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树槐专利>正文

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30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特别是从高处降落物体(含人体)用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其整体结构为一内部具有液体阻尼机构且其绳架绕满绳索的绞盘,外观除吊环(9)外为一旋转体。当绳索因物体重力牵引伸展使绳索架旋转时,其内部的液体阻尼机构便产生一大小相等的反向阻尼力距,使绳架不能加速度旋转,从而实现缓降。(*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A部,是从高处降落物体(含人体)用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在本技术之前,有美国人贝克专利技术的“网状软槽”,刊登于黑龙江日报社一九八七年十月九日出版的《生活报》第三版,该“网状软槽”使用方便,适用于消防人员。其缺点是存放不便,占用空间较大,使用范围较窄。当前国内外用于消防降物、救人,大多攀绳索降落,这并非所有人能够使用,尤其是老、弱、幼、童攀绳更难。还有的救人用消防梯子,而梯子的高度又受到一定限制,当多层高楼失火,以梯子救人难以伸到楼的高层,降物空投又易摔损。自直升飞机从低空降物,有的是空投,也易摔碎,从低空降人,有的用软梯,这又较慢。本技术目的是设计一种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其整体结构为一芯部具有液体阻尼机构,且其绳架绕有绳索绳端带有对外连接件的绞盘,其外观除吊环外为一旋转体。该缓降器由壳体(8)、芯轴(2)、外套(1)、活块(4)、弹簧(5)、楔块(13)、绳架(7)及绳索(25)等组成。其-->特征是:整体核心部位是由外套(1)及芯轴(2)配合组成的,具有支腔A、注满有一定粘度的液体并被楔块(13)及在支腔A中滑动的活块(4)间隔的环形腔B-C;在外套(1)及芯轴(2)组成的环形腔B-C中具有楔块(13),该楔块(13)固定于外套(1),且其与芯轴(2)相接触的表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外套(1)的内孔表面(17)一次加工成形;外套(1)固定有绕有绳索(25)的绳架(7)及固绳钉(27),且其外圆表面加工有拆卸螺孔(21),该螺孔(21)由螺钉(22)密封;芯轴(2)与壳体(8)连为一体,且沿其径向制有方通孔(18),以形成支腔A;在其端部安装有调节手柄(11),并制有由螺钉(3)密封的注液孔,在其外圆表面加工有环形密封槽(28),在该环形密封槽(28)内装有○形密封圈(6);活块(4)装于芯轴(2)的方通孔(18)中且为精密的动配合,其上端(20)有圆弧面(30)与环形腔B-C的外圆环面浮动接触,其下端(24)的底面(19)以大孔导通上端(20)的一侧面(15),使支腔A与腔B-C连通,又由小孔(23)导通另一侧面(16);弹簧(5)安装在活块(4)的下端放入芯轴(2)的方通孔(18)中。活块(4)在压缩行程只有弹簧(5)的支撑力和较小的液压载荷,因此活块(4)与楔块(13)之间的接触面可设计得使其接触压力角大于38度,但为安全起见,应小于45度。该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的阻尼作用是这样实现的:当绳索(25)-->带动外套(1)相对于芯轴(2)逆时针转动,而楔块(13)处在环形腔B-C的腔B时,楔块(13)推动其前腔的液体前进而产生压力,此压力经支腔A施加于楔块(13)后面的活块(4)的底面(19),压迫该活块(4)紧压在环形B-C的外圆表面,从而封堵了环形腔B-C,此时,楔块(13)前腔内及A、C腔内的液体形成高压,楔块(13)后腔内呈低压,高压液体只能从楔块(13)后的活块(4)的小孔(23)(含配合间隙)中通过而回到楔块(13)的后腔;当楔块(13)压缩并越过其前面的活块(4)、进入环形腔B-C的腔C时,上述过程又在腔C中重复出现。外来功被高压液体通过厚壁小孔(23)所消耗而抵消,因此,和绳架(7)连为一体的外套(1)不相对于与壳体(8)连为一体的心轴(2)作加速转动,从而实现了缓降。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是这样用的:用前,在绳架(7)上绕有足够长的绳索(25),使用时,先将吊环(9)系于高处的支承物,再将绳索(25)一端系于降落物体(含人体、要系牢),此时降落物体即可悬空下降。下降物或人体解脱后,绕回绳索可再次下降。或者将绳索(25)一端系于高处支承物,将降落物体(含人体)系于吊环(9)也可使物体降落。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显著进步:1.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如用于十层楼降物(含人)的缓降器,其外廓约为外圆130毫米,厚约为45毫-->米,如全部为金属件,其重约为1公斤;2.存放保管,使用方便。该器可存放于室内任何地方,在飞机内占空间很小,具有重要意义;3.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消防人员抢救,高楼居民也可用来救生降物,也可用于直升飞机空降物品,军民皆可使用。该缓降器对社会具有积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缓降器图2沿E-E剖视图;图2为缓降器图1的F-F局部剖视图;图3为外套(1)图4沿B-B剖视图;图4为外套(1)图3沿A-A剖视图;图5为活块(4)图6沿D-D剖视图;图6为活块(4)图5沿C-C剖视图;图7为缓降器使用示意图。其他实施例:1.若单用于居民,将缓降器制成不设有调节手柄(11),其厚壁小孔(23)也可在楔块(13)上;2.若用于消防人员降速范围较大时,可将调节手柄(11)设计为控制多个活块(4);3.若降落较重物体,可设计多个循环腔B-C及相应数量的活块(4)及楔块(13);-->4.若为工作需要绳索较长时,可在壳体(8)上另加排绳器件;5.为了操作安全及壳体(8)内零件清洁,可将壳体(8)制成封闭式;6.外套(1)可以制成组合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特别是从高处降落物体(含人体)用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是由壳体(8)、芯轴(2)、外套(1)、活块(4)、弹簧(5)、楔块(13)、绳架(7)及绳索(25)等所组成。其特征是:整体核心部位是由外套(1)及芯轴(2)配合成的、具有支腔A、注满有一定粘度的液体、被楔块(13)及在支腔A中的滑动活块(4)所间隔的环形腔B-C。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特别是从高处降落物体(含人体)用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是由壳体(8)、芯轴(2)、外套(1)、活块(4)、弹簧(5)、楔块(13)、绳架(7)及绳索(25)等所组成。其特征是:整体核心部位是由外套(1)及芯轴(2)配合成的、具有支腔A、注满有一定粘度的液体、被楔块(13)及在支腔A中的滑动活块(4)所间隔的环形腔B-C。2、根据权利要求1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其特征是:在外套(1)及芯轴(2)组成的环形腔B-C中具有楔块(13),该楔块(13)固定于外套(1),且其与芯轴(2)相接触的表面为园弧面与外套(1)的内孔表面(17)一次加工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重力液体阻尼缓降器,其特征是:外套(1)固定有绳架(7)及固绳螺钉(27),且其外圆表面加工有拆卸螺孔(21),该螺孔由螺钉(22)密封。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槐
申请(专利权)人:王树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