配置资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距离相对远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从由所述限制资源区域和所述相邻区域构成的资源区域中选择所述终端间发现用信号的配置资源。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使用广播信息、下行控制信道以及高层信令的其中一个,接收所述限制资源区域信息。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基于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距离。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基于根据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算出的路径损耗与预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距离。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使用广播信息、下行控制信道以及高层信令的其中一个,接收所述预定的阈值。7.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6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浩树赵群曾勇波张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