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雨利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93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高层建筑逃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层建筑逃生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后侧壁内固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弹性逃生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安全、快速、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人员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逃生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都市中,很多人生活和工作在高层建筑之中,当火灾或地震等危险发生时,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从安全通道逃生,更多数情况是被困在高层。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针对高层逃生的新的技术方案,例如CN200420026186.X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失火逃生装置,它设有支架和卷扬机,卷扬机上的钢索通过设在支架上的滑轮组垂到窗外,在钢索的下端部设有吊钩,它还设有可装在钢索上的降落器;降落器设有一个安全带,与安全带固定连接一个和钢索能快速连接的自锁机构;自锁机构设有两块夹板,两块夹板上的一边通过活动铰链连接,两块夹板的另一边设有自扣装置,在其中一块夹板内表面上铰接有一根两端伸出夹板的操纵杆,在操纵杆铰接轴一侧装有活动压紧轮,在操纵杆下方设有装在夹板上的导向轮A和导向轮B,在操纵杆上方设有装在夹板上的与活动压紧轮配合的固定磨擦轮,操纵杆铰接轴另一侧伸出夹板的部分与安全带连接。这样的逃生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体积庞大,平时存放需要的场地较大,不适于长时间存放在高层建筑之中,缺乏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高层建筑逃生装置。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后侧壁内固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弹性逃生袋。本技术所述箱体前侧壁一侧与箱体活动连接形成门。所述连接杆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保险钢索。沿支撑环设置钢索,所述钢索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后侧壁的固定栓。所述逃生袋下端设置的连接勾。本技术可用于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安全、快速、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人员广的优点,并且安装简单、维护方便、可用于不同高度的楼层的特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层建筑发生危险时,对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箱体后侧壁1内固定连接杆2,连接杆2活动连接支撑环3,支撑环3固定弹性逃生袋4;箱体前侧壁5一侧与箱体活动连接形成门,方便安装和维修。将本技术箱体后侧壁通过固定栓固定在高层建筑各层窗台下侧墙体上,遇到紧急状态时将弹性逃生袋从箱体内取出沿连接杆从窗户向楼外翻出,人可以跳入逃生袋并用四肢撑开逃生袋,利用逃生袋的回弹力与四肢产生的摩擦力来克服重力,使人体缓慢下降。为增加本技术的安全系数,可以在连接杆上固定一固定环,固定环连接保险钢索,人在跳入逃生袋的同时可以握紧保险钢索以控制下滑速度;并且沿支撑环设置钢索,并将钢索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后侧壁的固定栓,这样可以避免因连接杆与箱体发生断裂等情况而发生的危险。如果楼层过高,各层的逃生袋可以连接使用,在使用时各层的逃生袋同时放置于窗外,可以通过逃生袋下端设置的连接勾连接。如果箱体过高,不利于老人或儿童攀沿,可以在箱体内可以设置活动踏板,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放下,作为台阶利于攀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后侧壁内固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弹性逃生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后侧壁内固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弹性逃生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前侧壁一侧与箱体活动连接形成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逃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雨利
申请(专利权)人:杨雨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