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28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用于采集体液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包括取液件和试管组件。其中试管塞的上部设有轴向的通道甲,试管塞的下部设有阻挡体,阻挡体设有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的活动部,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活动,所述取液件的下部置于所述通达甲中且抵压所述活动部使所述活动部向下且向外展开,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位于试管管腔内;下出口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且通道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3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连接稳定,可控制液面高度,且可有效避免液体污染试管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用于采集体液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取液件与试管的配合结构为取液件的下部与试管插接配合,当液体通过取液件注入试管中时,无法对注入液体的高度进行控制,只有试管中的液体注满才不继续存储液体,此时,当试条或检测吸管插入试管时,容易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溢出,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试管中注入液体的液面高度,且可在检测吸管插入试管对液体进行均匀混合及汲取的过程中,有效避免液体从试管中溢出的配合结构。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包括取液件和试管组件。所述试管组件包括试管塞和试管,所述试管塞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与所述试管组件配合,所述取液件的环形侧壁围合形成轴向的通道,试管塞的上部设有轴向的通道甲,试管塞的下部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位于所述试管的管腔中,所述阻挡体设有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固 定部活动,所述取液件的下部置于所述通道甲中且抵压所述活动部使所述活动部向下且向外展开,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位于试管管腔内;所述下出口不高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即所述下出口低于试管塞的最低处或与试管塞的最低处齐平。且通道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35%。优选为所述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10%,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25%。更佳为所述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1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22%。所述取液件的下部与所述试管组件的配合可以是插接、螺纹等等,但不限于此。其中,一般情况下试管管腔高度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20mm,试管开口端的内径大于等于12.5mm且小于等于16mm。其中,所述通道包括用于导流液体的导液通道和/或用于排气的排气通道。导液通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导液通道的下出口为出液口;排气通道包括排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排气通道的下出口为排气口。当所述通道包括导液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时,所述通道中设有隔断,所述隔断将所述通道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导液通道和排气通道。通道下出口的外周设有遮挡体,所述遮挡体用于阻挡取液件通道外的液体溅洒至试管外壁。进一步地,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1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20mm。优选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2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12mm。更佳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3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 8mm。此时,液体自取液件灌注至试管的过程中,当试管中的液面封堵住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时,因试管中残留气体压力,致使取液件内液体停止流入试管,从而有效地控制试管内液面高度(可以是液面封堵住导液通道的出液口,也可以是液面封堵住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还可以是液面同时封堵住导液通道的出液口和排气通道的排气口),液面距离试管塞的下端仍可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取液件移开后,试条或检测用吸管等物品再次插入试管中进行检测时,可确保插入的物品不会立即将液面抬高至试管塞的下端,从而造成液体外溢。另外,检测吸管在试管中吸排液体,使液体混合均匀的过程中,需先将吸管中的气体排除,如果试管中液面过高或超过试管塞的下端,吸管在吸排液时,排除的气体会推高液面使液体溢出,因而,液面低于试管塞一定高度,在吸管吸排液体或排气时,可确保气体先排出避免排气导致液面提高超过试管塞的下端,使试管中的液体溢出。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液件的下部插接于所述试管塞的通道甲内,且取液件的下部抵压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可以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可以是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上的环状凸起乙配合;可以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上的环状凸起乙配合,且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当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且同时与活动部的上表面配 合时;可以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且同时与活动部的上表面配合;可以是,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上的环状凸起乙配合;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活动部的上表面配合;可以是,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同时与通道甲的通道壁上的环状凸起乙及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且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活动部的上表面配合;还可以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上还设有环状凸起甲,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凹陷乙,所述环状凸起甲与环状凹陷乙配合;且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或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上还设有环状凹陷甲,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环状凸起乙与所述环环状凹陷甲配合,且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外缘与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还可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包括A部和B部,所述A部与所述B部的连接处设向内的折弯。所述A部与所述B部的连接可以是所述A部与所述B部直接连接形成向内的折弯,也可是所述A部下端向内折弯后再与所述B部连接;所述A部底端可以是向内直角或钝角折弯后与所述B部连接。所述A部的外缘与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配合,所述B部的外缘与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紧密配合。其中,与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紧密配合处的所述B部的外径大于等于5.5mm且 小于等于11mm。所述B部的外径大于等于5.5mm且小于等于11mm便于取液件与试管组件分离后所述活动部恢复至未与取液件配合时的初始状态,更好的实现防漏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A部外缘上设有环状凹陷甲。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环状凸起乙与所述环状凹陷甲配合;或所述A部外缘上设有环状凸起甲。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凹陷乙,所述环状凹陷乙与所述环状凸起甲配合。还可是,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上设有环状凸起乙,所述A部外缘与所述通道甲的通道壁设有环状凸起乙配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准确将试管中的液面限定在试管管腔内的特定位置。2、可以有效减少或防止液体在灌注过程、试条插入检测或检测仪吸管插入试管中、检测仪吸管对试管内液体进行均匀混合及汲取的过程中液体从管腔中溢出。3、由于取液件与试管塞的通道直接配合,省去了额外的连接固定部件,故操作简单便捷,只需单人操作即可。4、将取液件移开时,由于试管塞设有通道,可以将取液件底端液体滞留于通道内,有效减少带出的液体污染试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试管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取液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配合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配合结构的示意图-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取液件的示意图-1。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配合结构的示意图-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取液件的示意图-2。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配合结构的示意图-3。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取液件的示意图-3。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试管塞的示意图-1。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试管塞的示意图-2。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试管塞的示意图-3。图中:1取液件,10取液件的下部,101 A部,101a A部的外缘, 102 B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包括取液件和试管组件,所述试管组件包括试管塞和试管,所述试管塞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与所述试管组件配合,所述取液件设有轴向的通道,其特征在于:试管塞的上部设有轴向的通道甲,试管塞的下部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位于所述试管的管腔中;所述阻挡体设有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固定部活动,所述取液件的下部置于所述通道甲中且抵压所述活动部使所述活动部向下且向外展开,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位于试管管腔内;所述下出口不高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且通道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35%。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02 CN 20152019822291.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包括取液件和试管组件,所述试管组件包括试管塞和试管,所述试管塞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端,所述取液件的下部与所述试管组件配合,所述取液件设有轴向的通道,其特征在于:试管塞的上部设有轴向的通道甲,试管塞的下部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位于所述试管的管腔中;所述阻挡体设有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固定部活动,所述取液件的下部置于所述通道甲中且抵压所述活动部使所述活动部向下且向外展开,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位于试管管腔内;所述下出口不高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且通道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10%,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口至试管管口的距离不小于试管管腔高度的15%,不大于试管管腔高度的2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1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2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2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1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件的通道下出口至少低于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3mm,但不低于所述试管塞下部的最低处8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件的下部插接于所述试管塞的通道甲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凯顺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