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544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2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它包括由前端坝壁(1),后端坝壁(2)以及底部坝基础(3)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6),所述滤板(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该过滤坝具有水坝和生物反应器的双重功能,在过滤和反冲洗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设备,全靠上、下游水位差自动控制。该过滤坝通过坝体内滤料的生物净化、过滤、吸附等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领域,进一步是指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
技术介绍
在河道治理原水水体交换净化工程中,为了控制水位,经常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水位控制坝。目前,广泛使用的水位控制坝包括以下几种:(1)橡胶坝:橡胶坝是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工艺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水工构筑物,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与合成橡胶构成,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枯水期充水后形成挡水坝体,使河流保持一定的水深,维持河道生态平衡。洪水期排掉橡胶坝内的水,消除坝体挡水作用,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在工程应用中,橡胶坝具有投资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抗震能力强;运行简便仅为充水、充气;坝体开关灵活,不影响泄洪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水面漂浮物多时对坝体有影响;景观效果差;无过滤功能等缺点。(2)翻板坝:水力自控翻板坝闸门是利用水力和闸门重量平衡的原理,增设阻尼反馈系统来达到闸门随上游水位升高而逐渐开启泄流;上游水位下降,而逐渐回关蓄水,使上游水位始终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即上游正常水位)。在工程应用中,翻板坝具有投资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自动启闭,运行时稳定性良好;坝体开关灵活可控制,不影响泄洪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景观
效果差,无过滤功能等缺点。(3)潜水坝:潜水坝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坝体位于常水位之下,坝底与基底之间留有透水孔流出,水中动物也可以通过透水孔出入,在枯水期坝外的水可以通过透水孔进入补充坝内水体。在工程应用中,潜水坝具有投资成本低,对泻洪影响小,不影响水体交换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无过滤功能的缺点。(4)木桩坝:木桩坝可采用天然材料,尤其是可以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和其他一些木质材料为主要坝体材料。在工程应用中,木桩坝存在投资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运行稳定性好;无动力设施,无能耗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无过滤功能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设计的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不仅起到自动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可以自动控制治理水系与其它水系的水体交换,同时可以提高治理水系水体的流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地点筑坝。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以及底部坝基础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所述滤板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
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页岩滤料层、粗石英砂滤料层、上层双向滤头盖板、顶层细格栅和顶层粗格栅。优选方案,所述滤板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滤板上钻有20mm-25mm的孔,孔间距为50mm-60mm。优选方案,所述集水室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和出水口粗格栅。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细格栅的间隙为3mm-5mm,所述出水口粗格栅的间隙为8mm-12mm。优选方案,所述承托层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页岩滤料层选用粒径为16~25mm页岩颗粒,厚度为300-400mm;所述粗石英砂滤料层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所述上层双向滤头盖板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20mm,钢板上钻有孔,孔间距为150-200mm,孔内紧固双滤头;所述顶层细格栅的间隙为3mm-5mm;所述顶层粗格栅的间隙为10mm-12mm。优选方案,所述顶层粗格栅与前端坝壁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所述一种应用于河道治理的水位自动在过滤坝,在运行时,当上游河道最高水位H.W.L高于下游河道最低水位[L.W.L]'进行过滤;当下游河道最高水位[H.W.L]'河道最低水位L.W.L时进行反冲洗。本技术和传统的坝体相比较的优势为:具有水坝和生物反应器的双重功能。①在过滤和反冲洗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设备,全靠上、下游水位差自控控制。②通过水坝体内滤料的生物净化、过滤、吸附等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在图中1-前端坝壁;2-后端坝壁;3-底部坝基础;4-集水室;4-1-出水口细格栅;4-2-出水口粗格栅;5-隔板;6-滤板;6-1-承托层;6-2-页岩滤料层;6-3-粗石英砂滤料层;6-4-上层双向滤头盖板;7-顶层细格栅;8-顶层粗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筑坝。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1,后端坝壁2以及底部坝基础3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6,所述滤板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两块隔板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三个过滤室;每个过滤室从下往上依次均设置有承托层6-1、页岩滤料层6-2、粗石英砂滤料层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6-4、顶层细格栅7和顶层粗格栅8。所述集水室4底部的坝基础3,上面设置滤板6,滤板厚度为8mm,滤板上钻有20mm孔,孔间距为60mm。集水室4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4-1和出水口粗格栅4-2,细格栅间隙为3mm,粗格栅间隙为10mm。粗、细格栅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河底部的下沉大、小漂浮物。集水室4上面设置的滤板6和坝腔内的2块隔板5焊接形成过滤室,分隔竖钢板的厚度为10mm。所述过滤室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承托层6-1,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300mm。承托层主要功能是支撑上面的滤料层。页岩滤料层6-2,选用粒径为16~25mm页岩颗粒,厚度为400mm。页岩滤料层的主要功能是去除被污染河道中的氮(N)和磷(P)及有机物。粗石英砂滤料层6-3,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400mm。粗石英砂滤料层的主要功能是截除悬浮颗粒,起过滤和生物反应作用。上层双向滤头盖板6-4,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mm,钢板上钻有33mm孔,孔间距为150mm,孔内紧固双向滤头,双向滤头规格为×H=80×140mm。上层双向滤头盖板的主要功能为过滤和反冲洗时防止滤料流失。顶层细格栅7,间隙为3mm。顶层粗格栅8,间隙为10mm。顶层粗格栅8与前端坝壁1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顶层粗、细格栅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河面上的大、小悬浮物。所述一种应用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运行时,当上游河道最高水位H.W.L高于下游河道最低水位[L.W.L]'进行过滤;当下游河道最高水位[H.W.L]'于上游最低水位L.W.L时进行反冲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1),后端坝壁(2)以及底部坝基础(3)所组成的坝腔,其特征是,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6),所述滤板(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6‑1)、页岩滤料层(6‑2)、粗石英砂滤料层(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6‑4)、顶层细格栅(7)和顶层粗格栅(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1),后端坝壁(2)以及底部坝基础(3)所组成的坝腔,其特征是,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6),所述滤板(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6-1)、页岩滤料层(6-2)、粗石英砂滤料层(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6-4)、顶层细格栅(7)和顶层粗格栅(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其特征是,所述滤板(6)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滤板(6)上钻有20mm-25mm的孔,孔间距为50mm-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其特征是,所述集水室(4)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4-1)和出水口粗格栅(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建军钟儒波胡志鑫唐传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