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万能式断路器的一种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属于低压电器领域。
技术介绍
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是万能式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的电接触装置,供用户控制断路器内部各器件所用,其结构的可靠性、方便性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现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中包括众多的用于实现导线与导电片之间的电连接的接线结构,其中大多采用螺钉固定接线方式,采用有螺钉结构,用户需要事先将指定位置的螺钉松开,再将外接电线插入后进行紧固,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外露的螺钉之间还需空出安全爬电距离,须占用宝贵的装置空间,此外,螺钉的外露存在人员触电、电气爬电间距小等安全隐患,且外漏螺钉极易氧化变色,造成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况且,目前已有的这些接线结构正面临这样的技术矛盾要求,一方面是由断路器的智能化带来的接线结构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是由断路器的小型化带来的接触组装置的尺寸要求不断缩小。因此,带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不仅影响产品的操作方便和安全性能,而且还妨碍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不仅方便用户使用,也节约资源,更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接触组单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组单体(1)包括壳座(11)以及安装在其壳座(11)内的多个免螺钉触点组件(12);每个免螺钉触点组件(12)包括一个导电片(12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导电片(121)上的至少一个簧片(122);簧片(122)一端与导电片(1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可移动的运动端(1220),簧片(122)的运动端(1220)通过簧片(122)的弹力对外接导线压接实现外接导线与免螺钉触点组件(12)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接触组单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组单体(1)包括壳座(11)以及安装在其壳座(11)内的多个免螺钉触点组件(12);每个免螺钉触点组件(12)包括一个导电片(12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导电片(121)上的至少一个簧片(122);簧片(122)一端与导电片(1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可移动的运动端(1220),簧片(122)的运动端(1220)通过簧片(122)的弹力对外接导线压接实现外接导线与免螺钉触点组件(12)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片(122)的运动端(1220)设置有窗孔,导电片(121)的端部设置有接线端头(1211),所述的窗孔套装在接线端头(1211)上,接线端头(1211)两侧壁分别可与窗孔形成接线间隙(1222)和活动间隙(1223),外接导线被压接在运动端(1220)与导电片(121)的接线端头(1211)之间的接线间隙(12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免螺钉触点组件(12)包括一个导电片(121)以及两个簧片(122),导电片(121)的一端设有两个接线端头(1211)与两个簧片(122)组成两个连通的导电连接触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1)的端部设置有接线端头(1211),接线端头(1211)上固定有多个互相配合的簧片,外接导线被压接在多个簧片的运动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螺钉的二次回路接触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片(122)一端的固定端(1224)与导电片(121)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簧片(122)环绕弯折后另一端的运动端(1220)通过窗孔套在导电片(121)端部的接线端头(1211)上,窗孔与导电片(121)一端的另一侧侧壁之间形成接线间隙(1222);当簧片(122)的固定端(1224)与运动端(1220)之间的支撑段(1221)受接线操作力驱动时,接线间隙(1222)在簧片(122)与接线端头(1211)之间形成;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颖杰,王文涛,代朝旭,黄忠尧,王克明,蒋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