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821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尤其是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它采用34寸18针双面罗纹机织造;其中第一路喂纱为亚麻涤纶混纺纱,第二路喂纱为长绒棉;所述亚麻涤纶混纺纱为亚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纺得到的混纺纱,其中聚酯纤维包括纤维长度超过10厘米的涤纶长纤维和纤维长度小于5厘米的涤纶短纤维,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重量比为2: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引入长短涤纶纤维和亚麻混纺并通过涤纶短纤维有效的与纤维较短且不均匀的亚麻进行交捻,使得针织面料同时具备抗起皱和吸汗透气的特性,另外通过在第二路喂纱中喂入长绒棉,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保证了针织面料的抗起皱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尤其是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公知的,涤纶(聚酯纤维)防皱能力极佳,但是不防潮不吸汗,一般作为廉价面料,亚麻吸汗且透气轻便,一般作为高档面料,两者由于纤维的细度、弹性、伸长、卷曲等方面性质差异,常规混纺效果一般。故针织面料中的罗纹布一般采用涤纱(短纤维涤纶)和棉纱交织。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彩点罗纹布,申请号:201320360579.3,申请日:2013-06-21,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均为3个线圈纵行和2个线圈横列,正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不排针;正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2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正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排针,其2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排针,其2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2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不排针;其中第1路喂纱为32英支涤纱单纱喂入,第2路喂纱为32英支涤棉段染纱。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不足:32英支涤棉段染纱为罗纹布增加了彩色斑点,但是减弱了防皱性能,另外涤纱本身也有一定程度减弱了防皱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起皱针织面料。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采用34寸18针双面罗纹机织造;其正面由正面花型循环组成,背面由背面花型循环组成,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均为三个线圈纵行和两个线圈横列,其中:正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不排针;正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正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不排针;其中第一路喂纱为亚麻涤纶混纺纱,第二路喂纱为长绒棉;所述亚麻涤纶混纺纱为亚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纺得到的混纺纱,所述的亚麻纤维、聚酯纤维呈螺旋状交捻成混纺纱,所述的混纺纱整体呈波浪状且由大直径
弧形段和小直径弧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其中聚酯纤维包括纤维长度超过10厘米的涤纶长纤维和纤维长度小于5厘米的涤纶短纤维,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重量比为2:1,其作用是通过涤纶短纤维有效与较短纤维长度的亚麻纤维充分交捻成型,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区别仅在于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亚麻纤维采用高支亚麻纤维,其作用是增强交捻成型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亚麻纤维、聚酯纤维和长绒棉在针织面料中所占重量比为6%、48%和4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引入长短涤纶纤维和亚麻混纺并通过涤纶短纤维有效的与纤维较短且不均匀的亚麻进行交捻,使得针织面料同时具备抗起皱和吸汗透气的特性,另外通过在第二路喂纱中喂入长绒棉,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弹性,保证了针织面料的抗起皱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排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角排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混纺纱的截面图。图中“|”表示排针;“○”表示不排针,“∧”表示下三角集圈;“∨”表示上三角集圈。图中,1、不排针;2、排针;3、正面花型循环;4、背面花型循环;5、聚酯纤维;6、亚麻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采用34寸18针双面罗纹机织造;其正面由正面花型循环3组成,背面由背面花型循环4组成,正面花型循环3和背面花型循环4均为三个线圈纵行和两个线圈横列,其中:正面花型循环3第一线圈纵向不排针1;正面花型循环3第二线圈纵向排针2,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正面花型循环3第三线圈纵向排针2,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4第一线圈纵向排针2,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4第二线圈纵向排针2,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4第三线圈纵向不排针1;其中第一路喂纱为亚麻涤纶混纺纱,第二路喂纱为长绒棉,其正面花型循环3和背面花型循环4可在横向、纵向无限重复延伸,其正面为针盘排针2,背面为针筒排针2。所述亚麻涤纶混纺纱为亚麻纤维6与聚酯纤维5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纺得到的混纺纱,所述的亚麻纤维6、聚酯纤维5呈螺旋状交捻成混纺纱,所述的混纺纱整体呈波浪状且
由大直径弧形段和小直径弧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其中聚酯纤维5包括纤维长度超过10厘米的涤纶长纤维和纤维长度小于5厘米的涤纶短纤维,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重量比为2:1,其作用是通过涤纶短纤维有效与较短纤维长度的亚麻纤维6充分交捻成型,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区别仅在于长度。所述亚麻纤维6采用高支亚麻纤维,其作用是增强交捻成型的效果。所述亚麻纤维6、聚酯纤维5和长绒棉在针织面料中所占重量比为6%、48%和46%。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采用34寸18针双面罗纹机织造;其正面由正面花型循环组成,背面由背面花型循环组成,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均为三个线圈纵行和两个线圈横列,其中:正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不排针;正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正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不排针;其中第一路喂纱为亚麻涤纶混纺纱,第二路喂纱为长绒棉;所述亚麻涤纶混纺纱为亚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纺得到的混纺纱,所述的亚麻纤维、聚酯纤维呈螺旋状交捻成混纺纱,所述的混纺纱整体呈波浪状且由大直径弧形段和小直径弧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其中聚酯纤维包括纤维长度超过10厘米的涤纶长纤维和纤维长度小于5厘米的涤纶短纤维,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重量比为2:1,所述涤纶长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的区别仅在于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材料抗起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采用34寸18针双面罗纹机织造;其正面由正面花型循环组成,背面由背面花型循环组成,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均为三个线圈纵行和两个线圈横列,其中:正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不排针;正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正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一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二线圈纵向排针,其两路结构单元皆为成圈;背面花型循环第三线圈纵向不排针;其中第一路喂纱为亚麻涤纶混纺纱,第二路喂纱为长绒棉;所述亚麻涤纶混纺纱为亚麻纤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舒肤特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