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义伦专利>正文

一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572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22:28
一种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非空转锁或空转锁,设置有与钥匙接触的能多方向移动的防技术开启弹子或/和单方向移动的非防技术开启弹子,因此,难以确定所述弹子上的拨台或拨槽在钥匙孔或弹子槽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解决了现已知锁存在技术开锁,互开率高的问题,是对技术开锁的终结;或设置了可实现不同开锁权限A钥匙、B钥匙的解锁或解锁权的终止的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或设置有加强和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使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隐藏于锁内来进一步防技术开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门、交通工具、保险柜等防盗领域及手铐等用,属于锁具
背景情况已知的所述锁中,存在以下的不足:1、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包括叶片弹子都是由弹子一端头或弹子上的卡台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弹子移动方向和弹力方向一致,可确知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钥匙孔移动的方向及移动的距离,同时,钥匙与弹子接触下,所述弹子仍可向弹簧施力的方向移动,这就为非配合钥匙,开锁工具提供了技术开锁,及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从闭锁到解锁状态移动的距离小,是已知锁的密容量低,防技术开锁差的主要原因。2、已知的空转锁在安全性上有了提高,但已知空转锁都无法配置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来解锁,不能满足人们因装修房屋或钥匙丢失等发生后,轻松的用第二把钥匙解锁自动终止使用中第一把钥匙的开锁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及安全留下隐患。3、已知非空转锁配置有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钥匙,因是非空转锁,防技术和破坏开锁差,所述的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极小,而且在钥匙特定的端口上,这就为装修人员轻松的将装修用的A钥匙复制为锁主人使用的B钥匙,而盗窃锁主人的财产。4、已知锁的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都在未遮挡的钥匙孔中,而未隐藏于锁内,这就为技术开锁或破坏开锁提供了方便。5、已知锁的所述弹子与钥匙接触解锁的方法都是由锁上的所述弹子同时与钥匙接触来解锁就存在用非配套钥匙一次性轻松技术开锁问题,而不是采用钥匙首先使部分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在锁芯转动一角度后,才使所述锁上的另一部分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使所述锁上的另一部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才从非钥匙孔进入到被锁盖遮挡的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经钥匙两次解锁才完成开锁,以阻止技术开锁。6、已知锁尤其是空转锁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上设置的凹槽形状都是V形凹槽,由V形凹槽与锁上的控制锁芯转动的锁销上的V形底边接触的方式解锁,由于V形凹槽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大于锁销的V形底边上的底,这就使开锁钥匙的形状存在一定差异的范围内都可将锁销上的V形底边上宽很窄的底进入宽度大的V形凹槽的凹槽口中来解锁,这就是目前已知锁上采用V形凹槽的弹子存在密容量低,互开率高,防技术开锁差的主要问题。7、已知锁都是单一的设置为非空转锁或空转锁,使各种锁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如能实现既具有非空转锁的功能又具有空转锁的功能的锁中锁,需通过两次及以上数数钥匙解锁才能完成开锁,就必然克服现有一次性解锁存在的问题。8、已知锁上配置的钥匙,不能使所述弹子双向移动,不能使所述弹子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边在精准对齐下解锁。8、已知锁采用以铜材为主的锁体和锁芯,锁的防破坏差,导致用工具将锁体破坏来开门,如能将锁盖及连接有破坏的不锈钢之类的材质的加强板与锁体连在一起就可解决锁的防破坏和防技术开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已知锁存在的所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完美锁。所述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锁,有锁芯的锁又包括有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转锁或不能转动的非空转锁;所述锁的解锁包括由钥匙一次解锁或钥匙两次解锁;所述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形状有弯曲形的或非弯曲形的圆条弹子或非圆条弹子,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弹子的一端头或弹子上突起的拨台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或锁的外表面,在所述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或V形底边或L形底边接触的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弹子包括有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述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非防技弹子与锁壳或锁芯上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非防技弹子移动方向和弹簧弹力方向一致,可准确确定非防技弹子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所述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B弹子、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所述F弹子是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E弹子是磁性或导磁性的弹子;所述弹子放置在锁芯或锁壳的弹子槽中,所述锁芯放置在锁壳的内孔中;其特征是:在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23、47)或所述变匙弹子(130、221)和锁销(97、116)或所述休眠弹子(5)和锁销(97);来控制或实现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B钥匙、C钥匙或解锁权的终止;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或控制条(56)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来控制或实现设置有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的所述锁,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所述形凹槽(51、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118)自动脱离接触,以实现闭锁;使闭锁下所述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使技术开锁无手感,以阻止技术开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接触的防技钥匙或/和设置有与防破坏和有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或有所述锁盖功能的门接触或连接,及在锁壳(12)上设置有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47、97、116)接触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与连接条(43)接触的销槽(48);来控制或实现对所述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使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9、94)或所述门或锁盖遮挡的钥匙槽(30)中与钥匙接触;或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5)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档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才从所述弹子槽进入到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或在所述钥匙上的匙杆(68)由锁壳上容匙槽(14)驱动进入钥匙孔(15)而随锁芯转动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所述钥匙才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可双向移动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或/和防技钥匙,由所述防技弹子与弹子槽(25、94)上的凹槽边(162)或凹槽边(150)或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防技弹子上与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43、213)或拨槽(216)或端头,在钥匙孔(15)中或弹子槽(25、94)中或以锁表面可以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而增加技术开锁难度,及实现解锁下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实现解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即A组弹子和B组弹子,或/和锁壳(12)上设置有防技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或/和销槽,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需两次解锁即需同一把钥匙或两把不同钥匙中的一钥匙,在第一次解锁下使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在第二次解锁下使B组弹子或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未设在钥匙孔中的B组弹子在解锁状态,以实现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或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锁盖(13)、所述的控制销(28、57、60、89)或外压弹簧(91)、所述的变匙弹子(130、221)或变匙锁销(23、116)或锁销(97)、所述的防技钥匙和防技弹子、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锁,有锁芯的锁又包括有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转锁或不能转动的非空转锁;所述锁的解锁包括由钥匙一次解锁或钥匙两次解锁;所述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形状有弯曲形的或非弯曲形的圆条弹子或非圆条弹子,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弹子的一端头或弹子上突起的拨台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或锁的外表面,在所述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或V形底边或L形底边接触的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弹子包括有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述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非防技弹子与锁壳或锁芯上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非防技弹子移动方向和弹簧弹力方向一致,可准确确定非防技弹子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所述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B弹子、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所述F弹子是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E弹子是磁性或导磁性的弹子;所述弹子放置在锁芯或锁壳的弹子槽中,所述锁芯放置在锁壳的内孔中;其特征是:在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23、47)或所述变匙弹子(130、221)和锁销(97、116)或所述休眠弹子(5)和锁销(97);来控制或实现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B钥匙、C钥匙或解锁权的终止;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或控制条(56)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来控制或实现设置有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的所述锁,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所述形凹槽(51、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118)自动脱离接触,以实现闭锁;使闭锁下所述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使技术开锁无手感,以阻止技术开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接触的防技钥匙或/和设置有与防破坏和有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或有所述锁盖功能的门接触或连接,及在锁壳(12)上设置有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47、97、116)接触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与连接条(43)接触的销槽(48);来控制或实现对所述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使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9、94)或所述门或锁盖遮挡的钥匙槽(30)中与钥匙接触;或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5)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档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才从所述弹子槽进入到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或在所述钥匙上的匙杆(68)由锁壳上容匙槽(14)驱动进入钥匙孔(15)而随锁芯转动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所述钥匙才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可双向移动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或/和防技钥匙,由所述防技弹子与弹子槽(25、94)上的凹槽边(162)或凹槽边(150)或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防技弹子上与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43、213)或拨槽(216)或端头,在钥匙孔(15)中或弹子槽(25、94)中或以锁表面可以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而增加技术开锁难度,及实现解锁下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实现解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即A组弹子和B组弹子,或/和锁壳(12)上设置有防技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或/和销槽,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需两次解锁即需同一把钥匙或两把不同钥匙中的一钥匙,在第一次解锁下使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在第二次解锁下使B组弹子或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未设在钥匙孔中的B组弹子在解锁状态,以实现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或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锁盖(13)、所述的控制销(28、57、60、89)或外压弹簧(91)、所述的变匙弹子(130、221)或变匙锁销(23、116)或锁销(97)、所述的防技钥匙和防技弹子、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槽(48)、所述的由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组成的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中的两个或数个同时设置在所述锁上,来控制或实现有所述功能及特征的完美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锁,有锁芯的锁又包括有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转锁或不能转动的非空转锁;所述锁的解锁包括由钥匙一次解锁或钥匙两次解锁;所述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形状有弯曲形的或非弯曲形的圆条弹子或非圆条弹子,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弹子的一端头或弹子上突起的拨台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或锁的外表面,在所述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或V形底边或L形底边接触的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弹子包括有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述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非防技弹子与锁壳或锁芯上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非防技弹子移动方向和弹簧弹力方向一致,可准确确定非防技弹子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所述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B弹子、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所述F弹子是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E弹子是磁性或导磁性的弹子;所述弹子放置在锁芯或锁壳的弹子槽中,所述锁芯放置在锁壳的内孔中;其特征是:在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23、47)或所述变匙弹子(130、221)和锁销(97、116)或所述休眠弹子(5)和锁销(97);来控制或实现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B钥匙、C钥匙或解锁权的终止;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或控制条(56)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来控制或实现设置有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的所述锁,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所述形凹槽(51、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118)自动脱离接触,以实现闭锁;使闭锁下所述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使技术开锁无手感,以阻止技术开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接触的防技钥匙或/和设置有与防破坏和有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或有所述锁盖功能的门接触或连接,及在锁壳(12)上设置有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47、97、116)接触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与连接条(43)接触的销槽(48);来控制或实现对所述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使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9、94)或所述门或锁盖遮挡的钥匙槽(30)中与钥匙接触;或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5)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档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才从所述弹子槽进入到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或在所述钥匙上的匙杆(68)由锁壳上容匙槽(14)驱动进入钥匙孔(15)而随锁芯转动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所述钥匙才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可双向移动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或/和防技钥匙,由所述防技弹子与弹子槽(25、94)上的凹槽边(162)或凹槽边(150)或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防技弹子上与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43、213)或拨槽(216)或端头,在钥匙孔(15)中或弹子槽(25、94)中或以锁表面可以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而增加技术开锁难度,及实现解锁下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实现解锁;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即A组弹子和B组弹子,或/和锁壳(12)上设置有防技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或/和销槽,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需两次解锁即需同一把钥匙或两把不同钥匙中的一钥匙,在第一次解锁下使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在第二次解锁下使B组弹子或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未设在钥匙孔中的B组弹子在解锁状态,以实现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或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锁盖(13)、所述的控制销(28、57、60、89)或外压弹簧(91)、所述的变匙弹子(130、221)或变匙锁销(23、116)或锁销(97)、所述的防技钥匙和防技弹子、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槽(48)、所述的由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组成的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中的两个或数个同时设置在所述锁上,来控制或实现有所述功能及特征的完美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防技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的所述凹槽(27、83、144),所述防技弹子的两个端头(161)和端头(163),与放置防技弹子的弹子槽(25、94)的凹槽边之间,或与锁壳上的所述内孔(85)之间设置了一距离,来实现防技弹子的双向移动;所述防技弹子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C弹子(158)或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的表面(159),与锁壳(12)或锁芯(21)上的弹簧接触,或与销子或弹珠(46)、弹簧(45)、锁壳或锁芯顺序接触;或②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的两端头(161和163)或一卡台(167)与锁壳或锁芯上施加相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3)和弹簧(284)接触;或③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上的两个卡台(286)和卡台(287)与锁壳或锁芯上施加相反方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1)和弹簧(282)接触;或④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上的所述凹槽(67、83、144)与弹簧(285)、锁销或变匙锁销(97、116)顺序接触;或⑤有重心偏移的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D弹子(160)不与弹簧接触;或⑥有磁性或导磁性的E弹子(166)与锁壳或锁芯上的磁性或导磁性的磁体(168、169)磁吸引或磁排斥接触;或⑦所述若干个C弹子(158)依次叠加,所述C弹子之间的表面接触,由其中之一的C弹子的表面与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有防破坏和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是有加强板(2)的锁盖(13)或固定所述锁而具有锁盖功能的门;所述加强板与锁壳(12)连接,锁盖或门与所述锁的一端头接触或连接;所述锁盖或门有中心孔(64),从中心孔凹入锁盖或门的一凹槽是钥匙口(17),中心孔与锁芯(21)的轴心线或中心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孔(64)的半径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到锁芯的中心的半径;闭锁下,钥匙口(17)与钥匙孔(15)或/和容匙槽(14)相通而在相对位置;所述锁盖或门的遮挡及隐藏功能的方式是:①将设置在锁盖的遮挡区域内的钥匙槽(30)中的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一端头(11)或拨槽(126)或拨台(133、143)给隐藏于锁内,需钥匙上的匙杆(68)进入所述钥匙槽中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或②将所述弹子上,设置在钥匙孔(15)中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8、9、126、133、143),在与钥匙孔随锁芯转动进入锁盖的遮接区域而隐藏于锁内时,所述弹子才能进入解锁状态,使所述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才能进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中;或③将所述弹子上,设置在弹子槽(25)中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143、170),在钥匙孔(15)随锁芯转动进入锁盖的遮接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防技钥匙包括有:①匙杆(68)与钥匙手把(72)连接的非弯曲防技钥匙,或②由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上的弯头(70)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或由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所述连接杆(71)与所述匙杆(68)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或③由匙杆构成的孔径大小可调或不可调的穿戴钥匙;所述匙杆(68)上与所述弹子接触部位的结构或形状包括有以下几种:①匙杆上设置有曲线形的外铣(238)及在匙杆上设有与所述外铣上的V形开口槽相通的孔(233);或②匙杆上突起的匙面(69、101)上设置有曲线形外铣(238),所述匙面(69、101)的厚小于所述锁上与弹子槽(25)相通的防技凹槽(16)的宽,所述匙面(101)的一端头(239)与钥匙手把(72)之间一距离的匙杆上没有所述的匙面和外铣;解锁时,所述曲线形外铣上设置的突起的顶点(234)进入弹子槽(25)中,曲线形外铣上设置的凹槽(237)在钥匙孔(15)中,匙杆上的孔(233)在钥匙孔中;或③匙杆上凹入有曲线形的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78),及匙杆的一端头上凹入有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导向铣(77),由导向铣上的尾口与曲线形内铣槽连接,所述曲线形的内铣槽(78)上的各个部位上的凹槽宽是相同的;解锁时,所述端口首先与所述弹子接触,由曲线形内铣槽(78)与所述弹子上的拨台接触,收精准的控制解锁,或④匙杆(68)上凹入有曲线形内铣(256),曲线形的内铣上的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7)和曲线形凹槽边(258)之间在各部位的凹槽宽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由曲线形的凹槽边分别与滑动斜坡(251、252)、匙杆上的凹槽口(259)顺序连接,解锁时,由所述弹子上的端头或拨台从凹槽口(259)进入,沿滑动斜坡滑动进入曲线形的内铣(256)中与其中一个曲线形边(257或258)接触解锁;或⑤匙杆上凹入有曲线形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255),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各个部位的凹槽宽相同,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凹槽边分别与滑动斜坡(251、252)、匙杆上凹槽口(259)顺序连接;解锁时,由所述弹子上的一端头或拨台从所述凹槽口(259)进入,沿滑动斜坡滑动进入曲线形内铣槽(255)中接触解锁;或⑥匙杆上设置有突起的曲线形中铣(227、228)与匙杆端头上有滑动斜坡(226)的导向铣(225)连接,导向铣的两端头在匙杆上突起高度不相同,突起高度低的端头在匙杆(68)的端口位置,所述曲线形中铣上的各部位的厚或宽相同;解锁时,首先由导向铣(225)与所述弹子上的拨槽(126)接触之后,由曲线形中铣(227、228)与拨槽上的凹槽底(127)接解解锁;或⑦匙杆上设置有突起的曲线形中铣(230),曲线形中铣上的各部位上的厚或宽相同,而小于匙杆的宽;解锁时,由曲线形中铣(230)上的曲线形边(229)首先与弹子的拨槽(126)上的滑动斜坡接触,然后由曲线形中铣与所述拨槽上的凹槽底(127)接触解锁;或⑧匙杆上凹入有由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7)和曲线形凹槽边(258)构成的曲线形内铣(256),曲线形内铣上的各部位的凹槽的宽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所述曲线形内铣的一端头与匙杆(68)端头上凹入的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导向铣(77)连通;解锁时,弹子上的拨台首先与导向铣的端口(74)接触,然后,进入曲线形内铣(256)中与一曲线形凹槽边(257或258)接触解锁;所述匙杆的另一端头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或⑨匙杆(68)上既设置有与所述弹子中的A组弹子或部分弹子接触的所述的曲线形内铣槽(78、255)或所述的曲线形内铣(256)或所述的曲线形中铣(227、228、230),又设置有与所述弹子中的B组弹子或部分弹子接触的所述的外铣(23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A组弹子、B组弹子是由若干个所述弹子即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构成,所述A组弹子和B组弹子的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A组弹子(158)上的凹槽(177)的凹入深度大于B组弹子(26、162)上的凹槽(176)凹入的深度,A组弹子上的凹槽(177)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4)与B组弹子上的凹槽(176)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5)在锁上的设置是不在同一条直线或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之间的距离是不相同的;或②A组弹子(158)上的凹槽(67)与B组弹子(26)上的凹槽(67)凹入所述弹子的深度相同;A组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凹槽口相连的边与B组弹子上所述凹槽的凹槽口相连的边在锁上的设置是在同一条直线或在同一平面上,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但A组弹子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义伦
申请(专利权)人:余义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