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育培专利>正文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823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孵化: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在0.1~0.5万粒/升,提供氧气和水流,加入4~8mg/升的盐酸多西环素,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担轮幼虫。2、苗种培育: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喂食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从砗磲的外套膜提取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培育3~4天后接种。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进行培育,整个苗种培育过程提高微流水并保持良好光照。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成活率高和可规模化操作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中贝类苗种繁育
,涉及一种海洋大型贝类的育苗方法,具体涉及中国南海的一种砗磲贝的人工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砗磲俗称大蚵,为海产双壳贝类。在我国砗磲主要分布在南海的珊瑚礁环境中。砗磲的经济价值很高,不但活体珍贵,它的死体贝壳也很珍贵。砗磲的闭壳肌很大,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砗磲贝壳美观好看,为工艺装饰品的良好原料。由于砗磲用途较广,故目前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主要包括食用、水族馆活体及贝壳工艺装饰品等,其中尤以各国华人市场中消费为多。近年来由于各地滥捕,造成砗磲资源锐减,因此开展砗磲的人工繁育迫在眉睫,这样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恢复砗磲的种群数量,保护砗磲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砗磲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化解与环保政策相悖两难困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简单的、可靠的、低成本的、成活率高的和可规模化生产的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抽取南海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如下:水温在27~30℃之间,盐度在31~35‰,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在8.2~8.5之间,透明度在15米以上;(2)受精卵孵化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4~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赃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3)苗种培育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虑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或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3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00~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培育3~4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6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4~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提取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4)着苗及稚贝培育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
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29℃之间;稚贝经过10~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6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进一步地,步骤(3)苗种培育中接种虫黄藻的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1~3万粒虫黄藻。本专利技术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方法砗磲培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成活率较高,平均成活率在82%以上;(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受精卵孵化阶段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防止了受精卵孵化过程受到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以2014年5月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附近的海水育苗场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潭门镇海区的海水,过滤后作为砗磲苗种培育用水,水温为27℃之间,盐度32‰,溶解氧在7毫克/升,pH值为8.3,透明度在15米以上。(2)受精卵孵化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4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赃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
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成活率达83%;(3)苗种培育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4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虑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1万粒虫黄藻,4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提取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虫黄藻接种成功后贝苗的成活率可达85.1%;(4)着苗及稚贝培育接种虫黄藻2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成活率为56.2%)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之间;稚贝经过10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以2015年6月在海南三亚附近的海水育苗场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三亚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水温为30℃,盐度为32‰,溶解氧在6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抽取南海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如下:水温在27~30℃之间,盐度在31~35‰,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在8.2~8.5之间,透明度在15米以上;(2)受精卵孵化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盐酸多西环素4~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赃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3)苗种培育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虑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或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3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00~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4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6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4~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提取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4)着苗及稚贝培育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29℃之间;稚贝经过10~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6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抽取南海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如下:水温在27~30℃之间,盐度在31~35‰,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在8.2~8.5之间,透明度在15米以上;(2)受精卵孵化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盐酸多西环素4~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赃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3)苗种培育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虑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或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培梁盛
申请(专利权)人:李育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